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5.4 魏晋|漆盘、漆木屐:木屐是中国还是日本发明的?

作者:孔令伟

2023-08-21·阅读时长4分钟

1243人看过
谈到魏晋,我们最喜欢的一个词就是“风流名士”。魏晋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奠基时代,是审美意识空前高涨的时代,风流名士也是后世文人的楷模、理想人格。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孔令伟老师,醉心于研究历史图像与审美变化。在本讲中,他将通过一件件器物,详细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图像表达以及审美趣味,展现一个生动具体的魏晋风流图景。

5.4 魏晋|漆盘、漆木屐:木屐是中国还是日本发明的?

18.0MB
00:0013:05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孔令伟。欢迎和我一起,走进文物的世界。这一讲,我们来讲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上一节我们讲了《洛神赋图》,这一节我们来讲讲朱然墓。首先要谈的是朱然墓出土的贵族生活内容的一件漆盘,另外还有一件漆木屐。

漆盘中的三个场景

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漆木屐,出土于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发现于1984年6月,是迄今发掘的三国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朱然为三国时期吴国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同潘璋一起擒获关羽。在清理墓葬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墓早年被盗,许多随葬品已经丢失,但他们仍从墓中出土了140余件文物,其中包含80多件制作精美的漆器,这件“贵族生活图漆盘”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现藏于朱然墓博物馆

漆盘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边缘饰有一圈鎏金青铜,内壁及底部涂以红漆,漆盘外壁及底部涂以黑漆。画面内容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漆盘底部为郊野,顶部为建筑的图样,中间是庭院或室内生活场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也可以理解为三个相互相关的部分:比如上面为跪坐宴饮;中间部分包括三个情节: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其中对弈男子中间置一棋盘,前有矮足圆盘,上置食物;下层为出游图,画面两人,一人骑马,一人跟于马后,人物前后有低矮的山丘。

▲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图样

从内容上看,这些画面和汉代特别是东汉画像石图案一脉相承。像人物弈棋、宴饮、出行等等,都是汉画中的流行题材。但驯鹰和梳妆则不常见,梳妆图案可以和《女史箴图》相联系,这可能是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也可能是当时新流行的图样,为我们了解早期绘画艺术的重要证据。

日常用器还是明器?

朱然墓漆盘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个漆盘究竟是日常生活中真实使用的器物,还是专门用来陪葬的明器?我们可以稍作讨论。

▲ “君幸食”小漆盘,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一种看法为日常生活中的食器。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一件汉代彩绘木胎漆盘,并有“君幸食”三字书写于纹饰中,可见此盘当属盛食器。从器型上看应该如此。但如果从纹样上判断,我们还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即这有可能是一件专门用于陪葬的明器,因为之前被画在墙壁、砖石上的图案出现在了器物上。在同一墓葬还出土了其他一些漆盘,绘有季札挂剑图,百里奚故妻,伯榆悲亲等有特定含义的故事。

▲ 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三国(吴)

我们知道,自汉代以来,一些宣扬忠孝节义的题材一直在墓葬美术中反复出现,如董永事父、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等等,有很多题材在汉末、六朝一直流行。这些都是画像砖石、墓室壁画中的内容,很少用作食器的图案。我们可以做个对比,马王堆汉墓中的实用器漆盘以及其他漆器,器物的装饰纹样都是一些植物、几何或者花草的高度图案化的纹样。但是出现这种比较明确的故事性内容的器物,就很值得我们思考。所以这件漆盘可能是一件明器,而非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品。它不过把之前画在墙壁和砖石上的图案,画在了器物上。

当然,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还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比如驯鹰、梳妆这两个题材就特别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知道一个词:图像证史,就是通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图像以及物质性的文化遗存,对古人的真实生活场景进行想象和还原,或对古代文献进行补充说明,这就叫做“名物学”,也就是今天的“文物研究”“图像证史”,是汉代以来从中国的经学传统中生发出的一门学问。“图像证史”就是用这一类图像来检验古代人所使用的衣食住行的器物,古代人的礼仪、风俗,以及古代文献中记录的历史事件。从这个角度讲,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木屐是谁发明的?

除了漆盘,朱然墓还有一件重要文物:漆木屐。长20.5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和日常的木屐是一样的。虽然是实用器还是明器我们也无法准确判断,但木屐与真实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

▲ 三国孙吴漆木屐(复原图)

漆木屐为木胎,一对,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刻凿而成。屐板前后圆头,屐齿有前后两片,木屐系孔有三个,前端一个,后端两个,彩绳早已腐朽不见。木屐的制作方式是先在木胎上打灰腻,一面刷黑漆,漆面光泽,另一面在灰腻子中镶嵌细小的彩色石粒,然后上漆、磨平,露出点缀其间的彩色小石粒,很有艺术感。

在朱然墓漆木屐没有出土以前,一般认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发明的,直到朱然墓漆木屐的出土后我们才知道,漆木屐是中国东传到日本。

中国的木屐出现在汉代,魏晋时期盛行。坚硬的木屐,穿着时脚掌并不是特别舒适,只有特定的环境,如潮湿、多泥水的环境才适合木屐。另外登山的时候,上山去掉前齿,下山去掉后齿,可以省却许多力气,身体也更容易保持平衡。比如谢灵运登山时就是如此,此后,谢安登山的木屐也就成了魏晋名士的装备,和特殊身份的象征,成为后来很多文人所仰慕、仿效和使用的道具。李白就曾经有诗云:“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魏晋以来,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质地柔软的屐开始出现,便于在室内使用,类似拖鞋。

好,这一节我们讲了朱然墓出土的两件器物,下一节我们来谈谈一件屏风。

欢迎与我们一起

擦亮尘封的文物

看见生动的文明

文章作者

孔令伟

发表文章2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7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