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近期口碑逆袭的催泪爆款:中年女性的友谊可以多感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9-28·阅读时长22分钟

65人看过
因为“被爱”是一种情感体验,而非逻辑结论。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在Netflix原创韩剧普遍大尺度和重口味的背景下,最新的《你和其余的一切》就显得有些另类了。这部采用了类似于《七月与安生》《不够善良的我们》“双生花”结构的双女主电视剧,讲述了两个女性跨越三十余年时间的爱恨情仇,像是一篇余韵悠长的散文。

一开始有些观众因为对“双生花”结构的熟悉,以及剧中再度出现了所谓的“两女抢一男”的情节,而给剧集一般的评价。但随着越来越多观众沉浸到剧情中,《你和其余的一切》的评分不断上涨,口碑逆袭。

剧中的两个女性虽然也形成了镜像关系,但她们不是残缺的互补,而是自爱与自弃、健全与破碎、丰盈与匮乏的直接对比,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亚小孩的成长路径。



文|曾于里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一个自爱的东亚小孩是什么样的

“双生花”是女性题材影视剧中常见的人物结构设计,两个女性在身份、性格或命运上形成鲜明对照,又相互补充。一人理性冷静,追求秩序与成就,另一人则情感丰沛,向往自由与感受;一人被社会规训所束缚,谨慎而克制,另一人则敢于冲破约束,鲜活而真实……《我的天才女友》《七月与安生》《不够善良的我们》《乔妍的心事》等作品几乎都是如此。

《七月与安生》剧照

两个女性的互补,折射出她们均处于“未圆满”的状态,所以她们会不自觉地被那些具有相反特质的人吸引,她们在对方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潜意识里渴望通过靠近彼此来实现自我补全。

《你和其余的一切》第一眼也给人这样的错觉:柳訚重(金高银饰)与千商燕(朴智贤)也是互补的。

其实不是。小学四年级时,訚重跟随着送牛奶的妈妈进入了商燕的家(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这是商燕的家),訚重就羡慕这一家的小孩能够住在这么宽敞明亮的公寓楼里,她偷偷在衣柜里留下“我真羡慕你”的字条……

訚重的这种羡慕,仅限于物质生活的表层,她的精神世界从未因家境窘迫而空洞。恰恰相反,訚重应该是东亚小孩最向往的成长模板了——尽管物质匮乏,从小到大,她一直在丰盈的爱里成长。

我很喜欢剧中反复出现的这类细节:上小学四年级的訚重,一放学就滔滔不绝跟妈妈分享着她在学校里各种各样的经历和见闻,比如漂亮的、优雅的、成绩优异的商燕转学到他们班了,某个老师怎样偏心了,当了班长的商燕误会了她,以及排球课上她的球砸到了商燕……而妈妈总是耐心倾听,从不评判、更不否定訚重的感受。

这些细节有力地说明了:訚重的家庭氛围非常幸福,她可以自由地、没有任何负担地倾诉。对于青少年来说,倾诉非常重要,成长中的困惑、细微的欢喜或隐秘的不安,只有在倾诉中才能被听见、被看见,也只有在倾诉中,他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会正视自己的感受,不压抑、不回避,也不自我否定。

不仅仅是从妈妈这里,訚重还从尹老师(她也是商燕的妈妈),以及商燕的哥哥商鹤那里,得到了很宝贵的支持。

小学时,班主任统计转学生家庭情况,同桌突然大声嚷嚷“訚重没有爸爸”,这让商燕感到难堪。尹老师偶然听到后,特意找借口让訚重帮忙送作业本,用自己的经历开导她:失去爸爸的空缺,可以用努力学习、好好生活来填补,天上的爸爸会为这样的你而自豪。

有一次补课结束后,尹老师让商鹤送訚重回家。知道她家住半地下室,商鹤没有流露出丝毫嫌弃,反而觉得她居住的小巷格外有韵味,还拿起相机拍了好几张照片。但訚重觉得冒犯,“如果你住在这里,就不会觉得美了”。商鹤连忙为自己没顾及訚重的情绪道歉……

不论是母女关系、师生关系还是青春期里珍贵的初恋关系(訚重单恋着商鹤),訚重得到的都是宝贵的接纳——大家都看得到她的情绪、在意她的情绪,如同广袤而坚实的大地,让她从来就无需担忧坠落。幸福的成长体验,构建了訚重与自我关系:她是被珍视的,是有价值的,她的感受是最主要的。这种“自爱”的价值感不依赖于外在成就或他人评价,而成为訚重内在的底色。

这也让訚重对商燕的关心,变得格外自然。两人都与尹老师有着特殊的连接,一起找商鹤补习,商鹤还是訚重的暗恋对象……虽然个性不同,但她们意外形成了羁绊。訚重习惯了难过时有人倾听、委屈时有人安慰,她也想让这份爱流向脆弱的商燕,她很本能地看到商燕冷傲外壳下藏着的孤独与渴望,她无法无动于衷。虽然訚重也会羡慕“天才女友”商燕的聪慧,有时还感到自卑,但她没有嫉妒或竞争的心态。就像她说的,“说起竞争意识,只有想赢的时候才会发生吧,我只是觉得羡慕”。

在影视剧中看多了破碎的东亚小孩,訚重是我看到的极个别的例外。她的自爱自足如同一池活水,既能有丰沛的给予,又能保持自身的清澈与流动。

所以,观众以为的“两女抢一男”其实没有发生。虽然訚重与商燕一度喜欢上同一个大学学长——商壑(与商燕的哥哥商鹤同音),但訚重果断放弃这段恋情,理由是:“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得先喜欢自己的状态,才能好好喜欢对方。”当她发现,由于商燕也喜欢商壑,自己因此变得多疑、嫉妒、患得患失时,她不喜欢这种状态下的自己。自爱的根基是忠于自我,当一段关系需要訚重以扭曲本性为代价,訚重不会留恋,她的自我大于一切。

甚至于,以往“双生花”结构中,两个女性之间剪不断、理还乱,也许嫉恨对方、但始终离不开对方,“两女抢一男”只为验证在彼此心中地位的羁绊,在剧中也没有发生。反而是,訚重在遭遇情感背叛、事业背叛时,几次决定与商燕绝交,此生不再有交集。商燕罹患绝症,恳求訚重原谅自己,訚重起初断然拒绝,商燕下跪也无济于事。

訚重是将自我感受放在第一位的人,当这段友情的分裂时充斥着误解、指责、嫉妒与背叛,当商燕成为她“厌恶”的人时,她如果因为“同情”答应,不过是带着未愈合的伤口在“表演”,既无法给商燕真正的慰藉,也会让自己陷入被迫原谅的内耗。

訚重这一罕见的、充盈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双生花”模式里互相捆绑的宿命感,她的自我已无需靠羁绊来定义。而最终,訚重选择陪同商燕,是看了商燕的自白书后,真正解开内心疙瘩后做出的选择。

从来,她的爱与恨均忠于自我。我想,假若自己不是訚重这样的幸福小孩,但如果成为父母,可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这样幸福的小孩。

一个破碎的东亚小孩为何那样

《你和其余的一切》中,訚重和商燕虽然也构成了镜像关系,但她们之间不是残缺的“互补”,而是圆满、充盈、自足,与破碎、匮乏、自弃的残酷对照。

不少观众对商燕的第一反应是——不要跟这样的人做朋友,要不是訚重足够强大,着实经不起商燕那样伤害。比如少女时期的訚重对商鹤心生好感,商燕却警告她“别痴心妄想”;大学时,訚重与商壑相恋,虽然商燕与商壑更早之前就是网友,但她却隐瞒这一切,私下与商壑单独相处、赠送手表,甚至告白;工作后,商燕更是抢走訚重的剧本,在事业上对訚重造成致命背叛……

让人觉得欣慰的是:社交媒体上,有更多的人心疼商燕,而不是厌恶,因为商燕其实就是最典型的一类东亚小孩——不曾真正被爱与接纳,严重匮乏爱,也爱无能。“訚重”是东亚小孩渴望长成的模样,可很多人的现实处境是“商燕”,这又让人心酸。

商燕的童年在外人看来是幸运的:首尔名校转来的模范生,住在宽敞明亮的公寓里,爷爷曾担任过长官,妈妈是学校里的老师,商燕的学习成绩也一骑绝尘……但这份幸运底下,是商燕从未真正感到过被爱。

比如尹老师对訚重那么温柔细心,但作为商燕的妈妈,她对商燕非常严苛。从小到大,妈妈更在意哥哥,为何现在有了訚重,妈妈也是对訚重更好?这是商燕从小到大一直不解的委屈,难道她不值得被爱吗?

妈妈不是不爱商燕,只是回到家庭中,她又成了那个典型的东亚式父母:在爱的表达上充满错位与偏差,把对孩子的规则、标准、期待当成了爱,却忘了爱最核心的是理解、接纳与看见。比如商燕惩罚訚重背后是维护班级纪律,母亲却不分青红皂白打她;商燕被排球砸中后本就委屈,却被母亲不由分说要求接受道歉……与訚重妈妈对訚重情绪的接纳不同,尹老师对商燕只看标准,不问内心感受,商燕感受不到“被爱”,只感受到“被要求”。

所以,商燕常常表现出对他人情绪的“麻木”。中学时期,訚重就当面说过她,“你真缺乏共情能力”。共情像一种语言,需要在充满回应的环境里习得,商燕无法给予他人自己未曾收获的东西。

剧中有一个小细节,商鹤有了一个心爱的莱卡相机,訚重倾听商鹤介绍,认为摄影很有趣,还请求商鹤教她摄影。对他人精神世界的尊重与呼应,是訚重一种很自然、很下意识的共情能力;商鹤一向不被家人支持的摄影,在訚重这里是被看见、被重视,他很愿意和訚重分享,难得地开朗一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商燕看到哥哥有新相机,嫌弃地问“哥哥买了相机?你干嘛又买”,商鹤没回答,冷漠离开了。商燕更加不解:为何高冷的哥哥轻易就对訚重敞开心扉了,对她却无话可说,难道真是自己有问题?“感受不到爱——不懂得爱他人——更加得不到爱”,一个恶性循环就形成了。

雪上加霜的是,商燕青少年时期爱的匮乏非但没有得到弥补,反而不断加剧。哥哥的意外死亡、哥哥死亡后母亲的颓废、幸福家庭从此的分崩离析,成为压垮商燕的急性打击,不仅让她的生活从云端跌入谷底,也让进一步她陷入了自我厌弃的深渊。她认为是自己让母亲看了哥哥的日记,母亲逼迫哥哥,才导致哥哥死亡,自己是“祸端”;哥哥死亡后,母亲一蹶不振,从未因为还有她而振作,也说明自己“无足轻重”……

所以,一个破碎的东亚小孩就是会这样的:哪怕商燕理性上知道,她自己很优秀——她漂亮、她聪明、她学习能力强,但她还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因为“被爱”是一种情感体验,而非逻辑结论,成长经历中那些被冷落、被无视,比任何后天的成就都更早、更深刻地塑造了商燕的底色。当訚重不解地说:“你真以为尹老师更喜欢我,你怎么会这么想呢?”商燕苦笑:“这不是怎么这么想的问题,只要当一个孩子开始怎么想,那么在她眼里,世界就是这样。”

进入大学以后,商燕与訚重的“两女抢一男”,以及工作以后,商燕窃取訚重的成果,本质上都是商燕自我厌弃的连锁反应。

商壑曾以“吴梦达”为网名,陪商燕走出人生低谷。她以为商壑是她的唯一“救赎”,可没想到,商壑喜欢的人还是訚重。于是,她对商壑的“喜欢”变成了一种执念:不是因为她有多爱商壑,而是因为她太需要通过“得到商壑”来证明自己也值得被爱。如果连唯一的救赎都不是选择她,她在自我认同上真的“一无所有”了。

而商燕从来对訚重都是既爱又恨,既向往又抗拒。訚重那份不依赖外界评价的笃定、对自身价值的接纳,正是商燕内心深处渴求的状态——那是她从未体验过的“自爱”的感觉。訚重是她理想自我的投射,她喜欢对方,其实是喜欢那个渴望成为却无法成为的自己,她羡慕对方,是羡慕訚重拥有自己穷尽努力也难以获得的内心安稳。

但她又嫉妒訚重。妈妈的温柔、哥哥的关注、商壑的爱情,从小到大她求而不得的东西,訚重却轻易拥有。訚重就像一面镜子,清晰照出她的缺失与不安,这种持续的自我否定带来的痛苦,简直要将商燕撕碎。所以,商燕甚至在恶语相向时说自己想毁掉訚重,她不是什么歹毒之人,她只是想打碎这面“镜子”,她要躲避“自己永远无法成为那样的人”的绝望……她窃取了訚重的成果,自我厌弃的她也无所谓卑鄙无耻了,她要有赢过商燕的东西,自欺欺人也在所不惜。

商燕一度的“卑劣”,让我想起李玫瑾教授最近一个演讲谈到的一个观点,她说很多非常聪明最后却伤害他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高材生,都有一个特点,“思想上无家可归”,“我们现在有多少孩子有没有这个问题,就是爸爸妈妈都在跟前,他有家,但他思想上无家可归。他对家没有认同、对爸妈的思想没有认同……”商燕就是一个思想上无家可归的人。我们对于她的评判,不能止于“三观党”的评判,毕竟这是一部文艺作品,而不是社会新闻。我们要经由她的悲剧性和典型性,审视千千万万跟她一样破碎的东亚小孩的困境——怎么会变成那样?

《你和其余的一切》比较遗憾的是它的结局,与《七月与安生》《不够善良的我们》一样,都是以一个女性死亡这种最极端的情形,来促成另一个女性的成长,好像不这么极端,伤害深重的东亚女性就难以获得什么可以瞬间抹平伤害的大彻大悟(确实很难)。可绝症发生在商燕身上,还是过于残忍。一生匮乏的她,难道只能到临死之时,才能幡然醒悟,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吗?

事实上,对于千千万万破碎的东亚小孩而言,如何在成年之后“重新养育自己”,学会接纳自己、爱护自己,才是更重要,也更复杂的议题。当破碎的你在商燕的故事里流下属于自己的泪水,还有漫长的征程,需要你勇敢地走下去。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50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