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上海到横滨:为了孩子的足球梦,我打破体面的中产生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21·阅读时长24分钟

71人看过
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热爱,我想,这样的孩子,一定能过得好这一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去年,为了11岁儿子能够更好的追逐足球梦,43岁的老石舍弃在上海体面安定的生活,带着一家人移居日本横滨。如今,一家人奔波于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也日益看清日本足球庞大的基层体系和竞争激烈、但路径丰富的选拔机制。老石说,据他所知,现在带着孩子赴西班牙踢球的中国家庭可能有两三百个,来日本踢球的大概二三十个。这些家长聚在一起聊球时常常会憧憬着2034年的世界杯。他们期望,自己这样家庭能够趟出一条路来,那时候的中国足球肯定会比今天更好。


记者|吴丽玮

口述|老石

作者|曾好好

编辑 | 徐菁菁


从上海到横滨

周六的闹钟定在早上5点,我叫儿子起床、吃早饭、换好球服球鞋出门。

日本的天,亮得早、黑得也早。跟上海不同,这儿,早晨的街道空无一人,不见任何早点铺、早餐小摊。我们如果不在家吃早饭,就去便利店买饭团面包。

我叫老石,43岁,儿子David11岁。这天,我俩要去筑波参加足球比赛。从横滨到筑波,三小时电车,六点出发,九点到。儿子所在U11球队将对战东京及周边的八支球队。这样的比赛每周末都有,乃至于我们一家三口,20249月从上海搬到横滨到现在,几乎没有出门玩过。

在这个岁数离开家乡来到异国的人不少,各有各的打算,但跟大部分移民家庭不同,踢球是我们来日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球场上踢球的孩子(作者供图)

David三岁开始接触各种运动、网球、篮球、游泳、足球,最喜爱的还是足球。教练跟我说,这孩子挺适合踢球的,可以好好学一学。6岁开始,他进入上海西班牙人足球队开始专业训练。

David对足球的爱和天赋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1994年是中国职业化足球的起点。那年暑假,我到表哥家,他带着我看甲A。自那以后,我追亚洲杯、欧洲杯、世界杯,深夜看球、场场不落。足球,瞬息万变,是狩猎、是战役、是狂欢。它让人类的极致情感在短时间释放。看球员的励志故事,也寄托了我们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为了更专业地陪伴他,保护他,我考了足球教练证,在小学生足球比赛中担任足球讲解员。每次儿子踢球,我都会全程录像,一开始用手机、但角度太低,于是改用6米的三脚架配自动拍摄设备。再后来,我买了一个无人机,每次比赛悬停空中半小时,多角度记录。比赛回来,我就把视频剪辑梳理出来,跟David一起看视频复盘分析。

9岁那年,David参加了中国民间青训团体中国足球小将的选拔。300多个孩子中选了20多人,David是其中之一。这些孩子由董路老师带领集训,并开始征战欧洲日本。

受访者供图

2023年,中国足球小将来到大阪与日本小学生球队比赛。中国孩子赢得了比赛,但是日本孩子对足球的专注投入度让我印象很深,中国孩子身体高大、但精瘦的日本孩子们平均的体能超乎想象。

在上海,教练除了训练,有时还要花一定时间维护秩序,但是在这里,每个孩子踏上球场就进入状态。九、十岁的孩子,早上一到球场,不需要教练说什么,自己就开始热身、颠球、跑圈。日本孩子没有休息的时候,场上的在奋力比赛、候场的围着球场跑圈,每周高强度比赛是家常便饭,比赛中攻防转换自如,反应敏捷。

此前,我和David已经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不少中国家庭为了孩子踢球去了西班牙,我们也考虑走同一条路。这多多少少都算是无奈之举。在中国,爱踢球的孩子有12岁退役之说。12岁后,因为升学压力等种种原因,踢球人数骤减、球队很少有比赛,更不要说高质量比赛没有比赛拉练,再多的练习也只是纸上谈兵,培养不出真正有战斗力的球员。

从大阪回来后,我想,西班牙的长期签证不难办,但是过去以后要求很多,甚至不能工作。反观日本,离中国近,足球土壤丰厚、我即便不会日语,凭借计算机专业找一个IT程序员的工作也不难。

网上的信息海量毫无头绪,我想到在球场认识的一个日本朋友佐藤。他住上海多年说一口好中文,在中国的足球圈很活跃,也是一个足球博主,对日本青训的情况非常了解。我联系到他,希望他可以帮我们参谋,看看我们一家是否真的适合去日本踢球。

佐藤先生非常细致靠谱,他了解了David的特点和水平,甚至给我做了一个PPT细心讲解,还给我们拟定了试训计划。选球队有点像高考报志愿——分数还可以,但上清华北大还不够,那就得结合自己的情况有策略地选择。如果勉强进了强队,一直坐冷板凳没有出场时间,那肯定不行;如果球队太弱,对战的对手也弱,锻炼价值也有限。最后,佐藤先生帮我们选出了三支球队,并帮我们联系试训。

球场上训练的孩子们(作者供图)

我们飞到日本,经过一周试训,最终选定了T FC这支球队。T FC是一支新球队,虽然成立只有七八年,但是在短短时间从小学生四级联赛打进一级级联赛,曾在神奈川县大会中获得冠军。

就这样,20249月,我拿到工作签证,我们一家漂洋过海,搬到了日本神奈川县。

常常有国内的朋友问我搬去日本适应吗?我告诉他们,出国的苦只有真的出了国才知道。适应肯定是不适应的,而且这种不适应无时不刻都在发生。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在40多岁开始学一门新语言难度非常大,看很多遍也记不住。语言的不适应让自我变得憋屈、难受。很多在国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到了这里感觉像一座大山。

舍弃在上海体面安定的生活,来到这里成为办卡租房换驾照全方位生活障碍的外国人,我有时候也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40多岁,思维方式价值观成型。时间长了,我不是从不适应变适应,而是习惯了这种降级的、信息模糊的生活。

刚到日本的时候,David也经历过一段很艰难的时期。孩子听不懂教练和队友的话,我们把足球专用术语全都写下来,给孩子一条一条背牢了。

球队有12人,但是比赛都是八人制。遇到重要的比赛,教练只会让有战斗力的强手上场。David曾经坐了很长时间的冷板凳。他以前在国内球队都是核心成员,来了陌生的国度,听不懂周围的声音,上场的机会也很少,这很让人沮丧。

陪同踢球的家长(作者供图)

那时候,大人白天外出办事很窝火、孩子踢球也憋屈。这些事不会一下把人击倒,但是每一天它们都在发生,情绪的积累让我们委屈又狼狈。有时回到家里,三人默默相对,觉得异国的家像一个孤岛,我们仨大海行船、船翻了,流落荒岛绝地求生。

在最终,还是足球让我们坚持了下来。

和从前一样,每次比赛我都录像,回去了梳理剪辑,陪孩子一起看回放,一次次比赛分析复盘,还给他找职业球员在类似情况下的对应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David渐渐成为了T FC球队的主力球员,每次重要比赛,教练都带上他。如今,看着孩子在球场上,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足球里的毛细血管

我原本就知道日本足球的土壤非常丰厚,但是真正住到日本,我的认知又不断被刷新。

日本青训体系像一颗庞然大树,枝叶繁茂、根系密布交织,已扎根大地深处,我们在国内看到的日本足球,只是这树上结的果。

David每月球队的费用是900rmb,这是在日本少儿足球俱乐部的平均价格,再加上私教其他,一个月踢球的费用大概2000rmb上下。

每个地区也有不同形态的球队,除了足球班(社会俱乐部),也有由附近家长自发主持的少年团。家长邀请志愿者教练、申请可以免费使用的场地,一个月的费用只需100rmb,每周周末训练也参加比赛。

根据日本足协公开数据,2024年,全日本注册球员83万,12岁以下的球队,包含小学和学前儿童注册队伍总数26291支。就我所在的神奈川县,920万人口,U12以下足球队1667支。足球队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国,可以说,找得到餐厅的地方,就能找得到足球队和足球场。

除了日本足协,每个市县区也有自己的足协,每年都组织多场比赛,此外,还有各球队之间的约战。David所在球队一周三练,每个周末都在不同的地方打比赛。我们下载了球队时间表的专用app,两个月内的比赛几乎都安排好了,所有的假期都被各种大会比赛填得满满当当。

每周末都有各种规模的足球比赛(作者供图)

进球队的时候教练就说过,每场比赛他都不希望有人缺席。于是,每个周末,我们都奔波在东京及周边县市各个足球场。这些球场遍地开花、不拘一格——在城市的高楼中、各种学校的操场上、高架桥下、河畔、海岸、稻田边……有的是人工草、有的是天然草,但是更多的是不起眼的沙土地。我想,沙土地修整简单,不用栅栏围着,不用人工看守、几乎没有维护成本,球场的密度因此得以保证。

在日本,陪球是非常费爸妈的事。家长站在球场边从不闲聊、刷手机。冬天,球场上没有任何遮挡,格外寒冷。大家裹着长羽绒服在寒风中看一整天。夏天,三十七八度的暴晒下,同样也是一整天。一年四季,孩子们都穿着短衣短裤,下雨下雪训练比赛也不会中止。这样的日子,所有人都习以为常,没听到过一句牢骚抱怨。

去年春节我们没有回国,一天早晨5点钟起床,去镰仓一个偏僻的足球场踢比赛。早上出门时是晴天,踢到下午开始降雨降温,气温骤降到零度,雨夹着雪越下越大。踢完球,David 全身湿透了。没有带衣服换,我就把我的羽绒服给他裹上。叫不到出租车,两人只能站在乡间路边等公交车,他牙齿打颤全身发抖。半小时后公交车姗姗来迟,把我们拉到电车车站。我马上找到一个投币洗衣房,把湿衣服全脱下来放到烘干机里烘干,两人光着膀子在有暖气的洗衣房里待了半个小时身体才缓过来。

清晨去球场的孩子(作者供图)

在日本,我一眼就能看出长时间踢球的孩子:又黑又瘦,精神头儿很好且迅速敏捷。我想,这得益于频繁的高强度高对抗的比赛。儿子所在的队伍比赛时,12个孩子轮番上阵。哪怕是待机候场时,教练也不让他们休息,要在一旁练习或者跑圈。下来,从早上九点开始到下午六七点结束,除了吃饭时间,孩子们都处于高强度运动之中。

记得有一次比赛,我有工作没有陪同。第二天遇到队里其他家长,他问我,昨天David没事吧,我这才知道,因为场上表现不好,一天的比赛结束后,教练又罚全队跑圈。David一边跑一边数圈,跑到最后已经到极限了,但是队里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也没有人抱怨,他只好一直跟着跑,最后忍不住哭了。

“中国足球小将”的现实之路

我曾问过烈日下陪球的家长们,对孩子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他们斩钉截铁地说,目标就是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

在日本,这条道路虽然艰辛,但有着成熟体系。

去年,我和David看全国高中生足球大会:热血的少年球队、专业高水平的球员、上百支球队之间的较量、坐满看台的观众,……我惊奇地发现,《足球小将》这部动画片不是编的,是一个完全写实的作品。想当初,《足球小将》曾经陪伴了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它给我普及了足球规则,更为我塑造了一种足球世界观,那就是一个爱踢球的小孩,能有多大的梦想空间:他可以像大空翼一样,成为校队主力,再选拔为区队成员,代表一个省出战,得到全日本小学生联赛第一,中学生联赛第一,再全日本职业联赛第一,又代表国家出战,获得全亚洲第一,最终赢到世界杯。

日本集英社漫画《足球小将》连载43年

David明年12岁,即将考中学。我们将有多条路线可以选择:足球孩子的第一梦想当然是进入最有名的J联赛梯队球队,如横滨水手、浦和红钻、横滨FC、东京FC 、川崎前锋、鹿岛鹿角等等。这些球队最早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选拔,每年都有考试机会,能进去的孩子也是千里挑一。进入球队后,每年还有淘汰制度,通过层层掐尖给职业联赛储备足球人才。

除了J联赛梯队球队,我们还可以尝试考足球强校,所谓足球强校,在日本有数百所,文武兼修,既有充实的文化课,也有顶级训练水准的足球社团。最富盛名的青森山田高中、昌平中学、東福岡高中等等是日本最稳定的职业球员输出校。中村俊辅、本田圭佑、本山雅志等球星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日本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图源:日本足协官网)


如果孩子实力并没有拔尖到这个程度,也可以选择普通中学,进入社会俱乐部的强队继续踢球,文化和体育两条腿走路。此外,80%的中学都有足球校队(部活),教育注重体育和文化双重发展。不要小看这条路径。现在的日本最有名的国脚之一三笘薫就没有从小进入足球名门强校,他一路都是在中学校队踢球。高中毕业时,他没有直接进入职业足坛,而是前往筑波大学深造。筑波大学在日本大学足球界是一支强队。他在大学校队中踢球,也没有埋没他的才能,毕业后被川崎前锋收入麾下,并最终成为世界顶级球员。

在日本,一万个踢球的孩子里,最终只有12个人能够成为职业球员。而其他的孩子,有的成为足球教练、理疗师、体能师、体育相关从业者;有的读完高中、大学、找工作、进公司、成为了普通的社会人。学校的文化课教予了他们成为社会人的基本文化素养,踢球也锻炼了体魄作为爱好伴随成长,进可成就梦想,退可强健体魄。

文化和足球并不是必须二选一,可以并行不悖,路径选择也非常多,像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河川溪流,从全日本四面八方往一个方向奔涌流淌,层层淬炼,最精尖的力量,最终汇向金字塔顶端,地表丰沛的水系形态也滋养了万物。

球场上踢球的孩子(作者供图)

我想,David未来能不能成为职业球员未可知,但以足球作信仰,一定会拥有铜墙铁壁般的体魄、千钧一发之间做出判断的智慧、绝境中顽强拼搏到底的勇气。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热爱,我想,这样的孩子,一定能过得好这一生。

而我们这些出国学球的家庭,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到底是沧海一粟还是星星之火,答案可能要多年以后揭晓。

还记得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在沈阳对阵阿曼时我还在读大学。那天中国队1:0胜利出线,关掉电视,我们走上街头,整个沈阳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街头的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人们摇旗呼喊、放礼花、喝酒狂欢,直到凌晨。这一夜的热血延续了很多年。后来,我们愤怒过、绝望过、但是对足球的热情不减。

就我所知,现在带着孩子赴西班牙踢球的家庭可能有两三百个,来日本踢球的大概二三十个。我们这些家长聚在一起聊球,会憧憬着2034年的世界杯,那一年,这些远赴西班牙和日本踢球的孩子都长大了,一轮培养将会开花结果。我们想,这两三百个足球苗子里,总能选出十几二十个尖子中的尖子。那时候,中国足球肯定会比今天更好吧。

文中人物和球队名字皆为化名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3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