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克扬
2017-04-12·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36个字,产生36条评论
发表文章36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98人
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唐克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东方与西方 权利和荣耀
539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sko划线
09-05 22:10
毫无疑问这绝不是贝的主流项目,至多是他在尚不能在公共建筑领域大显身手之前的一段插曲。我想表达的是,贝在这一类更日常的项目中更见本色,显露了他以非“中国”的手段呈现得很“中国”的一面,成为西方当代建筑中的一个异数,似乎更是源自以上所述的深层的文化基因,而不是那些表面洋溢的异国情调——相反来自他母国的很多文化人却不得不借重这种情调——很显然,前者是迂回的不动声色的“近”,后一种却是直截了当的和刻意的“远”。
09-05 22:09
这种姿态在卢浮宫金字塔这样的重大抉择上看得也很清楚。他拒绝给自己贴上一名华裔建筑师的标签,甚至也不愿意单纯地取悦他的法国赞助人,最终,贝聿铭是以没有明显的文化“加持”的方案,出人意料地赢得高卢人的。
09-05 22:08
贝对艺术和空间的关系有着很深的素养,但一方面他处理的大多是更具体的建筑问题,另一方面,当他已经习惯了西方人抽象的思维方式之后,浅表层面的,而且指向性过于明确的“文化”在贝那儿已经不大管用了。
09-05 08:16
在那些尚称得上“设计”的建筑师圈子里,贝是最少高谈“观念”的,如果说他还有什么可以识别的个人风格,那就是一种一如既往的简洁品质,是通过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结构素养(贝最早是想做一名结构工程师的)所达到的:其中包含着对项目语境的顺适,包含着现代建筑对“绩效”(efficacy),而非仅仅是外表的追求,可能再加上东方人含蓄的美学。
但是贝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在务实的同时,并没有完全脱离后来使得他声名鹊起的学术圈子,对于那些令他不利的人事局面和现实困难,他也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东方贵族式的风度,以上与其说是被动做出的姿态,毋宁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