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与爱因斯坦擦肩:科学革命在近代中国的错位

作者:刘畅

2022-02-22·阅读时长21分钟

1601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920个字,产生1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22年爱因斯坦与妻子艾尔莎(右)在东京(TPG/alamy 供图)

100年前,“相对论热”在中国

爱因斯坦接到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正式通知,是在100年前的上海。1922年11月13日,他和夫人坐船从香港前往日本,中途在上海的汇山码头靠岸,虽然两天前他已从收音机里得知获奖的消息,但从瑞典驻上海总领事手中接过正式通知时,仍感到欣喜。

同样激动的还有中国的知识界。爱因斯坦给当时中国人的印象是个相貌和蔼的绅士,“看起来更像一位乡村牧师,他穿着很普通的黑色衣服——一件礼服,戴了一条黑白相间的领带,这和他的胡子很相配,他有着一头短而浓密的灰色头发,就像是一顶纸制的王冠,有的地方被压扁了。他还有一双棕色的炯炯有神的眼睛,说起话来,声音温柔。”

当天中午,爱因斯坦夫妇被安排在“一品香”餐馆用餐,随后欣赏昆曲、到豫园游览,领略中国的“烹调、戏剧与园林之胜”。当晚,爱因斯坦出席设在书画家王一亭的寓邸的晚宴,席间可以欣赏中国名画。除了德国及日本的学者陪同,还有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前北京大学教授张乃燕、浙江法政学校教务长应时一家,以及曹谷冰、张季鸾等名流列席。当时于右任致辞道:“博士实为现代人类之夸耀,不仅在科学界有伟大之贡献与发明。中国青年崇仰学术,故极崇仰博士。”

文章作者

刘畅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98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