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6.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 维斯康蒂的先声之作

作者:潘若简

2020-02-04·阅读时长5分钟

36723人看过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电影运动。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对后来的电影创作,比如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本土电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一讲中,将由北京电影学院的潘若简老师为你逐一讲述。

6.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 维斯康蒂的先声之作6.2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 维斯康蒂的先声之作

8.72MB
00:009:31

各位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潘若简,今天这一讲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上一节中我们介绍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背景,那么这一讲我们先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一部先声作品谈起。从这部作品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提法最初的由来。

1942年,维斯康蒂在德桑蒂斯的协助下拍摄了一部电影《沉沦》Ossessione,1943),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凯因的小说《邮差总按两次铃》,这是一部关于谋杀和情欲的电影。此前维斯康蒂在拍这部作品之前,曾经想拍意大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真实主义的大师韦尔加的作品,但是意大利的检察机关禁止他拍这个作品,后来他就改拍了这部《邮差总按两次铃》改名为《沉沦》。

《沉沦》

维斯康蒂在成为一个独立电影导演之前,曾经是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的学生,这部电影1943年上映,放映了没有几场之后就被禁映了。但是这部影片我们今天回看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看作是新现实主义诞生的一个先声。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在《沉沦》这部影片当中,跟我们在上一节讲过的,当时意大利主流的创作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没有政治宣传当中的那些黑山军,没有流行电影当中的那些“白色电话”,它有什么?有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比方说城市的街道,非常空荡的街道,那些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人们,他们如何过节,如何过日子,然后最终这些普通的生活如何变成一场悲剧,这种新的风格反应一个犯罪事件——讲了偷情、情欲、谋杀和绝望的故事,看似跟当时在意大利政治宣传片当中直接的那些社会问题没有关联,但是却呈现了非常强烈的新的情绪,这样一种情绪就使得它跟当时主流的政治宣传片格格不入的一种气质,上映之后没有多久就被禁映了,但是它的影响非常重大。

其实我们现在回看的话,这样一部影片能够在反思政权的审查制度下偷偷上映,已经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这部影片就带来了后来新现实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就是当时维斯康蒂的剪辑师在看到了第一批样片之后,特别是看到《沉沦》的样片之后,他特别激动,就写信给维斯康蒂说,“我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我将它称之为‘新现实主义’的电影。”

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新现实主义”第一次在电影当中提出来,那么一年以后,罗马的电影杂志发表了当时在电影实验中心任教的影评家,温伯托·巴巴罗,写的一个新现实主义的宣言,在宣言里,他说

“我们意大利电影必须摆脱一些东西,就是要摆脱在意大利电影中出现的那些幼稚刻板的陈词滥调,要摆脱那些所谓的‘白色电话片’,摆脱那些毫无政治意义的历史剧的改编作品,摆脱那些把意大利表现得好像都具有高贵的情操,好像都对所有生活都有一种浮夸的作风,我们不要这样的电影,我们要新现实主义电影“。

在他的文章里,其实并没有提出什么叫“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但是他提出来在当时的法西斯统治的年代里,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面对现实的要求,我不要浮夸的东西,不要虚假的东西,成为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个提法背后它的要求是什么?所谓“新”是什么?这个“新”是对当时特定历史条件底下的意大利电影创作的一个要求,它要求现实主义要有新的形式,使得新现实主义的写实的、纪实的一个传统,能够在电影创作当中具有一种持久的生命力。那么这个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由《沉沦》引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这样一种提法的来源。

所以今天我们回看《沉沦》的时候,它虽然没有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创作高潮时期那么鲜明的共同的题材选择的这种特点,它仍然是一部具有强烈的个人美学倾向的一部电影,但是《沉沦》当中所提供出来的这种景观,把人放到自然景观当中,去把普通人生活当中的困境和绝望呈现在银幕上这样一种选择。我们今天回看它的时候,《沉沦》具有非常重要的一种美学上的先锋作用。所以维斯康蒂自己也说,他说新现实主义首先其实是一个内容的问题。

电影史学家阿里斯泰格,他在论述新现实主义这样一个词的时候就说“现实主义”这个词之前加上“新”字,我们说它不是在做先前作品而言的新作品,它其实是说意大利电影的中心题材——从虚假的生活开始关注到人民大众在抵抗运动当中的生活现实,这个是它的现实,这也是它的新,所以它不仅仅意味着是新作品,而是它的关注点,从那些虚构的虚假的题材转向了人民和人民在抵抗运动当中的生活现实。

维斯康蒂

《沉沦》作为一个先声,到后来就引来了一部更为伟大的作品,更为有趣更为重要的一代新现实主义的作品,就是1945年的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我们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涉及了这样一个当时充满禁忌的题材,那么《沉沦》这部作品的出现,其实对意大利知识界、对意大利电影界还是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维斯康蒂自己其实是一个贵族出身,他的母亲是德国贵族,然后他的父亲一直是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做剧院的导演和剧院的领导经理,所以维斯康蒂自己出生的时候,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里其实正在上映的一部歌剧是《茶花女》,那么维斯康蒂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后,其实在他后来的创作生涯当中,他无数次回到斯卡拉歌剧院去作为导演,无数次重排过《茶花女》这样一部歌剧。

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诞生的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抵抗运动、反法西斯运动、关注普通人民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维斯康蒂的出身不影响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在《沉沦》结束之后,1948年维斯康蒂拍摄了他自己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这部电影总的名字叫“西西里三部曲”《大地在波动》。La terra trema: Episodio del mare,1948)

《大地在波动》

他原来的计划是要表现渔民、矿工和农民的贫困生活,但是最后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的局限性,他最后只拍成了一部描写渔民生活的叫《海洋的插曲》,那么这个是在《大地在波动》这样一个大题目底下的一个小的创作。《海洋的插曲》这部影片在上映的时候其实也被剪得七零八落的,但是《大地在波动》如果我们回头有机会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那些非常激动人心的渔民出海的季节,普通的渔民的日常的生活,艰难的生活,普通工人和当时渔业主之间非常艰难的斗争,仍然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维斯康蒂在他的创作生涯里的两部非常重要的开端作品,一部是以《沉沦》作为开端的,作为一代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声作品,另一部是作为一代新现实主义中高潮阶段的《大地在波动》,这两部作品都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这一讲我们介绍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提法的由来,以及维斯康蒂非常有启示性的作品《沉沦》,下一小节,我们就会进入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真正开端之作,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欢迎转发分享海报

与更多热爱电影的人

重返影史高光时刻


文章作者

潘若简

发表文章17篇 获得26个推荐 粉丝173人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著有专著《意大利电影十面体》《意大利式喜剧》等 。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电影正传

聚焦百年影史十大高光时刻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