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当我们旅行时,我们想些什么?| 遇见一本书

作者:青马文化

2019-06-25·阅读时长4分钟

2246人看过
#遇见一本书# 恭喜中读用户@133*****658 @一书 @蔷薇 获得本次赠书《究竟之旅》!请于5日内将您的中读用户名+中奖书目+电话+地址+收件人姓名私信@中读 官方微博~我们会在开奖5天后安排发货,更多好书敬请期待哦~

我们考试,我们工作,我们囿于三点一线,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东西填满,直到生活模糊本来模样。

我们处在生活中,所以迷失在生活里,旅行是让我们跳出惯常状态,重新找到生活方向的绝佳方式之一。

我们离开原本的生活去到陌生的地方,去见天地,见众生,最终见到自己。

这也许就是旅行的意义。 

1、重走玄奘路:一个外国人的西行之旅

理查德·伯恩斯坦与中国渊源颇深,他曾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东亚历史,是汉学家费正清的学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曾是最早向西方世界报道中国的记者之一,1979年他创办《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站。伯恩斯坦关心中国和东亚世界,曾撰写过多部关于中国的书,不久前曾在国内出版《中国1945》。《究竟之旅》在他多部著作中,是集个人经验、感情生活、理性思考为一体的生动作品。

对中国方方面面都很感兴趣的伯恩斯坦,多年前在第一次读到玄奘故事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位我们都不陌生的唐代高僧,为了寻求佛教真谛,在公元625年横越亚洲展开了一场西行之旅。

从出发到返回,玄奘一共花了17年时间,跋涉五万余里,带回经书657部。这一路上虽然不像《西游记》中那样有各路妖怪来捣乱,但也并不平坦,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带来的难题,还需抵御自我质疑的侵袭,以及其他无法预料的艰辛。

伯恩斯坦认为玄奘沿着世界上千年来最重要的贸易、征服及思想之路,越过冰山、穿过灼热沙漠的旅程是一次“究竟之旅”。他因此在心底埋下了“重走玄奘路”的种子。然而仅仅是种子,一直到年过五十他才付诸行动。一方面人到中年的事实在提醒着他:长途旅行不是光靠冒险精神就能完成的事。另一方面,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让他逐渐模糊了生命的本来意义。

或许,贴近玄奘追求真理的旅程,能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真谛。

伯恩斯坦犹如一个准备万全的旅行者,在出发前就熟读各种与玄奘相关的书籍,对佛学也颇有研究。他期盼感受玄奘当年所见,然而历史变迁,许多玄奘时代佛教繁盛一时的区域,如今早已不复当年模样,没有著名的佛教景点可以参观,城市里也没有什么古代遗址,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就是“你印象中那种火柴盒子般的中国城市”。

高昌曾有着权力带来的所有虚妄和浮华,佛教在这片土地占统治地位,“现在这里的废墟也许会给人灵感写出诗句,感叹快乐的宫殿化为尘土,鲜花变成野草,蝴蝶无处嬉戏”。 

玄奘从铁尔梅兹的阿姆河进入阿富汗,伯恩斯坦因为战争却只能站在岸边感慨,“7世纪的时候这里没有桥,但很容易穿过河流。现在这里有了桥,然而到达河对面却变得绝无可能。”

白沙瓦是犍陀罗地区文化的中心,犍陀罗艺术对周边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里曾经非常辉煌,“殊香异音,时有闻听”,然而在玄奘到达时已变成一片废墟,伯恩斯坦连玄奘看到的建筑都看不到了。

……

现实旅途中的孤独艰苦和想象中充满浪漫色彩的旅行之间的落差,从古至今都无可避免。伯恩斯坦很早就明白这点,发生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是意料之中,即使我们准备的攻略再完备,旅行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想象中来。人生也是一样。

2、当我们旅行时,我们想些什么

离开习惯的地方,意味着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自己对话。在这趟西行之旅中,伯恩斯坦也不断地叩问自己。

当他坐在行驶去喀什的汽车上时,远处的车灯照射过来的光,让他想起小时候打完比赛后,从对方球队的篮球场乘坐校车回家的情景。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些晚上,打完比赛后我们从对方球队的篮球场乘坐校车回家,大巴在康涅狄格州南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轰隆隆地开着,从学生时代相当重要而今连名字都忘了的那个小镇回家。一般来说回家的路上都很安静,乡间一片漆黑,除了对面突然有车灯亮起的时候,远光灯的时间稍微长些,你有几秒钟的时间什么也看不见。 

少年时代,为了受到女生欢迎,并不擅长篮球的伯恩斯坦加入了篮球队,但依然没有女生喜欢他。在回程的校车上,他显得特别不合时宜,只能感受到不安、失败、没有归属感。他不喜欢篮球,却不得不假装感兴趣。

每个在生活这片海里浮沉的人们,似乎一直在寻找归属感。小时候想融入进班集体,长大后想在城市扎根。有的人早早找到,有的人却苦寻不得。伯恩斯坦便属于后者。

他自认他的人生十分顺遂,拥有一份引以为荣并且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在《纽约时报》担任专栏作家,既有精神上的自由又有物质上的丰富。但“归属感的缺失”还是一直缠绕着他,这也是他最想在旅途中解决的困惑之一。

伯恩斯坦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写成了《究竟之旅》一书。他生动地捕捉了旅行的滋味:身在异乡的寂寞、激起的沉思、平凡的刹那、稍纵即逝的会遇……最难得的是,他在赋予故事趣味性的同时,有技巧地将这些平凡刹那和玄奘传奇、历史背景、佛教思想融合在一起,使这本书读起来,几近达到某种优雅境界。

就像玄奘出游十七年寻得真理而归一样,伯恩斯坦通过这次旅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的生活也因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旅行让我们短暂地跳脱原本的轨迹,得以审视自己。但旅行结束后,我们终归要回归生活。也许我们无法人人都像玄奘一样参透佛教的无上妙法,但正如伯恩斯坦通过重走玄奘路找到生命的真谛一样,我们也可以借由伯恩斯坦的旅行,赋予庸常生活一些新的价值。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立刻来一场“究竟之旅”。


文章作者

青马文化

发表文章6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63人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