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文轶
2022-02-23·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5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当要为一起156亿港元损失揪出它的责任人时,现有的监管体制和问责机制再次感到无力。中国国有企业过去不止一次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吃过亏,2004年中航油驻新加坡高管因石油期货交易亏损5.5亿美元,2005年发生上海铜期货的“违规”交易员事件,现在是中信泰富,一个向来被视为“紫筹股”的优质企业。情况和过去并没有太多不同。
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不久前称,这一系列导致巨额亏损的合约是在没有适当授权的情况下签订的,而且其潜在最大风险没有得到正确评估。中信泰富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未遵守对冲风险政策来进行有关外汇交易,集团财务总监周志贤没有尽到监督职责,两人都已引咎辞职,与事件相关的其他人员将受到纪律处分。据悉,此案涉及的13份合约,是中信泰富财务总监张立宪在今年7月的3个星期内与若干家对手银行签下。
中信泰富在新闻发布会上,曾否认张立宪为“替罪羊”之说。荣智健在发布会上曾表示,他本人对有关外汇衍生品的投资决定“不知情”,“这是他(张立宪)自作主张,并不是通过合法途径”。
54岁的张立宪于1994年加入中信泰富任副董事总经理,此前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周志贤1990年加入中信泰富,该公司2007年报中披露其职位为执行董事。二人在金融服务领域均有丰富的经验。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