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今年最火的新中式穿搭,凭什么是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36分钟

82人看过
宋锦现在已经从博物馆里的收藏,穿在了普通人的身上。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对“绫罗绸缎”的向往和审美,就在中国人的骨血里。把一匹宋锦面料展开,根本无须多言,用眼睛看,用手抚摸,就能感知到它的精致与华丽。宋锦是宋代发展起来的织锦,经过明、清两代的进化,它用非常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为后代留下了宋代艺术的余韵。丝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但现代科技和工业化可以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出便宜、耐用和宽幅的面料作为替代。传统丝织品面临着人亡技绝的危险,宋锦更是一度失传。好在依旧有人珍惜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有人坚信几千年传下来的好东西不可能在这一代完全灭掉。宋锦不但在手工织机、半机械化织机上复活了,而且因为完全了解了它的结构和原理,经过改造的现代化织机也可以织造它。宋锦现在已经从博物馆里的收藏,穿在了普通人的身上。


主笔 | 杨璐

摄影| 蔡小川

爆款马甲

一定要很近地看细节和抚摸,才能真正认识宋锦。最近一两年,因为杨幂在街拍里穿过一件黑色底、金色蝴蝶图案的新中式外套,“黑金蝴蝶”成了一种图案的爆款。搜“新中式、黑金蝴蝶”关键词,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地出来新中式外套、马甲、旗袍,甚至包包的照片和短视频。但它如果是宋锦面料,照片和短视频都只能传达一半的信息。
我在面料品牌上久楷的展示厅里,看到一排用宋锦“黑金蝴蝶”制作的各式服装,拉起一只衣袖拿在手里,变换光线去看,原来黑底上还织了暗纹的蝴蝶,泛着柔和的光泽。这种层次感除非是专门拍细节图,照片和视频里是看不出来的。上久楷的设计总监边惠中,曾经获得过中国十佳设计师的称号,他解释说:“这种暗纹其实是同一种黑线,通过两种组织结构织出来的。视觉上形成了一个横面,一个立面,然后就呈现出像我们小时候看的那种不同光线下变色的画片一样的效果。”
黑金蝴蝶宋锦
金色蝴蝶上有宝石图案作为点缀,像极了古董首饰。边惠中说:“最早做的是紫宝石的图案,后来,我们想中国人特别喜欢祖母绿,就又做了祖母绿的配色。然后,你看同样是暗纹蝴蝶,变换光线时,紫宝石图案和祖母绿图案的面料效果是不一样。它们一个是紫色纬线垫在下面,一个是祖母绿色纬线垫在下面,祖母绿的暗纹里会泛一点点墨绿色。”这些远看耀眼夺目的金色蝴蝶和近看泛着暗光的黑色蝴蝶,全是不同粗细的桑蚕丝经纬交织出来的。边惠中说:“苏绣也是花纹,宋锦也有花纹。我总结下来,它俩的区别就像独唱和合唱。宋锦是桑蚕丝的合唱,它的每一根纱线都要在里面发挥作用,每一根纱线的位置和织造都不能出错,才能显现出效果来。”
宋锦的质地特点是“坚柔”,这得抚摸才能领会。网上还有一个爆款叫“青红地夔龙凤纹”,它因为远看是鲜艳的粉红色底衬青绿色、蓝色的吉祥图案,特别符合“吉祥富贵”的氛围,也被很多明星穿着过。上久楷展厅里挂的样衣,摸起来柔软,但整体上很挺阔,翻出里子看,并没有缝内衬。边惠中说:“宋锦面料整体来说,它有生丝在里面,就会自带挺阔感。我们经常会用宋锦做旗袍或者连衣裙,它的质地对身材会有一个很好的修饰。青红地夔龙凤纹又是宋锦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款,它的图案和花色是六种不同的丝线组织出来的,密度也是最高的,是六重纬。”
青红地夔龙凤纹宋锦
宋锦面料是伴随着新中式服装流行起来的。边惠中从2008年毕业入行,一直新中式服装就做得比较多。他认为中国的设计师和裁缝,为新中式成为流行趋势,差不多奋斗了20多年。上久楷最早合作的中国知名设计师曾凤飞、计文波等很早就做新中式设计的高定服装。裁缝也跟西式的不一样。边惠中说:“比如说新中式外套的门襟是左搭右,它可能是旗袍里来的。版型也不一样,西服是上袖子,袖子比大身要大。中式服装是相反的,大身要比袖子大。他必须是做中式服装的裁缝,才能懂得新中式的外套和马甲怎么做,知道一字扣哪边是扣头,哪边是扣袢。”过去很长时间,中式风格的设计师和裁缝服务的是非常小众的群体。“比如说对中国文化非常热爱,或者某些场合需要穿这种风格。”边惠中说。
最近两三年,新中式从小众领域变成一种流行元素。边惠中说:“所有的流行趋势都是从年轻人开始的,比如说,年轻人里流行穿汉服。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他们只能租衣服或者穿化纤面料。基本上一套汉服两三百块钱。逐渐地,有消费力的人也想穿得像年轻人一样,中式就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走秀款和高定款去掉了一些生活里不必要的元素,被开发成成衣。”施意也观察到这样的变化。她在苏州和上海新天地分别开了一家叫Boutique De SHlh的服装店,以设计、定制和销售新中式服装、配饰和家居为主。她说:“比方说五年前从上海新天地走出来的一个典型的贵妇画像是,穿了一身香奈儿,拎了一个爱马仕,然后带俩大翡翠。现在变成了,她还是拎着爱马仕,但穿的是一件中式马甲。”
Boutique De SHlh 裁缝铺制作的宋锦马甲
有消费力的人群,需要高档的面料。边惠中说:“我感觉宋锦能够爆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中式成为流行趋势。有一些消费者需要跟自己的消费能力匹配的面料,不能是化纤的,他们就选择用宋锦。”传统的宋锦是100%桑蚕丝织造的,甚至是需要高等级的桑蚕丝。从一根丝线入厂还要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需要三个多月时间才能变成面料。宋锦的组织结构很复杂,即便用现代机械织造,一台机器一天也就只能生产20米左右。知名的面料品牌,比如像上久楷、钱小萍,一米宋锦的价格在八九百到1500块钱左右。
上久楷设计总监边惠中
中式元素持续流行,反过来,宋锦又从有消费力的人群扩散到年轻人中。沈之娴是钱小萍宋锦坊的负责人之一,她的面料被做成大量的开箱视频、穿搭视频在网上流传。她估计,她的客户里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马甲卖得多。制作一件马甲的用料在0.8米到1米左右,穿它既能体验到宋锦的精致华丽,总价还比外套、旗袍和连衣裙低。
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沈之娴和团队做了很多创新花纹。她说:“传统纹样有独特的韵味和要求,我们现代人可能更讲究一些松弛感,要错落有致。所以,我们做的看起来是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全新的设计。”钱小萍宋锦坊有一款全网爆款,叫“虎镇五毒”。它是黄色底,上面有一只类似于卡通的老虎,老虎纹样的间隔里则分布着蝎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宋锦图案设计师程志云是“90后”,她是钱小萍学生的学生,因为沉得下心,被大学老师推荐给钱小萍团队。在这里,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丝绸织物的织造,现在已经成为主力的设计师。她说:“这幅图原型里的老虎就是这么画的。它本是一件故宫收藏的妆花纱裱片,我是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图片。然后,我就把这个图案一点点拼成循环对称花型。原作里五毒太挤了,我把位置稍微错开了一点,加了宋锦的卍字底纹,加了金线,立刻就亮了起来。这一款就火了。”

“再不抢救,宋锦就完了”

电商爆款,产能首先要接得住富贵。宋锦在20年前,哪怕是苏州人,知道它存在的人都不多。市面上只有古董店里零星可见残片,或者博物馆里的藏品。无人知晓,它的花纹是通过什么样的织机,又是怎么织出来的。我们今天能够如此轻易获得它,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宋锦复杂的织造技术,可以上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质地又坚柔轻薄。它被认为是中国织锦的第二个里程碑。正高级工程师、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传承人钱小萍说:“宋锦是锦里面较轻薄的。云锦较厚重,而且云锦是珠光宝气的,富丽堂皇,都是皇家使用。宋锦有宋代的艺术风格,比较儒雅、秀美精致,又耐看,它应用的面就比较广。有一定文化基因和生活条件的人,就可以穿了。宋锦的正反面还都是平整光滑的,它不像云锦挖花的背面是毛毛拉拉不平整的。所以,宋锦曾主要用于装裱、装帧。”
上久楷的创新成衣,上半部是宋锦织造,下半部是羊绒织造
宋锦几百年来都是活在精致富庶的生活方式里,但100多年来,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沈之娴是钱小萍数十年的助理和学生,一路跟随钱小萍学习、研究和管理。她说:“传统意义上的,能做衣服的那种高端宋锦在苏州早就不存在了。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一连串的情况下,穿绫罗绸缎的人能有多少?”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丝绸行业越来越多地生产现代丝织品,宋锦更多是用来装裱。所以,在计划经济时代,同样是桑蚕丝织造的,宋锦厂并不在丝绸行业管辖,而是归到了工艺美术系统。
即便萎缩至此,宋锦还在持续衰落。90年代末到2000年初,苏州整个丝绸行业面临转型改制。钱小萍说:“宋锦厂的厂址开发成小区,它被迁到城郊风雨飘摇的一个蛮荒凉的地方。我跑过去看,那里挂了一块宋锦厂的破烂牌子,里面摆了一些破烂机器,还有一些宋锦要处理。我伤心得不得了,再不抢救,宋锦就完了。”
钱小萍今年86岁了,还在跑工厂,做指导。我们采访的那天,她刚出差回来,得了重感冒,声音嘶哑,气力和身体都很虚弱。她在年轻的时候就功成名就了,对于跟记者讲她的事迹不感兴趣。但,一旦讲起丝绸来,她不由自主地就来了神采,怕我们不清楚,她还去拿了一袋她复制和发明的面料裁片来展示。她是新中国第一届丝绸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上学的时候连讲义都没有,讲义都是老师自己编的。学校里的中等教材和高等教材,是她毕业后抽空参与编写的。
钱小萍对这个身份很重视。她说:“我是第一届毕业生,老师对我们寄予厚望。我觉得我的责任好像很重。”她毕业之后分配到丝绸研究所,逐渐成长为一名工程师、丝绸领域的专家,还历任品种设计组的组长,丝织试样丝绸研究及副厂长。她因为对织物结构设计有独到的见解和技巧,在1979年发明了中国第二代人造血管。而在丝绸领域本身,钱小萍更是发明了很多新产品,花绒绸、凤羽绡、浪花绉等获得了国家金龙奖和全国优秀新产品奖。我们在苏州听了一个钱小萍的讲座,讲座上就有她的学生带来一件花绒绸的棉袄。它是橘色泛着金光打底,上面是深橘红的花纹,经过几十年岁月,依旧富丽辉煌。
正高级工程师、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
钱小萍的人生、心血、成就感是编织进丝绸行业里的,对它有深沉的爱。早在1982年,她就跟同事在《中国经济学周报》上呼吁救救传统丝织品。她们写道:“古老的姑苏丝绸,是我国丝织产品的精华,中华民族的骄傲,抢救传统丝织品,已迫在眉睫,有关部门若不迅速采取措施,势将人亡技绝!”为了挽救传统丝织品,她建立了传统丝绸研究中心,1989年又建成了苏州丝绸博物馆。
但是,凭个人的影响力很难撑起如大厦坍塌一样的行业。90年代,整个中国在争分夺秒地拥抱市场经济,以经济效益衡量工厂存在的理由。钱小萍说:“本来丝绸可以卖到苏联、东欧、西欧一些国家,它们买我们的白胚回去印花做时装。后来出口不行了,中国老百姓当时还买不起。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的是化纤‘的确良’,价格便宜,容易洗。”苏州从宋代开始就是“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地方,丝绸行业却被时代洪流冲得枝零叶落。工厂改制,工人下岗,丝绸博物馆几乎被拍卖,钱小萍本来有个由国家文物局合作获批的“中国织绣文物复制中心”,整个机构和10个事业编全都撤掉了,钱小萍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钱小萍是工科出身,认真严谨,在她爱的丝绸事业上,有一种近乎于一意孤行的执拗。她本来可以到国外去跟孩子们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结果却找了一个办公室,把已经斑驳的古丝绸复制研究所的牌子挂在了门口。她带着志同道合的同事、徒弟开始自己搞研究。宋锦就是钱小萍退休之后被她复活的。
宋锦恢复起来没那么容易。钱小萍虽然是丝绸专家,1966年还到宋锦厂去驻厂,但真要把宋锦再织造出来,几乎难上加难。沈之娴说:“宋锦厂少量生产的是比较低端的品种,用来装裱书画、装饰盒子用的。我们只能从苏州一些生产过宋锦的丝绸厂厂志里搜集一些记载,另外就是比如说苏州丝绸工业局编的一些年志里,零零星星蛮累的。”除了文字资料,织造宋锦的织机也没有。钱小萍创办苏州丝绸博物馆之后,从民间搜集了很多古旧织机的残部件。沈之娴说:“钱老师,还有跟她一起创业的人都是丝织专家,所以,他们能把这些残部件重新搭起来。但是,这些机器里是没有内脏的,也不知道它怎么运作。要想重新织造出宋锦来,还要先恢复织机。”
钱小萍设计的丝绸织物裁样
钱小萍从古董店里得到一片宋锦的残片。她拿着放大镜去看残片,分析它的组织结构,从这张残片去反推它是怎么织造出来的。宋锦的经线有两组,甲经用于起地纹和少面积的花纹,乙经的纤度只有甲经的一半,用于纬线的接结。纬线有多组,粗细不等。宋锦的基本组织是经三枚斜纹和纬三枚斜纹,也就是纬线分别与甲经、乙经交织的状况。她后来花了九年时间,把宋锦的文化、历史、艺术、组织结构和工艺写成《中国宋锦》。
钱小萍和团队也复原了织机。我们在上久楷的展厅里看到一个复原后的织机,它现在还可以用于手工织造。它非常巨大,而且需要至少两个人操作。下面坐着的一个人负责投纬和打纬,是我们印象里常见的手工纺织的景象。织机正中间还有一个木结构的高台,那上面还要坐一个人负责牵提衔线来控制经线。2006年,宋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材料也是钱小萍完成的。她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还成为看起来跟文化艺术更接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钱小萍对传统宋锦的研究和复制,还有一个毕生作品的存在。2014年,她完成了传世宋锦的顶峰作品《西方极乐世界图轴》的复制。这幅作品的原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是乾隆年间苏州织造府制作。它上面一共有278尊佛教人物,亭台楼阁、宫殿、华盖、幡幢、流云、树木生动写实,场面宏伟,极尽奢华。钱小萍没有能看到原作,全凭图片和经验去设计组织结构、经纬密度等等,再与南京云锦研究所合作,全部用传统手工装造织机织造出来。

“丝绸不可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完全灭掉”

钱小萍恢复了传统的宋锦织造,连《西方极乐世界图轴》都能再现。但距离被普通人穿着,宋锦又走了十几年的路。它上一个高光时刻是2014年的APEC会议。参会的各国领导人们都穿着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新中式服装,立领、对襟、连肩袖,为了配合这样的设计风格,面料采用的就是宋锦。钱小萍和杭州的万事利团队合作设计了卍字底纹和江水海崖纹,上久楷品牌所属公司吴江市鼎盛丝绸承接了宋锦的织造。
如果手工织造宋锦,每天的进度是8厘米,连制作会议礼服都是一个耗时、耗人力的巨大工程。宋锦就只能作为中国古代丝绸技艺的标本存在。宋锦真正要复活、传承下去,要跨过产业化的门槛。鼎盛丝绸是在2012年左右,改造进口提花机,生产出宋锦的企业。鼎盛丝绸的总经理包巧梅说:“我们找来老师傅,让他告诉我们传统花楼织机的原理,然后在现代织机上进行改造。我们想的是,传统工艺是怎么样的,我们一模一样地做,只是换一个现代机器。但真正改造起来,非常难。因为现代织机生产丝绸的品种、密度全都不一样。我们要一点一点地换部件,看织出来是不是宋锦的味道,直到跟宋锦一样。”
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实现了用现代机器织造宋锦
我们穿过鼎盛丝绸面积巨大的展厅,沿路是各种宋锦面料、重要场合重要人物穿着过的礼服,各种以宋锦为装饰的礼品展示,去到董事长吴建华的办公室。生产车间就在办公区域的对面,吴建华日常上班却穿得很讲究,他的外套就是用自己生产的宋锦做的。这款面料泛光的黑底上有暗纹,还加了羊毛成分,有保暖的功能。APEC会议之后,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媒体,都问他到底走了什么渠道才承接到这么重大的项目。因为鼎盛丝绸在当时并不是一家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
吴建华说:“大家只看见我风光的一面,却不知道这件事前,我在宋锦上砸了多少钱。”当时,买纺织机一台大概是150万元,改造费还要花50万元。宋锦失传了那么久,已经没人认识。吴建华就找到中国做中式风格的知名设计师合作,给他们开发面料,免费送给他们用。吴建华说,他在其中一位设计师的身上投入就超过了1000万元。他还曾经给海航的空乘做过宋锦服装,给央视的主持人、明星提供服装。只要这些人愿意穿宋锦,他的合作不计成本,不讲条件。吴建华说:“我儿子六七年前从美国学金融回来。他看到我的账就跳起来了。他说,‘你要死了!你一年研发费用怎么那么多’。我投入了那么多,包括送出去的宋锦,算在研发费用里超过百分之十几。他觉得我很不可理喻。
吴建华是盛泽本地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80年代末被分配到吴江地区一家全民所有制的丝绸厂工作。吴江地区养蚕和丝织业发达,盛泽镇还修有先蚕祠。早在清末民初,这里就被誉为“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地还是以丝绸纺织业为主。1996年,苏州市内到乡镇的国营厂都在改制,他也辞职创业,做丝绸外贸。
吴建华对丝绸很有感情,他在采访里说了好几次小时候有一件丝绸衬衫,穿上又舒服又觉得自己很神气。90年代中后期,盛泽很多私营企业转做化纤面料,吴建华却留在了丝绸领域。他说:“我亲戚朋友都劝我,说我读书读傻了,不做化纤。化纤做好了今年两三块钱一米,过了年卖10块钱一米都有。那个时候,化纤是暴利。我觉得丝绸一定会有市场,因为它是几千年传下来的东西,舒适度和外观都是化纤无法取代的。丝绸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完全灭掉。我当时觉得丝绸还是会存在一个小众市场,国营厂倒闭不做了,反倒是我的机会。”
吴建华不但继续生产丝绸,2009年还收购了百年历史的苏州东吴丝绸厂。他说:“那个时候,金鸡湖边上,买一套别墅是八九百万元。现在这个房子估计能够值四五千万元。我堂弟去买这个房子,我后来也去看了一下。但正好我有机会收购东吴厂,花了八百多万元,收了包括它所有的设备、库存和团队。我把团队拿下来以后,在苏州弄了一个办公的地方给他们。”茧丝绸属于大宗贸易,涨跌幅度大,风险高,利润有限。东吴丝绸厂的厂址那块地从转制开始,一直是苏州市内的一个停车场。苏州丝绸行业好几个人讲起丝绸的兴衰,都拿此举例子,“收停车费都比生产丝绸稳赚不赔”。
吴建华现在说起来,对花钱买厂,而不是买别墅还是喜气洋洋。他说:“很多人都傻了,它都要倒闭了,我去弄过来干吗?我当时看中了东吴厂的技术和市场。它团队的技术能力是有的,国营厂做了那么多年外贸,也有很多客户。我收购东吴厂之后的下半年,就参加了在法国巴黎的面料展。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去参加展会。”
鼎盛丝绸有限公司、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
2011年,钱小萍呼吁保护丝绸和宋锦。吴建华看到了这个信息,想的却是另外的角度。他说:“没人做了,才显得稀罕。我收购的东吴丝绸厂早年生产过宋锦,我们有生产经验和历史资料,具备基本的人才条件。”吴建华当时也处于转型期,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纺织外贸的生意不好做。包巧梅说:“当时有两条路,一条是生产低端产品卷价格,另外一条是生产有科技含量的、附加值更大的产品才有活路。我们还是想走产品升级的路。”
吴建华当时已经在丝绸行业里十几年,但还从未听过“宋锦”。他说:“老东吴厂的人拿来一些样布给我看。那些宋锦很古朴,不够时尚,但是雅致。我听他们介绍,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宋锦是所有丝绸当中平整度最好的,一个是宋锦是所有丝绸中耐磨性最好的。这两个特点提起了我的兴趣。”他在市场上沉浮,用商业逻辑看到了古老宋锦活下来的可能性。他说:“我可以拿宋锦做包。那个时候,市场上还没有丝绸包。因为普通丝绸刮一下会有刮痕。当时,有些公司和部门需要一些独特时尚、有文化内涵,还要有实用性的礼物。宋锦做成包是再合适不过了。我改造设备,把宋锦产业化,最早就是看到宋锦能做成终端产品的可能性。”商务礼品和城市伴手礼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吴建华说:“2019年,我单一个展厅就销售了3500万元。宋锦这个项目就是这么慢慢做起来的。”
吴建华把宋锦产业化之后,他说:“我一门心思推广这个东西。所以,不断在各种场合亮相,包括北京时装周、米兰时装周,政府组织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一带一路丝绸展、世博会等等。我跟销售团队讲,这种活动不会当场卖东西,产生价值,但还是要去做。”这些活动、联合设计师开发面料、做商务礼品都有了回馈。APEC会议的筹备阶段,吴建华和宋锦对有关部门、丝绸行业和设计师们来讲,不再陌生了。

宋锦的新传承

钱小萍在讲座上说,她想不明白宋锦这两年怎么变得如此流行。其实,即便像吴建华、包巧梅这样经营企业、直面市场的人,也没有预判到。包巧梅说:“我们没有想到宋锦受欢迎的程度是今天这么高。当时是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直播非常旺盛。我们想,反正有这么多面料,就播一下吧。首先,我们发现消费者听到‘宋锦’这个词,就非常乐于了解它是个什么东西,然后我们就能卖货了。消费者陆续收到货以后,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说中国原来还有这么精美的东西。很多人晒单,一传十,十传百,就爆发了。”
鼎盛丝绸一直是面料织造和贸易商,直播之后,客户结构变多样了。包巧梅说:“我们直播面料之后,接触到了千千万万的个人消费者。然后,全国各地的裁缝也来了,还有一些比如说淘品牌的设计师。这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完全突破了想象力,十几万块钱的面料买起来一点不含糊。我们还有一幅50万元的纯手工织造宋锦唐卡,也是通过直播卖出去的。”为了应对这个潮流,鼎盛丝绸旗下的上久楷品牌甚至开始生产销售了成衣。包巧梅说:“我们从前一直生产面料,然后辐射到高定服装。现在做成衣完全是被消费者倒逼的。他们会问我们为什么不出成衣,他们真的等不了定制。他们觉得买面料还要去找裁缝,最好直接把衣服买好。”宋锦在短期内爆发,产能都跟不上。我去看社交媒体上的直播切片视频,去年很多人说要等几个月到半年才拿到面料。2021年下半年开始,鼎盛丝绸扩张了产能,织机从12台增加到150台。
传统手工艺要想活下去,得回到生活里。吴建华曾经跟随商务部去日本考察丝绸产业,心有戚戚。他说:“我们去的那个地方是做和服的,现在萎缩得很厉害。当地所有厂家加起来,一年要做200万米。中国稍微有点规模的厂就超过这个数字了。日本的丝绸是作为传统文化的存在,从业者都是年纪大的人,没有年轻人喜欢做这个。我觉得再过五年十年,那个地方的丝绸产业产差不多要灭绝了。”
现在,中国人确实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感兴趣。有的人是作为消费者,有的人则想做一些事情。施意穿了一件宋锦的马甲,长发披肩,她白皙纤瘦,眉眼神态像仕女图活了起来。她的店Boutique De SHlh就开在苏州织造府旧址的隔壁,整个团队都富有朝气。施意是老苏州人,祖辈的绸布庄开在拙政园边上。她觉得自己回苏州开店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南方比较在乎做衣服这件事。从前过年的时候,裁缝要整家住到东家去,给东家一家老小做衣服。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家还是会扯布做衣服,我就接触过一个真实的案例。那块布已经有60多年历史了,是客人的爸爸在他十几岁的时候送给他的。他一直找不到好裁缝去做。因为小时候的身材尺寸跟现在有区别,我们还去给他找布,凑起来做了棉袄。”
Boutique De SHlh 主理人施意
施意开店的初衷,就是想把江南这些习俗捡起来。她店里的衣服看起来都是有中国传统的符号,但并不是新中式。施意说:“我们只是复原了一些中式。我个人不会特别喜欢新中式,因为宋锦如此厚重,加上它的图案是重复图形。它穿在人身上没有那么多生命力,如果只能做新中式马甲的话,一个人能拥有50件马甲吗?它只有美观性,没有实用性。”她还非常享受跟客户讨论的过程,她说传统的衣服,就应该是裁缝和客人共同创造出来的。
施意想做的也是让“老古董适应现代生活”,但传承什么、怎么传承,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用宋锦做笔记本和册页的封面。宋锦在过去一大用途就是装裱。苏州另外一项技艺苏裱,也是驰名全国文人圈。她觉得这个文创,是苏州两大传统工艺的跨界。宋锦过去还作为匣子的装饰,她就用宋锦做了中式风格的拎包。包和匣子的用途类似。
Boutique De SHlh 制作的宋锦装裱的笔记本
施意做的衣服,版型有传统中式的,或者传统西装,然后用苏州产的绫罗绸缎在材质和装饰上做文章。她店里挂了一件假两件,整体的外形是民国服饰里“上袄下裙”的“上袄”,袖子用的是罗,马甲是宋锦。这件衣服是把苏州的丝绸面料结合在一起。施意说:“设计这件衣服的时候,消费者还不懂什么是罗、什么是宋锦。他们就直观地看,这件就卖得很好。”施意还做了西装马甲,她说:“我的客户大多数是要上班的。商务场合穿一件新中式马甲合适吗?所以,我们做了西式宋锦马甲。我想的是很多公共场合穿着西装三件套,里面搭了我的宋锦马甲,穿上西装的时候,它只搭了一个边。如果需要彰显自我的时候,我把西装一脱,宋锦藏在里面,挺酷的。
传承不是设计出花纹,就能生产出产品,也不仅仅理解为复制古代的面料。钱小萍办了两期“钱小萍丝绸织物设计研修班”。这个研修班是小班授课,由钱小萍亲自教学,并且邀请了多位丝绸和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它教给学生们如何构思和设计丝绸纺织品。钱小萍总拿建筑师做比喻,花纹图案只是类似于效果图,最后能造出实际的房子,需要建筑设计师考虑设计、工程等很多方面,丝绸的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除了宋锦,钱小萍退休之后还发明了双面彩色提花的罗。古代的罗是单面、素色,钱小萍发明的罗却能织出同花同色、同花异色的效果。就像历朝历代中国的丝绸织物在发展一样,罗这种传统的丝绸面料,在当代也有技术革新。钱小萍研究了几十年的丝绸,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她说:“我写论文都不用去参考太多资料的。丝绸的知识、经验都装在我的脑子里,装得满满的。我需要把这些知识和经验传给年轻人。”
钱小萍的期望非常迫切,她甚至没有去等待一些机构的支持,自己就办起来了。但因为她的年龄和身体限制,目前只能办这两届。她想学生们把丝绸设计的底层逻辑学走。报名的人非常踊跃,包巧梅和施意都是这个研修班的学生。钱小萍在研修班活动上穿的外套,面料就是包巧梅设计的,服装设计则是她另外一位学生,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的闫进赓。苏州周边有好几个家里从事丝绸行业的二代也在班上。施意最近设计了一种带吉祥图案的罗,她计划跟研修班里开厂的同学合作生产。每个人都有很热血的感觉,既挖掘和传承了绫罗绸缎,又让自己的事业有发展。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49期封面故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审核:小风

招聘|新媒体编辑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新媒体编辑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手艺之美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纸质版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769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