中读

埃博拉病毒:无情的生命“黑板擦”

作者:薄三郎

2018-02-06·阅读时长5分钟

8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49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与他的作品《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

2014年的西非海岸,埃博拉病毒肆虐。彼时,我正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所医学院留学。尽管相距万里,美国民众却被埃博拉病毒闹得人心惶惶。当时,一名在利比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国医生,被运回国内治疗,尽管最终痊愈重生,民众却难免担心病毒会传播作乱。毕竟,“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世界,病毒也搭乘了便利之机。

当时的美国机场,纷纷升级入境安检级别。毕竟,面对致死率超过70%的埃博拉病毒,任何些许的疏忽,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美国CNN的一名评论员还专门制造了一个词“恐埃症”(Fear-bola),来描摹美国对埃博拉病毒的非理性恐慌。

事实上,这并非美国与埃博拉病毒的首次遭遇。198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城就发生过埃博拉病毒事件。这个小城位于华盛顿特区以西24公里处,晴朗的天气里人们都能在雷斯顿城的高层建筑上望见华盛顿纪念碑那米黄色的尖顶。这里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100只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令人不安的是,转眼不到一个月,数十只猴子相继死亡。大量研究之后,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埃博拉病毒。最后,美军出动将大楼封锁,所有动物处死。幸运的是,在目前已知的五种埃博拉病毒中,这种莱斯顿亚型只感染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让人类逃过一劫。

文章作者

薄三郎

发表文章42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83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