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大量医疗论文造假背后:基层医护的科研与临床之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9分钟

42人看过
“正常的科研和临床的良性循环,应该是临床遇见问题,基础科研溯源找到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再反馈临床提升能力的过程。”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研究阴道炎、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论文,却引用了大量男性患者病例作为对照观察。这些违反常识的错误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论文代写代发的灰色产业链。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更是链条中的“重灾区”。


实习记者|栾若曦
编辑|王珊

常识错误的论文

4月29日晚上,视频博主李大海坐到了电脑前,打开中国知网,开始搜索医学论文,他想要寻找新的素材。从建号开始,他一直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对国内外社会新闻的见解。这天,非医学背景的他决定搜索一些能够一眼甄别,明显违反常识的论文,例如男性得妇科病或女性得男性特有疾病。进入知网后,李大海在篇名框搜索女性特有疾病,全文框输入“男性患者”,随后沿着学术期刊一栏中弹出的论文结果逐个分析,一篇将女性患者作为前列腺炎观察对象的论文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之后,李大海又陆陆续续发现了20多篇类似犯有常识性错误的论文,并将搜索过程发布在视频平台上。这些论文发布在2015年至2022年间,都是将男性患者作为羊水栓塞、妊娠糖尿病等女性特有疾病的观察对照对象,作者大多来自二线及二线以下城市和县镇的医疗机构。李大海最初发布的十几条视频的流量并不大,点赞从几十到几百不等,直到5月4日曝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篇论文的视频发布,点赞量很快达到了4.5万。

这篇论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2017年6月刊载在《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上,作者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霍某某。文中声称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其中对照观察组共有55例男性患者。次日上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确认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该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齐鲁医院通报结果截图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于2014年创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连续型电子期刊。5月13日,本刊记者致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总编室,询问是否对下属期刊刊发问题论文一事件展开调查,工作人员称相关内容已经上报给主管单位,其他不清楚,表示有一小组专门负责此事,建议致电他们询问具体情况。随后记者数次拨打总编室提供的号码,但均未接通。

李大海也没有想到曝光问题论文会引起外界如此大的关注度。在这个视频火之前,曾有两个早前被曝光论文作假的作者私下联系李大海,希望他能撤下视频,说自己后续会联系杂志社撤稿。一个作者还拿出了“更正通知”,称是杂志社编辑将稿件内容“搞错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问题被广泛关注后,又有五六个作者以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联系李大海,称已经对稿件做出处理,希望帮忙下架视频。“我觉得这太离谱了。”李大海告诉本刊,“怎么能离谱到这种程度,我不懂这些东西,也知道男女的不同。”

一条产业链

“这种论文明显只是改了一下疾病的名字。”李成东对本刊记者分析称。李成东是山东省某县级二甲医院普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他说医护人员职称评定需要论文、专利、著作权署名等材料的加分,这些材料的生产早就形成了规模产业链,“好多年了,在基层医疗圈里算是公开的秘密。”

李成东向本刊展示了他最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则语焉不详的消息:《xx技术与临床研究》缺2。李成东解释,一本书可以有1个主编,5个副主编,缺2的意思还有两个名额,交钱就可以署名。根据出版社的不同,具体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著作权可以现拉人署名,专利也可买卖。李成东曾花3000元买过一个实用新型专利,“这些都是为了晋升加分用的,在别人原有的发明上加加减减,例如在输液器加个阀,就能申请专利。”

《白色巨塔》剧照

但整条产业链上更为人熟知的交易当属期刊论文代写代发。从事“写手”工作快7年的刘俞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有中介和期刊达成了合作,甚至有些有渠道的中介在稿件排期很满时还能插队。平常中介会在群里发单。“很多情况下也会去抄,有时甚至会利用AI写稿,而一些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度过查重。”据刘俞所知,“文科类写手一年能赚平均10万多,理科类写手大约20万到30万。”

清华大学教授沈阳曾在2010年初公布了他和团队在3年内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结果,那时他还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他和团队发现,不少高校师生为了毕业和评审职称而与论文发生关系。根据他们的研究,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规模膨胀多倍。但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检索来看,2013年至2025年,仅有80篇与论文代写相关的裁判文书。山西聚谦律师事务所律师罗超告诉本刊记者,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例如刑法有“谦抑性原则”,如果事件没有达到相应违法程度,或者无人报案,法律就很难发挥监管作用。

5月8日,本刊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期刊发表咨询”,弹出了数十条信息,其中一个账号写到“提供核心期刊一站式服务”“主编1v1审稿”。本刊记者添加了一名自称是“编辑助理”的论文代理,对方称,“一站式服务”涵盖文章拟题、撰写、修改、润色、排版、录用、版面费等到见刊出版的整个环节。该代理反复保证,论文由专科高院校教师代笔,内容原创绝不会使用AI,也不存在“被查问题”。

后续沟通中,该代理又向本刊提供了不同期刊的报价:普通期刊大约7000元到9000元,想要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也可实现,价格2.5万起。对方称,这仅是代发的价格,代写要额外加500元到1200元不等。“目前学术行情是文章不值钱,版位才有价值。”为了打消本刊记者的疑虑,她还发来一份合作协议,说是作为购买者的“基础保障”。这份名为“文章代理发表服务协议”样本,对费用支付、论文原创及保密、违约责任、论文著作与合同约定作出规定,强调“由于乙方(代理方)的原因造成文章没有发表成功,乙方全额退还甲方(委托方)支付的费用再赔偿甲方总费用的40%。”

《问心》剧照

不过,山西聚谦律师事务所律师罗超告诉本刊,即便这个代理所述的交易确实存在,对方发来的看似文本完整,具备合同的基本要素的协议,在法律上也并不生效。“根据相关部门规定,明确将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理。”罗超解释称,从民法典的规定来讲,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所以代写代发论文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合同也会被认定为无效。

基层重灾区

在这条灰色产业链触及的领域中,医学期刊论文堪称“重灾区”。早在2021年,国家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医学信息》杂志就发布了一篇名为《中介机构代写代发医药卫生类期刊论文的盈利状况及其危害》的文章。其中谈到,代写代投论文现象在倒逼正规期刊编辑增强识别能力。该论文作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发现,医药卫生类期刊的编辑撰文研究甄别和防范论文代写代发的文章最多。

今年年初,国际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发布了一项撤稿研究,分析过去十年全球机构学术文章撤稿率。2014年至2024年,全球撤稿率的排名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总撤稿率超过5%位居全球榜首。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共有7家来自中国,另外6家分别是: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

研究中援引了英国学术诚信和分析公司“Dimensions Author Check”的数据,指出2014-2024年,撤稿率超过1%的136家机构中,约70%来自中国,其中约60%是医院或医学院。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这家医院从2021年9月7日到2022年1月21日陆续发布10份通报,涉及107篇论文和107起学术不端事件。《自然》称,问题在于医院里许多年轻医生从论文工厂中购买假稿件,论文工厂会根据订单大量生产欺诈性科学报告。知名学术诚信打假人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指出,这些医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因为他们被要求发表论文才能找到工作或获得晋升。

贵阳某三甲医院的急诊护士大龙告诉本刊,他所在医院的护理类各级别职称名称分别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也就是说,想从护士一路晋升上去,需要“爬坡”4次才能登顶,而论文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登山杖”。大龙刚刚起步当上“护师”,正朝着半山腰进发。大龙说,在他们医院,从护士晋升到主管护师,压力相对小些,通过职称考试即可,但想往副高及以上走,必须要论文、奖项和新技术作为材料支撑。

但完成日常基本工作已经耗去了大量精力,分出余力兼顾科研,在大龙看来似乎不太现实。大龙的科室主要有打点滴、预检分诊、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以及对接120救护车4个岗位,每个岗位1个人,还有1个机动辅助,工作人员轮班上岗,每天8小时,白晚夜三班倒,上班前要提前半小时接班清点,下半班后加班半小时完善当日工作。

《机智住院医生生活》剧照

“我们要做的包括院外急救平稳患者生命体征,送患者入院,评估患者状态,如需要立即手术的则立即安排急诊手术。创伤患者需要清创、心梗患者需要介入、脑梗患者需要溶栓,还有一些病情没那么严重的,在急诊明确诊断后先缓解疼痛再看是住院还是等第二天看专科门诊。”大龙说,整个工作节奏就是吃饭都要大口吞,走路要大步跨,喝水要大瓶闷,也无法保障双休。急诊工作之外,大龙所在的护理岗位还有定期学习任务。科内学习一周一次,科会一月一次,院内学习一月一次,季度学习三月一次,操作、理论考试一月一次。“真的很难有时间去再兼顾论文,参加比赛还得获奖,再去研究其他新技术。”

在苗玉就职的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医院,从护士晋升开始,论文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像我们医院规定晋升职称必须要有论文,正规期刊打底,核心最高,有论文才有资格申请聘任。而且聘上院里的主管护师后3年后还要复核,并不是一篇论文用到底。有的医院甚至是每年复核,对论文的要求更高。”苗玉从事护理行业已有16年的时间,目前是主管护师,12小时工作制。苗玉想要写科研论文就需要挤占休息时间,利用下班时间收集数据,和医生配合好,向病人解释好,聘上了又要马上为下一轮复核做准备,“确实太累了,又不可能只写论文,第一次已经聘上去了,再掉下去好难看的。”

论文不只压在护士肩头,也是医生晋升的必要条件。“每个医院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医院职称考量侧重于临床接诊量、手术量、门诊量这些硬性临床指标,辅以考量科研成果。有的医院则相反。”北京某三甲医院妇科住院医师梁润田对本刊记者解释道,一般大医院的医生发论文不难,因为病例丰富,科研课题多,医生的平均学历也高。论文问题可能更多困扰地方以及基层医院的医生。《自然》发布的撤稿研究中也写道,“总体情况是,中国的小型医院和医科大学主导了机构(论文)撤回率排行榜。”本刊采访的数位医护人员,不少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医疗机构或者县域医院的基层工作人员。

《180天重启计划》剧照

就职于县级二甲医院的医生李成东说,科研论文一直是妨碍他继续晋升的难题。李成东每周需要做15台以上手术,出两天门诊。门诊期间也要兼顾管床病人,并在下门诊后完成病程病例,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李成东说,工作强度只是一个方面。一个需要被看到的现实是,大多数基层医院医生无论从学历还是能力都不太适合做科研,而且许多基层医院也没有科研条件,根本无法出科研数据,这种要求下只能纸上谈兵,或者直接去买,“有的医生手术做得漂亮,业务能力也强,但没有科研就是没有机会晋升。”

多元化的评价

即便在评价体系里“卷”得心累,本刊采访的医护们也纷纷表示,很难“躺平”——职称与收入待遇直接挂钩。梁润田解释道,职称的重要性在于,医生的级别越高,就越是诊疗中的核心,不可替代性越强,在医院和社会的地位自然高;另外,职称上去了,来看病的病患就越多,门诊量增多,工资也就更高。此外,职称也是医务人员的一层“托底”。李成东坦言,自己2009年大专毕业,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两年后,才到县医院做院前抢救 ,后来考到现在的普外科。“一旦出现优化清退情况,辞退的都是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我的第一学历较低,只要还有资格去竞聘,肯定要去竞聘。”

“正常的科研和临床的良性循环,应该是临床遇见问题,基础科研溯源找到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再反馈临床提升能力的过程。”广州某三甲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王阳对本刊记者说,国内医院尤其是各个大学的附属医院,不能只单纯看病,同时还要承担着探索医学发展,实现医学创新的责任,要求科研水平这本无可非议。只是原本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仅围绕论文,为了论文而论文,将路越走越偏。

事实上,近些年来,医务人员职称改革也在进行中。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遵循规律、科学评价;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推进。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科学合理对待论文,取消职称申报时对论文篇数的要求,将论文作为代表作的一种。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各个环节,不得把论文篇数和SCI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

“相比过去,现在唯论文的现象已经有所好转。”王阳称,许多头部医院已经形成多渠道的晋升机制。例如晋升卫生系列,评价主要以临床数据为主,兼顾科研和教学。若要走教学系列,那么会更看重教学方面论文、课题以及奖项。选择研究系列,则需要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课题,并符合具体研究要求。最近很多科室医生已经完全可以通过工作量再加上一点辅助的科研工作,得以顺利晋升主任医师。

《白色城堡》剧照

但具体到各地方推进落实职称改革的步伐并不一致。李成东也了解到,山东有些地方已经不再要求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职称评选需要论文专利,下乡工作一年同样可以纳入考核指标,但他所在医院职称考评标准没有太大的变化。“职称的具体落实也和医院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医院领导的想法有密切关系。”王阳说,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国各医疗单位针对职称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且明晰的评价标准。人们经常说“不破不立”,破掉一种标准的同时,还要准备好能代替它立得住的东西。

王阳建议,各地方专家应该前往不同级别医院进行调研,从实际情况出发,拿出一套切实可行又客观的标准,再推广全社会普及。不同级别医院的职称晋升制度也可以做多元化、个性化的尝试。“职称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临床能力、科研水平,下基层乃至支援边疆都可以纳入评价体系,搞一个评分制度,达到一定分数即可晋级,而非以单一维度勉强医生。”王阳说。

(应受访者要求,李成东、刘俞、大龙、苗玉、梁润田、王阳均为化名)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秋秋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