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小说是什么》:三岛由纪夫文学创作观的完整呈现

作者:中读编辑部

03-21·阅读时长6分钟

1328人看过
写作就是在找寻「昂奋」状态与幸福感……

多亏了文学,我才能够轻蔑所有学究式的智性,才能多少拯救了肉体上的无常。仅就此而言的话,我认为文学对于精神来说(严格来讲是只对我个人的精神来说)是有效用的,况且我还多少练就了一点取悦人的街头艺人的招数。”——三岛由纪夫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关于“文学与创作”的经典随笔集《小说是什么》。从小说、戏剧、法律到写作道德与文体,从稻垣足穗到巴塔耶,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本书完整呈现了三岛由纪夫创作巅峰时期文艺思想的核心与结晶。三岛在书中不仅探讨了小说的本质、技巧,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方法和对文学的深刻见解;他强调了作家应具备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头脑的重要性,并指出成为一名优秀小说家需要不断的努力和自我挑战。

以下文字节选自三岛由纪夫在书中分享的小说观,以及自己在小说写作中的实用技法:

文体与主题:小说创作的核心要素

小说演进成熟是十九世纪以后晚近的事情了,因此可以说,小说是一门具有较为完备的创作方法理论的艺术。小说家依凭文体这一武器与世界展开对决,因而很自然地,他一生所写的小说其主题也统统包括在了文体这个问题之中,那种被称为“主题小说”的主题呈现鲜明的小说,读者应该是熟知了的。然而,尽管说人体的核心在于骨骼,但一个美女在X射线下呈现出的骨骼是不能称之为美女的。所谓主题,应该是小说家自青年时代起,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自我与世界对决的重重逼压之下,其对决姿态所呈现出来的变化和成长,虽然主旋律始终如一,但因小说家创作作品时年龄不同主题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申衍。

倘若文体不具有普遍性和观念性,就无法将主题均衡顺畅地落实渗透到作品的字里行间去。假定文体不具有充分的普遍性并且缺少观念性,那么,由此而诞生的作品主题自然也是暖昧不清的。虽然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体验,运用哲学性思维,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具有普遍性和观念性的主题,但是其文体的表达能力还不足以将主题渗透落实到作品各个角落,于是某些部分便只能通过具体的个性化的文章来弥补。如此一来,作品便会失去整体的同质性和均衡性,主题生硬、说教意味十足,主题表达同感性描写犹如水与油溶合不到一块儿似的,作品沦为一锅味道古怪的杂烩,令人生厌。

这里还要谈到一个问题,即文体是小说构成乃至小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没有文体就没有主题一样,没有了文体,小说构成也不可能完成。细节到细节的转折,各个细节与作品整体的嵌合等,时时刻刻都需要文体在其中串联营置。

不只是小说,任何作品都是如此,只要是一件作品,那它首先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但同时,各个局部也都必须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为了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我们作为小说家首先得彰示小说创作理论,由此出发,一直到最后,我们自始至终都必须依循着创作理论往前走。倘若细节写得不顺,在一些琐碎的描写上感觉束手束脚,或者一边高歌猛进一边心有旁骛地瞄向两旁,那么作品就会变得支离破碎。

语言与技巧:小说家的基本功

小说的文体并不是依据理论法则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不断磨炼语言,运用相关技巧而产生的。为此,小说家需要像画家能随心所欲地运控画笔和颜料,音乐家能熟练地排列各个乐音那样进行刻苦的训练。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某位画家赴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展现出了长足的进步,但其进步并不是源于经常性地观摩西洋诸画伯的杰作,或者是近水楼台能够接触到海外的各种最新资讯,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只是在国外养成了每天早晨(不论想画还是不想画)必定坐在画架前勾绘一段时间的习惯,归国后也仍保持了这一习惯,同那些没有这种习惯,仅凭兴致所至挥笔作画的画家相比,自然进步就非常显著了。

实际上,说到小说的方法论,也只有“华山一条路”全在于坚持不懈地锤炼技巧,假如撇开这一条来谈论小说的方法论,无异于空中筑楼阁。

然而,一如世间有种人天生音痴一样,有些人天生对语言感受迟钝。这样的人不写小说倒也罢了,问题是由于语言文字这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许多人笃信谁都能够运用自如,于是洋洋洒洒一写就是五百页,自以为是了不起的杰作,其实既不成文章,更谈不上文体,简直是在糟蹋纸张。

就语言来说,词语的比重、字词的音韵、象形文字的视觉效果、节奏缓急……只有对这些天生具有敏锐感觉的人,经过了反反复复的训练,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文体,才适宜进行小说创作。仅凭灵感及个人的生活经验而心血来潮一下子就闯入小说创作的人之所以层出叠见,正如前面说过的,是笃信任何人都能够得心应手地驱遣文字这种错觉在作怪,归根到底是缺乏对语言应有的尊重。

从构思到下笔:小说创作的过程与挑战

我创作小说的时候,总会感到极其困惑,困惑得令我不知如何才好。有时候我甚至会想,躲在日本东京的一隅写小说这件事大概根本办不到吧。因此坦白讲,我得先同这种不可能达成适度的妥协,然后才能开始写作小说。从这一点上讲,我也是个缺德汉吧。

为了尽可能写出好的小说,我认为必须先要对素材了然于胸。大概所有的小说家都会这样想吧。要建立起对素材居高临下进行鸟瞰的视点,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当素材被包裹在现实这层外壳中的时候,各种素材的分配、预想构成等这些都无法完成。小说必须重新构筑一个不同于现实的现实,且让这第二种现实跃然稿纸上。

就我来说,当开始在脑海中酝酿小说腹稿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耐心等待,短篇小说的话一定要等到最后的场景,长篇小说一定要等到关键场景,且要等这一幕幕影像统统活龙活现地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才行。这些影像不能只是普通的故事场景,而应当清晰地具有小说含义、能令我感到强烈震撼。当某个具有象征性同时又具有视觉性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时,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视觉性的感动,还唤起了我的音乐性的感动。我品味着音乐,不知不觉间,作品的文体自然而然也就定下来了。

我这样说,或许有人会产生误解,以为小说家写的每一部作品文体是随意变化的,事实上,就如我们的灵魂无法脱离我们的肉体一样,小说家的文体是不可能完全挣脱其独有个性的。当然,小说家对于创造的自由多会自我策励,不太愿意囿于个人的能力极限。

当作品的人物形象给我带来一种强烈的象征意义时,我就该决定作品的主题了。此时我会产生焦虑,生怕这个主题得而复失,于是我尽可能地将它牢牢抓在手边,慢慢地加以咀嚼、斟酌。渐渐地,主题还有各个主要场景逐一浮现出来,各场景及人物的浓淡与比重也都明晰起来。

我往往等不及作品的人物形象十分完备、所有细节也宛似小说已经写就似的全部浮现于脑海才开始动笔。侦探小说另当别论,通常的小说若是等这些统统完备之后再动笔的话,一方面写作欲望会消减,另一方面有些细节也会从脑海中逃逸掉。当然,作品的整体概貌我是心中有数的虽然之后会有修改,有时甚至是彻底的改订,但通篇的面目已经成竹在胸,至于个别细节,可以暂时搁置留待之后再处理……到了这一步,距离小说顺利写成就不远了,此时我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愉快的。

【写留言赢实体书】

[日]三岛由纪夫 著,陆求实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

本书是三岛由纪夫关于文学与创作的文章合集,以阐明小说创作原理的评论文章《小说是什么》为中心,囊括了三岛由纪夫式的创作技巧、创作观点和思考方法等,也探讨了他如何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之间不懈思考,追寻属于他自身的那一独特的美学境界,以及他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之中与个人才能的局限做斗争,与时代相纠葛。

【推荐课程】


点击进入,了解更多课程内容

【活动说明】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并务必在app内填写收货地址——【填写路径】三联中读app底栏“我的”-右上角“设置”-“收货地址”-填写后点击“保存”(两周内未填写地址即视为放弃奖品)。

【开奖说明】我们将在所有留言里通过随机数工具抽取3名锦鲤,各赠送图书一部,留言区内收到“中读课代表”官方回复即视为中奖,赠书将于地址集齐后陆续寄出,也欢迎中奖的朋友们收到赠书后到评论区晒书留言哦~我们将在每周末开启留言赠书活动,祝你拥有这份幸运!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中读编辑部

发表文章50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292人

一个编辑部和TA关注的世界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