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在哈佛回望学术史

作者:葛兆光

2024-04-10·阅读时长12分钟

138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32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蓝曼的日记本(来源:文汇报)

蓝曼(Charles Rockwell Lanman,1850-1941)留在身后的日记,跨越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上半叶。七十来册日记本,除了岁月的磨损和留痕,一本本依然齐整无缺。最早的一本记于一八六三年,距今足有一个半世纪。一八八〇年之前的本子大小、封面色彩不一,但是,之后用的全是当时康桥日记本公司出产的清一色黑封皮本子。

李若虹《从中亚古道到新大陆》书中的这段话,原本只是交代她使用的资料,却勾起了我当年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借阅杨联陞日记的记忆。杨联陞的日记也是这样,基本上用的是同一款每年发行的日记本,那四十四本日记,记录了先生在哈佛大半生的喜怒哀乐,以及二十世纪下半叶北美中国学界一大批学者的学术踪迹。也许,这个曾是陈寅恪梵文教师的蓝曼的七十来册日记,也同样是哈佛东方研究的学术留痕?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葛兆光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42人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