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离家十年,我终于说出了“过节不回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9-19·阅读时长13分钟

41人看过
这些年,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畅想假期了。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国国

01

“妈,十一放假我不回家了,在这边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 我在电话里假装用一种很平静的语气说,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传来妈妈有些不太情愿的声音,“好吧,省得你们带着孩子来回折腾了。” 我挂断了电话,然后长长舒了一口气。

自从在异地安家,过节回家就成为了永恒的主题。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还是单身,没有家庭、孩子的牵绊,而且作为职场新人,身上也没有“牛马”的气息,每天的状态真的就像七八点钟的太阳。一到节假日,无论是三天的清明节,还是七天的国庆节,我都会在假期的第一天迎着晨曦,搭上最早的一班列车往家赶。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工作大概五六年以后,无论是职场上,还是家庭中,忙碌成为了一种常态,有了孩子以后的生活更像是安装了加速器,周一到周五在家和单位的两点一线间快速疾走,到了节假日,来不及喘一口气,就要拎着大包小包往远在400多公里外的老家赶。

孩子尚小时,这趟旅程就像一次大迁徙。我总是提前一周就开始在手机备忘录里列出需要带的东西,等到放假的前一晚,孩子睡了才开始收拾行李,东西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用品,尿不湿、奶瓶、奶粉、毛巾......每次还要带上温度计和退烧药。因为舟车劳顿的折腾,孩子突然发烧的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些东西放好后,行李箱已经被塞得满满的了,而我也只能将自己的睡衣卷了又卷,勉强塞到行李箱的边缘处,护肤品也只能回家蹭老妈的“大宝”用。人到中年,带娃出行孩子是“精装”,自己只能是“毛坯”。

过节回家,除了生活用品外,按照礼节,还要带一些礼品给家人。其实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足够丰富,哪怕是农村老家,也已什么都不缺,但正因为如此,带什么回家又成为了一大难题。

《三悦有了新工作》剧照

因为定居地是海边城市,前几年我会自信满满地带一车海鲜产品,比如海虹、海蛎子、牡蛎、鱼干等,刚开始母亲还会欢天喜地拿给亲戚朋友品尝,后来发现每次送出的海产品常年窝在人家客厅的一角,像极了一个委屈巴巴的小孩。母亲觉得再送这些东西就失了脸面,渐渐地,她开始有些嫌弃地说:“带这些东西干嘛,又重又不好吃。”每次听了这句话,我的内心就会涌上一股怒火,真想大吼一声,明明已经拼尽全力了,却总还是要被否定。不过,后来我学聪明了,专门买小且贵重的物品,比如上千元一斤的海参,又或者是几千元一件的金项链、金戒指等首饰。虽然有些费钱,但至少不费人。父母看到贵重的礼品,嘴上虽然说着又乱花钱,但是压不住向上的嘴角还是出卖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绪。

02

如果说,假期就是和家人在家做做饭,聊聊天,其实也不累,但往往每次回家就变成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主场。没工作时问工作,有工作时问对象,有对象又开始打听生娃的问题,本以为,有了孩子以后,回家就能清净一些,可是,事情完全出乎想象。

《三十而已》剧照

记得,有一年五一假期回家,我和老公早上不到六点就带着孩子出发了,只因前一天晚上妈妈在电话里再三嘱咐:“早点走,省得大家都等你们。”可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回家一看,七大姑八大姨都还没有来。我推开厨房的门,看到地上、案板上、洗菜池旁边堆满了各种菜、鸡鸭、鱼肉,简直就像一个小型菜市场一般。我和老公根本不敢坐下来休息,挽起袖子就加入了备菜行列,我和老妈负责择菜、洗菜,老公负责处理各种肉鱼,老爸则负责采购遗漏的东西,而儿子则只能交给电视带。

临近中午,七大姑八大姨终于接二连三来了,一同来的还有一群熊孩子,这可把我儿子高兴坏了,跳上跳下,跑进跑去,我只能边洗菜,边胆战心惊地瞄一眼。最要命的是吃饭问题,老公被拉去喝酒,我们这群妈妈们由于位置不够,也只能先照顾孩子们吃饭,等他们吃完,我们才坐在饭桌前,可看着被吃掉一半的鱼、被搅得乱七八糟的菜,还有早已凉了大半的汤,心中早已没了享受美食的欲望,只能速战速决,因为接下来还有刷碗大战。

一天下来,简直比独自带娃都累,但这仅仅是开始,因为假期第二天也不能闲着,这一天我和老公常常需要带着茶叶、牛奶、食用油等礼品去亲戚家串门了,每家大概坐半个小时,除了来时寒暄五分钟,走时再寒暄五分钟,剩下的二十分钟因为长期不见面,谈话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几次尴尬时刻。

《春潮》剧照

好不容易熬到第三天,终于可以踏上返程的路。一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把带回来的所有东西一一归位,再把脏衣服往洗衣机一丢,做完这些,屁股不愿耽搁一秒,自动定位到沙发上。每一次从老家回来,我都在内心暗戳戳地给自己加油:下次放假一定不回去了。

03

这些年,其实我不止一次想向父母提出,过节不回家,但每一次在心里酝酿许久,拿起电话听到父母期盼的语气,我也只能将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地咽下去。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前夕,我终于鼓足勇气向妈妈委婉地表达:“最近工作比较忙,留了好多事情要处理。” 电话那头妈妈的语气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带着一种隐忍的怒气说:“那你想怎么弄吧?” 吓得我没敢再往下说,只能悻悻地回答:“那再说吧。” 后来,还是乖乖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思考过,为什么就不能勇敢一次? 是因为内疚吗?有一点儿,父母把自己抚养长大,放假不回家看看好像有违孝顺。再深究一层,我想是害怕吧,害怕父母失望,害怕他们遭受亲戚异样的眼光,更害怕他们因为自己的“任性”伤心、难过。

从小到大,我就是典型的“乖乖女”,学习上从不让父母操心,交友上也从不违背父母的意愿,甚至工作的选择上,大部分也是受了他们喜好的影响。有了孩子后,只要与他们同住,关于孩子的养育问题,哪怕是一天喝几次奶,今天出门给孩子哪件衣服,也都要听从妈妈的意见。我尝试过拒绝,尝试过据理力争,尝试过完全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可是每次妈妈有声的训斥和无声的冷漠总让我败下阵来,不是他们太强,是我太弱了。以前也许还可以承受,但是这两年真的感觉自己就像一头牛马,身上挂着老人、孩子、工作、家庭还有一个想要放飞的“自我”,对于他们的要求与期待,我已经无法一一满足,卸下身上的重担势在必行。

《过年好》剧照

心理学家张德芬老师说,“我们要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我想,每一个做儿女都是爱自己的父母的,都是有责任去尽孝道,但是我们没有义务,更没有能力扛起父母所有的期待、悲伤,甚至痛苦。

这一次,我痛定思痛,决定按自己的想法做决定。关于这次放假不回家,我已经考虑了许久。上个月,父母刚来和我小住了一段时间,而且中秋节我们也刚刚团聚过,这次十一不回家的理由已经非常充分。如果回家,我已经可以预见其中的场景:大包小包一个娃,路上折腾大半天,到家串门一个都不能少。我想,不是每一个假期都必须回家,多陪伴也不是孝顺父母唯一的方式。

电话里虽然我能听出妈妈有些不乐意,但我斩断了自己所有的胡思乱想,就让决定的影响留在作出的那一刻。人到中年,真的需要一个短暂的假期,去整理破破碎碎的心情,去缝补漏洞百出的生活,因为唯有自己好,一切才会好。

这些年,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畅想假期了。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米花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738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