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24-12-24·阅读时长9分钟
虽然已经抵达英国两个多月了,电话里徐同学的声音仍然难掩兴奋。她给我讲述着自己全新的留学生活,以及自己在圣诞节期间的旅行计划。对于徐同学的心情我早有体会:原本不发朋友圈的她,从今年10月开始,平均每周都会发一条记录自己在英国学习和生活的朋友圈,照片中的她脸上总是带着大大的笑容。
不过,直到听徐同学在电话里详细讲述自己这几年来从准备出国到真正开启留学生活的经历,我才明白她当时所面临的困难要远多于我的想象。她早在读大学时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但当时尚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她毕业后只能先在国内一边工作一边准备雅思考试。虽然留学的想法未曾改变,但工作的压力以及各种真假难辨的留学信息让她不堪其扰。无奈之下,徐同学花了几万元费用找了一家留学中介,帮助自己获取留学信息以及整理申请材料。
徐同学一开始并未完全听从中介的建议,而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她不愿意和很多同学一样去扎堆申请香港的学校,而是将目的地选定在英国,而且将留学的城市定在伦敦和爱丁堡两处。她的理由也很简单,香港的大学数量相对不多,近几年内地学生的申请人数剧增,竞争激烈,不如去环境更加陌生的英国。伦敦是国际化大都市,毕业后有利于找实习和工作机会,而她又看过很多关于爱丁堡的照片和视频,迅速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
中介为徐同学提供了大量加工打磨过的“标准化”信息,她的留学之路也从此充满了“预制”色彩。
徐同学描述,或许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在签约之后,中介会为你推荐一些目标学校,同时也会给你很多的压力。比如,对于“985”“211”院校出身的学生,中介会直接为他们定位“王爱曼华”(即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华威大学四所英国名校);对于其中成绩更好的学生,则会为他们定位冲击“G5”(即英国媒体报道中对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合称)——这种定位对于申请学生自身的特点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主要是根据英国大学的排名而定。英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的风格不同,本国人更关注其历史声誉而非所谓排名,但是从2004年开始出现的一个所谓“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迅速成为留学中介机构的准则: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申请目标国家,为他们匹配目标学校。
在徐同学看来,对于所谓大学排名的执念绝不只来自留学中介,这几乎已经成为出国留学的一个共识。有些学生在和中介签约时就会明确提出,自己只申请在大学排名某个范围的学校,如果不能如愿以偿,宁愿再等一年也要实现自己的名校梦。当然这种执着也与一些现实因素有关——学生在留学归国后,如果想在一些城市落户,根据政策学校排名需要在某个范围之内;一些企业的录取标准也与申请人留学院校的排名有关……
听着徐同学在电话里细碎的讲解,我实在是有些头大,接着便想起自己当年堪称“粗制滥造”,但也充满个性、完全由自己完成的留学申请经历。
我申请出国留学已经是在20年前。当时海外名校的名头我虽然也听说过一些,却从没有考虑过所谓大学排名的因素,一心想着去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生活。在确定了去英国之后,我找来一张英国地图,拿着一把直尺,沿着伯明翰画出一条直线,然后由此向北开始寻找留学的城市。我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留学需要自费,我又听说英格兰南部的消费水平更高,出于经济方面考虑便打定主意要前往英格兰北部——而伯明翰大约正是处在英格兰的中间位置;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自己和家人对于英国的完全无知。
20年前虽然已经有了互联网,但我在国内获取国外大学信息的途径依然较少,只能登录这些大学的网站,通过电子邮件向他们索取留学信息手册。现在想来,当时申请英国大学研究生院的程序并不算复杂。我备好英语考试成绩、大学成绩单,以及一份自己写的个人简述(现在想来这份文书肯定充满了语法错误),便给各大学寄去。几个月之后,我收到了几份来自英国大学的录取信,最后选择了一所英格兰西北部港口城市的大学。
徐同学让中介帮助自己申请留学,除了当时工作压力太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她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应对。打开一款流行的中文社交应用,在其中输入一些与留学有关的关键词,立刻便有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有视频,有图片,还有被精心制作的各种文件可供下载,其中会提到各所学校的留学新政策,某些热门项目招生人数和成绩要求的变化,以及发放录取通知的时间……
这些信息成为徐同学焦虑的来源。在电话里对我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她已经醒悟过来,自己当初在社交应用上看到的大多信息应该都是中介机构有意释放出来混淆视听的。不过当时处于工作和申请双重压力之下的徐同学顾不上这些。在与中介签约之后,她也将自己的申请目标定在了“王爱曼华”四所英国高校上。
从2023年底开始,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陆续寄到了徐同学手中。申请结果远好于她的预想,录取她的既有来自伦敦的名校,也包括爱丁堡大学。不过她最后既没有去伦敦,也没去爱丁堡,而是选择了位于英格兰中部的一所大学,原因在于这所大学给了她数千英镑的奖学金。相较于伦敦的名校,这所大学的学费相对便宜,再加上奖学金的支持,这对不再依赖父母,完全靠自己前两年工作积蓄留学的徐同学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借助强大的中文社交应用,徐同学首次出国,过程也非常顺利。她先是从曼彻斯特机场入境。稍后另一个中国女生搭乘另一个航班也抵达了曼彻斯特。两人虽是首次见面,但之前在网上就约好一同从机场出发,拼车前往那个英格兰中部城市。司机来机场接机,一直将两人送到各自的住处,费用是每人600元人民币。徐同学的住宿也是之前就在网上找好的,与一群中国女生住在一起。
20多年前,我也是在一个夜里抵达曼彻斯特机场,遭遇却不一样。入境后我一脸彷徨,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只好找路人问路。根据指点,我先是乘火车从机场到达曼彻斯特市中心,之后再转车,与一群兴致高昂、一路高歌的球迷一同到达那个以音乐和足球著称的港口城市。
当时已经接近午夜,我拖着一个巨大的旅行箱走在火车站里,见一个中国男生靠在椅子上已经快要睡着。我上前询问,才确定他正是我的导师派来火车站接我的师兄。因为不知道我究竟何时能抵达,师兄已经在火车站等了几个小时。他见终于接到了人,话不多说,拖着我的行李箱带我出站,乘一辆出租车到了一个马来西亚同学的住处。那个同学的房间里有一个双人床垫铺在地上。我前来借宿,我们两人只好分享他的床垫。我就是把一双小腿伸到床垫之外,斜躺着度过了在英国的第一晚。
而徐同学,在到达英国前就已经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和室友们相当熟悉,很快就和一群中国女生打成一片,经常一起上课和逛街。她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着自己的生活,我有点不好意思打断她,但还是忍不住发问:“这几个月的留学生活,你有什么遗憾之处?”她想了想,回答说:“要说遗憾,就是感觉我的生活还不够国际化。”徐同学班上的同学超过大半来自中国和印度。在上课之外,她也基本都是和中国同学在一起,就连最常使用的手机应用也和在国内时没什么区别。她发现,在当地逛街买东西,甚至包括查询学校的一些机构和活动,只要在中文社交应用中输入关键字搜索,几乎总是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可以说,她只要踩着之前中国留学生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就不大会有“踩雷”的风险。
徐同学平时交往的多为中国同学。这些学生大多是从大学到大学,没有过一天的工作经历,要比已经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徐同学小几岁。一天,中国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关于大学排名和工作的话题。有个同学说,他们所在的学校不属于“G5”,也不在“王爱曼华”之列,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也是50名开外,等他们回国工作,工资的档次要比那些名校出身的留学生更低一等。徐同学说,企业招聘和给予薪资的标准并不是如此简单粗暴。不过她并没有说服旁人,大家仍然坚信这种来自网络的消息。
徐同学告诉我,根据她的观察,来这里读硕士学位的中国同学几乎全都是依靠留学中介的服务,她几乎没见过自己完成申请的学生。专门从事留学中介业务的沙女士也告诉我,目前她中介业务的很大部分来自国内打算申请美国大学本科学位的高中生。这类业务耗时长,程序烦琐,而且利润丰厚。
小陈正是在高中毕业后通过留学中介的服务赴美留学的。在美国学习了6年多时间,获得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学位之后,小陈回到国内,进入了父亲创办的企业。回望自己的留学申请,小陈认为当时找到一个了解美国高校申请过程的中介确实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但问题在于,在这样漫长的中介服务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中介产生过度的心理依赖。在到达美国开始大学生活之后,小陈迅速意识到从此要依靠自己开始全新的生活,后来他完全靠自己进行了硕士项目的申请。不过小陈发现也有一些中国同学长时间无法适应这种全新的生活,在面对诸如应该如何选课之类的问题时,依然会寻求中介的帮助。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中国自费留学热潮至今未消。随着留学中介机构和中文社交应用的出现和兴起,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体验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不想“踩雷”,渴望在异国营造出一个类似于本国的生活环境,尽量把任何事情的不确定性都降到最低。而这样的追求,往往又与远赴异国他乡生活学习,获得不同人生体验的留学初衷存在矛盾。这个矛盾可能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人类学家项飙在接受某次采访时曾这样分析留学中介现象:“例如留学中介,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很多大学生英文都很好,为什么需要留学中介呢?但不只在中国,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留学中介都是很重要的一块。”“留学中介在这里的一个重要作用其实是强化教育的等级制度和学术流动之间的关系。留学中介最重要的工作是把你送到以你的条件——成绩也好,钱也好——能进得去的学校。如果没有留学中介,学生可能很难自己评估应该申请怎样的学校,他们对不同学校之间的这种等级是不清楚的,而留学中介帮你在流动的时候强化了这个等级制度,它们在保护并强化那些所谓的金字招牌。”
其实对于每一个留学生来说,留学选校申请的过程以及在海外生活的方方面面究竟是更偏向于“个性化”还是“预制化”,与其留学的初衷有关,也难免受到时代的影响。留学中介、网络信息以及社交应用的兴起,必定会对留学生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只不过,在一个陌生国度,总会有某些时刻,需要一个人鼓起勇气独自面对生活,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时时希望有人为他们做好“攻略”。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941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