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我在他的书里翻山越岭

作者:四酒儿

2017-12-07·阅读时长2分钟

531人看过

可能是在夏目漱石的世界里漂浮了太久,一下换到毛姆,竟有种在他书里翻山越岭的感觉。

提起毛姆,就不得不提他的《月亮与六便士》,再重读《月亮与六便士》,就像是在继续攀爬这座高山,读一次,就比上一次看到的地方更远。

思特里克兰德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将工作和生活全部抛弃,将旧的自己完全切断,去往巴黎,以自己的精神面生活,自此他的世界里没有其它,只有画画。而世俗和现世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现实生活中,似乎没有人可以完全切断与过去的联系,也没有人可以完全不为身体的感知所动。所以在整本书里,他的形象不像一个人类,更像是一个灵魂在世上存在,物质和病痛,哪怕是爱情似乎都对他毫无影响,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他都始终沉浸在画里,在画里寻找真正的美。

毛姆根据高更的生命轨迹,编织了一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我不知道在读到哪一个情节时,自己也突然变得无畏了起来,不再害怕那些理性知道不存在但感性仍然会犹犹疑疑的事,那些曾缠绕着我的不安,似乎就在那某个瞬间,全消失不见。
灵魂是需要虚无缥缈的,但其实生命本身也没有什么价值,而会发光的正是依附在生命之上,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东西。灵魂不是与肉体相分离,而是与其同生。大多时候,没发光并不是代表行尸走肉,或许只是被现实踩在了脚下,或者是自己对其置之不理。
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伤害别人,让世界多一点美好,这都是应该做的或者原则性的事情,它们都不是生命的意义。可以说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意义需要寻找,那些对家人的责任,那些爱情友情里的欢喜浪漫,那些为一次旅行努力存钱的岁月,可都是意义。
但面对生命,更重要的是,对本质的坚守。虚妄之事何其多,抓住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对世界的好奇,对自我的探索,无关意义,其永恒与迷人从未让我们停止追寻。

声音玩具的《小翅膀》是自己特别特别喜欢的一首歌,在这首歌里,有让我感觉到某种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荡漾其中。
如果说《月亮与六便士》让我看到了“灵魂”,那么《刀锋》让我看到了“自我”。

和斯特里克兰特一样的是,在《刀锋》里拉里也是突然的转变,在战争中,战友的死,让他对自我的生命充满了迷茫,自此,他就像变了一个人。
《刀锋》的故事脉络并不在于,拉里追求着什么崇高的事业,实际上在很多人眼中,他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他离开自己的未婚妻,前往巴黎,只是游荡和思考,对他不理解事物的探索,对他感兴趣事物的探索,归其本质上都是对其自我的探索。
从大量的阅读书籍到在路上的行走到矿上生活的体验到在印度的禅修,终于他不再在迷茫和困惑中挣扎,他为自我找到了平静。
内心的平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明确的三观,对事物的态度,都是那么清晰有力。而所有这些,都是他在自我探寻的路上,为自己一点一点构建的。
这繁华现世,众生百态,太迷人。在其中寻找,在其中迷失,在其中不安,在其中慌乱,都有可能。
当回到“灵魂”和“自我”,愿对自己,有话可说。

文章作者

四酒儿

发表文章6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5人

当华丽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历历可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