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alk三联
2023-09-13·阅读时长2分钟
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赏花、观鸟、捕蝴蝶……你入过哪些“自然探索”坑?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大众生活高度焦虑化,“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热门趋势。人们希望在一草一木中,重寻内心的宁静,而这,实际上就是“博物生活化”的概念和意义。
你还记得儿时的那一方自然小天地吗?家乡的土地上生长着怎样独特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其实,博物并不在远方的抽象探险中,它恰恰就在我们身边的日常。逛菜市场挑拣蔬果是一种博物,公园观鸟、郊区钓鱼也是一种博物。当你慢慢与周围不同的自然生命建立起认知联系,重逢的惊喜会等待着你,在春天相遇冬天飞走的鸟,在异乡看见故乡的蝴蝶;奇迹也会在平凡中绽放,诗经中的植物“跨越时空”来到家中的小院,昆虫的色彩为艺术作品带来崭新的生命……博物的日常,美好而治愈。
本期Talk三联,我们将跟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老师,以及参与本期杂志撰稿的记者丘濂、陈璐,一起走进“博物”的大门,发现生活中的那些可爱时刻。
【延伸阅读】
【节目中提到的识蝶软件】
文浩识蝶:
https://www.butterflyai.cc/static/butweb/webfiles/about/ai.html
【节目中提及的书】
《彩虹尘埃:与那些蝴蝶相遇》,[英] 彼得·马伦
这是一场关于蝴蝶的生动而全面的文化探索之旅,也是一本精湛的自然写作范本,推荐给所有的自然及博物学爱好者。
《彩虹尘埃:与那些蝴蝶相遇》是博物学家彼得·马伦写给蝴蝶的一封“情书”,是他对近几个世纪的蝴蝶观察、繁育和思考的一次升华。他通过优美诙谐的文字和深入细致的研究,讲述了蝴蝶在我们的心灵中、生活中和想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背后的本质原因。
马伦以童年偶然与一只蝴蝶相遇的瞬间为线索记录了近三百年来蝴蝶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其中包括了与蝴蝶有关的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之间有趣的故事。
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与大自然的疏离,对人类造成了各种不利影响,比如更少使用感官、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身体和心理疾病高发。本书作者将这种状况称为“自然缺失症”。
多项研究表明,与大自然直接接触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不仅可能减轻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而且能提高所有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承受压力、抗抑郁的能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孩子们在生理、心理和灵性上将会获益良多。作者在书中传达的信息,已经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回归大自然的热潮,正在改变着众多家庭、社区和孩子们。
《泰晤士报》首席记者西蒙·巴恩斯秉持对自然的敬畏,引领读者走出门去,观察街头、水边、林间的鸟儿,放松因工作、责任而紧绷的心情。观鸟会令你深谙大自然的节律,懂得生命多样性的可贵;和亲人、朋友分享观鸟的乐趣,你将重拾对生活的热情;观鸟是一种认识、理解世界的途径,它带来的快乐是恒长的。
———
编辑/高一丁
音频制作/张译丹
实习生/陈镜竹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37人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嘉宾当时当地的经验与思考。栏目以杂志每期封面故事和重大报道为主题,分享报道背后的故事,以个人以及专业的视角,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