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恋爱十年,我们在生育问题上彻底谈崩后分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7分钟

96人看过
在他们互不理解的崩溃中,“生儿育女”的传统观念和“独立自主”的现代要求也在不断拉扯,两个年轻人和背后的家庭都做出了相应的选择。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近几年,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婚和生育作为传统观念里自然而然的阶段,似乎已经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在婚育框架之外,催生出了更多的新型关系。恋爱必然导向婚育的承诺失效后,越来越多的人在犹豫,他们更加审慎,对于伴侣有了更细致的判断。


我们找到了一对情侣,安安和小韩都来自普通家庭,有着相似的受教育经历,同等的工作收入,恋爱多年且感情稳定,经济上秉持着AA原则。在相恋第八年时,男方开始提议结婚生孩子,女方当时正值失业期,因为没有安全感而拒绝。


接下来的两年,他们一直在这个问题上僵持不下。在面对可能到来的孩子时,两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绪:男方在两家父母的支持下,对家庭育儿生活充满信心,很向往成为一名“优秀”的父亲;女方则看多了职场不公和生育损伤,又很怕无法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照料,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充满忧虑。


女方希望用共享文档理清问题,计划育儿责任、规避风险,男方觉得这是孕前过度焦虑,不愿意过多配合,而女方认为回避意味着未来无法承担家庭责任。两人最终谈崩分手。


在他们互不理解的崩溃中,“生儿育女”的传统观念和“独立自主”的现代要求也在不断拉扯,两个年轻人和背后的家庭都做出了相应的选择。



文|孙小野

编辑|王海燕

模范情侣的破裂

// 男:

在我回老家工作之前,我和安安的感情一直都很稳定。

我们是大学校友,当时我看到她在网上分享一些独自旅行的攻略,觉得这个女生很有意思,就主动接近了她,慢慢走到了一起。

我原本生活比较单调,而她总是有很多想法。大二时她带着我去国外当背包客,在旅行聊天里,我们发现留学原来没有想象中那么贵,后来我俩又一起出国,在相距不远的城市读研,每个月见一两面,渐渐成了大家眼中的“模范情侣”。

《凡人歌》剧照

研究生毕业,我们一起回国找工作。我老家在南方一座二线城市,也是我俩上大学的地方。但我一直想去大西北看看,所以选了一家会项目外派的公司,一直随项目在各地调换。后来在青海一个小城,可能实在孤独,也觉得在外面待够了,我让家里人托关系,把我调回了老家的国企。

回到家乡,我见到很多同事同学,都已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我慢慢觉得,可以开始人生下一个阶段了。恰好当时安安失业,从一线城市来到了我的城市,所以我开始提议结婚,没想到成为我们矛盾的起点。

// 女:

我和小韩感情之所以稳定,是因为没有很强烈的“化学反应”,一直淡淡的,没有太大矛盾,异地也没有影响。

毕业回国后,我先去一线城市工作了两三年,一直不太顺利,工资低且加班多,没办法接触核心业务。更难受的是,原本很合拍的室友忽然搬走,搬家又遇到房东临时爽约。我对居住环境是有要求的,会尽力把家里收拾得舒心一些。租房遇挫,我看着自己那么多家当,一下觉得好累。

正好小韩调回老家,那也是我读大学的城市,就说回去看看。在他租的房子里,我度过了几个月的失业期,天天刷招聘信息,投简历。我想转行但没头绪,迷茫又焦虑,有时看着手机就要哭,觉得自己像个“废物”。

《第三种爱情》剧照

我明显感觉到小韩对我的意见与日俱增。他每天下班回家,看到我躺在那,就有怨气,有时候他会直接说,觉得我不够上进。但即使我没有工作,用的也都是自己的积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生活账户,从房租到水电费,再到添置家具家电,都是AA平摊,是从读书时就延续下来的习惯。

有朋友说经济AA不是一种健康的恋爱模式,但一方面可能和家庭教育有关,我不想“欠他什么”;另一方面,不管我发生什么,他也没有主动提出多承担一些。我不想因为钱产生积怨,或者需要我在其他方面妥协。

结果有一天他忽然跟我说,反正你也没工作,不如生个孩子吧。

必须回答的问题

// 男:

我承认那句话不好听,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觉得,反正最后都要结婚生子,当时我们都快30岁了,趁着她失业期去做,总比到时候耽误工作要好。

当时我们已经在一起八年了,感情在慢慢变得平淡。周围大部分人的经验,都是要趁着感情消散之前,迈向下一个人生阶段。等孩子长大了,我们也就老了,无所谓感情不感情,就是一种陪伴。

我和我家里人都以为,她来我老家这边找工作,就是愿意和我结婚的意思。我总觉得生活里很多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在每个节点都刻意坐下来“谈一谈”,结果可能造成了理解偏差。

我知道她当时没有计划结婚生孩子,还是想过比较自由的生活,但我想要孩子,所以想看她的想法是不是也会有变化。

《180天重启计划》剧照

// 

我并不排斥婚姻,但在我的观念里,结婚应该是在彼此感情最好的时候,而不是在感情最淡的时候,为了完成任务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他有想在老家结婚生子的想法,应该早点告诉我,我当初可能就不会来。重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对我来说费时费力,我安顿下来了,他才说这两年想要生孩子,我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而且当时我连工作都没有,非常没有安全感,怎么可能要小孩。

他一提议,我立即表示了反对。我是一个J人,习惯做计划,生孩子完全不在我近几年的计划中。所以当我们又一次因为婚育产生分歧时,我去了朋友家住。朋友年龄大一些,提了一些比较具体的现实问题,比如生孩子要选公立还是私立医院,预算多少,要不要买学区房等等。这些问题我回答不上来,也发给了小韩,问问他的想法。

《私藏浪漫》剧照

我觉得既然是他主动提议,就应该给出更清晰具体的规划,而不是只是抛出问题,让我一个人去发愁。没想到那些问题他也没考虑过,有关经济的问题,他的统一回答就是“两家的储蓄”,让我恼火。

好在,我很快找到了还不错的新工作,生活重心也回到了工作上。小韩还是不甘心,每隔一段时间就提一次要孩子的事,我发觉他是很认真在想,那我也要严肃对待,甚至当成一个工作项目,把模糊的矛盾具体化。

我有空就去查很多资料,并梳理自己在抗拒和担心些什么。在有了一点线索后,我把它们很具体地写下来,并把文档共享给了小韩,希望他也把想法记录下来,每个月找时间集中聊一聊。

《好运家》剧照

如果说第一次提问是出于慌乱,第二次的文档则是我出于实际生活的考虑:比如如果生育过程有风险如何兜底,未来谁来帮忙带孩子。在文档的最开始,我写“可以不按计划来,但不能没有计划”,我觉得,生孩子意味着很多的未知,我要主动迎接风险,我要确定这个人能够很好地合作,而不是逃避。

// 男:

我对她的第一次提问非常不爽。有些问题在我看来很离谱,甚至包括了要用什么价位的尿不湿,进口还是国产的奶粉。我觉得哪有一开始就想得那么清楚的,比如我们俩确定备孕了,那我肯定会去学相关知识。她怀胎十月,那肯定也是我照顾她,我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吧。人的精力有限,现在她都还没这个意愿,我怎么可能把所有东西都研究一遍。

但当时我们在吵架,我希望她尽快回来,就耐着性子把那些问题填完了。我知道她父母也很希望我们早点结婚要孩子,我就把那些提问也转发给了她妈妈,我说安安给我提了这些,阿姨,您要不也回答一下。结果她妈妈也觉得她在无理取闹。

《欢迎来到我身边》剧照

后来她又开了一个共享文档,列出很多问题要求我回答,还附了一个视频列表让我看。她担心生小孩后工作不保,或者容易被转岗,这种不公平待遇确实有,但她在一家上市公司,现在各种法规都很严格,我不觉得他们公司会这样做。关于带小孩,最早的那几个月交给我爸妈就行,后期我爸妈也可以在旁边租个房,她可以每天把奶吸了存起来,不会耽误她工作。而且婚后我会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不会让她工作压力太大。至于生育损伤,我在身边也没有听说特别严重的情况。她的很多问题,在我看来都是孕前焦虑过度。

而且这种讨论形式,一两次就够了,没想到后面越来越多,还要开什么每月复盘会,要我去读《爱的教育》和上野千鹤子。工作已经够累了,我实在不想搞这些,我觉得她就是在故意为难我。关键是,我不认为把这些问卷填完,她就会改变想法。

《上有老下有小》剧照

我是觉得,她这几年受到女权思想影响太深了。男女平等的观念我很认同,比如上学、就业不要有性别歧视,不要有“女司机”这种称谓,但有些事就是天生有性别分工的,长久以来有它的合理性,为什么一定要全盘反对。

生养孩子很难吗?

// 男:

我是真的很喜欢小孩。我从小基本是由我妈养大的,无论我什么时候回家,她都会在家里等我。而我爸爱打牌,很少会管我,我们一直交流不多。以前我妈一直对我爸不满,觉得他只顾自己。我上大学之后,他们摩擦少一点,现在也渐渐平和了。

我觉得我爸做得不够好,我对自己的成长是有遗憾的。我现在有很多爱好,打篮球、攀岩、滑雪、滑板,我都想带着我的孩子一起玩儿,也时常想象那些温馨画面。我要是有了小孩,肯定会把生活重心放在家里,感受陪伴子女长大成人的快乐。

家事方面,我自认为在男性群体里算是爱整洁的类型了,回家会换衣服、每天会洗澡、衣服及时换洗、用过碗筷立刻清洁。虽然很多时候还是达不到安安的家务标准,但是她要求的,我都会尽力配合。我们住在一起时,每周还有值日表,即使我再累,或者再想出去玩,周末也必须先把大扫除做完。

《一生一世》剧照

// 女:

我和小韩对于婚育的参照不同,他参照的是他爸,我参照的是我妈。他脑海中有一种“父亲”的框架,似乎只要比他爸做得好,那就是进步了,如果还能花时间陪陪孩子,那简直就是额外的优秀。但这些对我来说远远不够。

在我家,我爸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但我妈依然是育儿的中心,她事无巨细,我被养得很好。在这个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她的压抑和牺牲。她没有兴趣爱好,所有关注点都在我和我爸身上,后来会向我们输出很多情绪,经常失控发怒,甚至歇斯底里。如果有了孩子,我很怕做不到我妈那样,更怕我会变成她。

《告白夫妇》剧照

我理解小韩委屈的点,他爸不算称职,还是有婚姻有孩子,他已经比他爸进步了,为什么我还是不愿意?我写那份文档就是想让他知道,我为什么不愿意,以及他还能做什么,但只持续了一个月时间,他很快就厌烦了。

我想不通,如果一个人连回答几个问题的耐心都没有,那我怎么信任他婚后愿意承担育儿工作?如果我们俩的工作已经如此繁忙,每个月讨论一两小时都没空,怎么保证未来有时间照顾小孩?我很真诚地想要沟通,但在长时间的尝试里,我发现他似乎什么都不想做,也没有试图理解我的担忧,觉得很多事都和他无关。他默认这件事情已经提上进度了,我改变想法只是时间的问题,他只需要等着就好。

慢慢地,我就放弃了。他只知道我不想要小孩,但其实我是不想和他要小孩,我觉得他承担不起一个父亲的责任。

分手不分居

// 男:

我们决定分手是今年四五月的一天,安安从外地回来,我去接她吃午饭。我找了一家想吃的炒菜馆,坐下点菜时才发现,她一直站在门口,没有跟进来。

我有点莫名其妙,出去找她,她朝饭馆里一指,我才发现里面烟雾缭绕的,好几桌男的在抽烟。她对气味比较敏感,尤其排斥二手烟,觉得相处这么多年,我为什么不考虑她的感受。我一下觉得好累。

后来一路上我俩都有点不高兴,回到家我就主动提了分手。可能感情真的淡了吧,我有点抵触去接纳她的情绪了。

《未知首尔》剧照

说实话,从一年前开始,我就不是很想和她在一起了。以前只要看到她就会很高兴,想到能和她待在一起就开心,后来慢慢地变了,每周休息时间有限,我也想要和朋友出去,每次都要顾及她的心情,经常觉得两难。

提分手后,我们双方都没有挽回。大概过了一个星期,我们确认了正式分手。

不同于校园恋爱,说分手就删除联系方式。我们生活已经有太多交集和绑定,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处理干净的。最重要的就是房子,租这套房是通过我领导的关系,比市面价格低很多,她也花了很大心思去改装,我俩都不太想舍弃。出于经济考虑,我俩决定先做室友,如果有一方谈了恋爱或者工作变动,再谈搬家的事。

这种模式看起来不够“洒脱”,朋友都建议我尽快断干净。只有一个男生私下跟我说,他之前和女朋友分手后,也一起住了半年,因为上海租房实在太贵了。

// 女:

我们的矛盾期拉得很漫长,我对他的感情在其中耗尽了,分手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这两年,我一直在衡量,我为什么要继续跟他走下去。在探讨的过程中,我把我所有的遗憾和疑惑都消解掉了,没什么好可惜的。

我心里对这段关系真正画上句号,是在分手第二天。那天是假期,我俩都没有出门,也没心情做别的。晚上我们又谈到这件事,聊着聊着有点崩溃,两个人坐在客厅里抱头痛哭。我说我其实不是那么坚定地不要小孩,只是需要你做点什么。他抱着我说:“那我给你买叶酸,你先吃上备孕。”

我当即就推开了他,觉得特别可笑。我以为那个拥抱是我俩对于过去感情的珍视,没想到他以为是我终于回心转意,愿意生孩子了。我俩的交流完全是不同频的。

《你的婚礼》剧照

在分手前,我其实没有刻意去关注过女性权益问题,只记得面对一些社会事件,如果我站在女性视角去思考,他会拒绝讨论。之前有男明星家暴的新闻,他不置可否,说是网络把这些事夸大,真相不一定是什么样的。我斟酌了很长的文字去驳斥他,他不会回复。

我不想再跟他探讨什么,做室友目前对我来说更轻松。而且我现在工作地很远,周内基本都住在公司宿舍,只有周末会回市区,跟他几乎不会见面。

新的困境

// 男:

我和安安分手,我父母可能早有预料,因为之前每次过年节,我家人给她红包,她转头就会还给我,也不太愿意跟我回家吃饭。我父母没有劝我复合,他们会说给我存了一笔钱,随时准备着。

我下载了一些交友软件,希望能找到合适结婚的对象,没事就掏出来刷一刷,但比我想象要难。交友平台里,大家都是“海王”,每个人都会点很多红心,就像在海边捡贝壳,总有匹配到的,但遇到最好的之前,每个人都想要丢掉手上的,很难建立一种持续的正向关系。

《创想季》剧照

几个月里,我见过面的有六七个了,大多数都没有下文。我确实也很矛盾,我喜欢思想和经济独立的女生,但考虑到生孩子,我又希望对方能“传统”一些,想找对方时间比较宽裕的,比如老师和护士这类,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我最近已经有点疲了,把生活重心放在了事业晋升上。

如果找不到结婚对象,我也不打算和安安复合。我挺喜欢现在的生活,合租时我们关系平等,生活互不干涉,我不需要再妥协迎合什么,也不需要频繁做家务。我的想法很简单,要么我就结婚生子,走入一个完全的道德约束和家庭责任里,要么我就彻底自由。

// 女:

刚开始知道我俩分手,我父母没有太多反应。时间一长,我妈觉得是来真的,忽然开始着急,大半夜会给我发消息。

她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我们全家去旅游,小韩一个人在后面追,她觉得很难过。后来我发现她甚至会和小韩单独聊天,问他最近和我相处怎么样。我非常生气,让她不要再去骚扰别人,尊重彼此的边界。

之前在婚育问题上,小韩的爸妈和我爸妈都站在他那一边,仿佛只有我在制造麻烦,我常常觉得孤立无援。他妈妈会在吃饭时把我单独拉到一边,说“孩子还是要生的”。他把我的提问发给我妈,我妈在背地里讲我这件事,我也知道。

《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照

在家庭群里,我已经“发疯”好几次,我爸妈每次都说好,但也许根本没有看进去。我妈到现在,可能还希望我跟小韩和好,还会点赞一些“当父母都走了之后,世界上没了真正的亲人,不结婚谁来照顾你”的文章。我一想到过段时间回老家,要面对那些疾风暴雨,就觉得烦躁。不过这两年在反复的冲突里,我逐渐明确了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有了一点“主体性”,可以抗住来自外界的质问。

在分手前我问过他,如果我没有生育能力,你会不会跟我分开,你是选择一个和你素未谋面的小孩,还是选择和你在一起快十年的我?显然,他最后选的是小孩。这个答案放在以前,我会很难受,但现在我已经有了更多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东西。

某种程度来说,我是感谢小韩的,我不是通常意义上会受男生欢迎的类型,身材有点壮,外形也偏中性。在从前我胆怯敏感时,他的喜欢让我变得很自信,做事也更有底气。我也不喜欢“青春被耽误”的这种说法,我俩以前在一起,很像两个年轻人一起去冒险,过程中互相倾诉和启发,给予很多情绪价值和支持。他很像我的一个成长搭子,因为共同经历了很多,所以更能互相理解。

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他有了新的目标,而我不想再同路了。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审核:同同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9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