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5.1 领读 |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作者:陈赛

2020-06-30·阅读时长7分钟

62871人看过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陈赛带你提前预览卡伦·霍尼单元要点。

5.1 领读 |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19.9MB
00:0014:29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赛。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心理学家卡伦·霍尼(David McClelland)的学习了,本讲我们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许燕老师为我们讲述。

勇敢的女性心理学家

关于卡伦·霍尼,我最大的兴趣在于,她是一个女性,一个非常特别的女性。

▲ 心理学家卡伦·霍尼

(David McClelland,1885-1952)

两年前,我们做过一期关于养育女孩的封面,想探讨一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养育女孩?当时,我一个很大的困惑是,即使在今天的时代,女性仍然是缺乏理想模型的。虽然男性气概也面临全面衰落,但当我们问,一个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脑子里立刻能勾勒出一些基本特征的,比如男人应该强大、沉稳、坚强,泰山崩于前而不裂等等。

但是,理想女性呢?我们脑子里常常是一片空白。你很难想到关于理想女性的共性特征,没有人能就这些共性达成政治正确的共识。相反,你能想得出来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女性,靠自己的力量活出来的传奇,就像林格伦、弗里达、弗吉尼亚·伍尔夫、简·古德曼……

▲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941)

卡伦·霍尼,也是这样的传奇之一。她生在一个女性欲望和意志被普遍漠视和无情压制的时代,却活出了一个女性欲望和意志极为张扬的人生。

在课前的沟通环节,许燕老师就告诉我,霍尼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她的人格中有非常突出的勇敢性和反叛性,这在当时的女性中是极为罕见的。在心理学的早期历史中,一个女人能成为一个学派的引领者,就她一个人。

在那个时代的心理学界,质疑弗洛伊德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她却不怕,哪怕冒着被扫地出门的危险。她质疑俄狄浦斯情结存在的普遍性,也不同意弗洛伊德对于人性的悲观基调,尤其是他关于女性的观点。

弗洛伊德有一个很著名的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他给了一个今天看来很滑稽的答案,就是女人其实想要的是一个阴茎。当一个女人意识到自己永远不会有一个阴茎时,她就将这种失落转化成对男人和儿子的渴望,这是她唯一能得到生殖器的方式。

但霍尼说,谢谢,我不需要。

她不认为整个女性心理学仅仅是关于男人的欲望和失望。她说,小女孩的不安全感不是来自与男孩的生理比较,而是文化对于女孩、对于女性的贬低。如果真的说嫉妒,男人四处征战、想要青史留名的执念,难道不是一种子宫嫉妒?一种对于无法孕育和创造生命的补偿?

《纽约时报》上有一篇关于霍尼的报道,称她是“自省的天才”。霍尼的力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永不停息的自我探索,她关于人类心理的很多洞见,其实来自她对于个人经验的观察和分析。

比如她对于女性心理的研究,很多是基于她作为女性的真实体验,她不否认女人会嫉妒男人,也不否认女人的不安全感,常常偏执于生命中必须有一个男人,事实上她本人一直困扰于自己作为一个女人与男人之间的纠葛关系,她对男人的渴求和排斥,她在独立和投降之间的冲突欲望。在两段失败的婚姻之后,她甚至还写过一本《婚姻心理学》。

但是,她坚决反对对于女性天生“受虐狂”之类的指责。她说,在那个时代,由于女人在金钱、爱、安全方面不得不依赖于男人,导致她们对于外表魅力的过分强调,但她们仍然努力在与丈夫、孩子和家人的关系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

“我关注人格,不关注症状”

当然,霍尼一生最重要的研究不是女性心理学,而是神经症人格理论。当时完全基于临床观察与分析,却在之后不断得到现代人格心理学、依恋理论、以及大脑创伤研究的大量证据支持。

许燕老师称霍尼的理论非常大气,气势磅礴,又不失细腻,深入生活。 

为什么说气势磅礴?

她说,大部分的心理学聚焦偏窄,只关注个体,而不是与更大的社会现实做连接,比如国家、民族、人类。如果人的心理问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你只从他的内心能找到答案吗?你光解决一个个体有用吗?

但霍尼谈的是大时代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荣格和阿德勒也谈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只有霍尼坚称,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她认为产生神经症的个人内心冲突,虽然不排斥性压抑、遗传禀赋、童年经历等个人特征,但本质上却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她所处的时代,正是二战之后,西方社会经济腾飞,对于新到来的大工业时代,人类的心灵是有各种不适应的,空虚、贫瘠都属于时代的病症,而之后的经济危机导致失业和贫穷,又带来新的心理问题。

那么,“不失细腻”又是什么意思?

就是她的书,她的理论,她所举的例子,你都能迅速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人,也许是你熟悉的某个人,甚至可能就是你自己。今天我们身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她在半多个世纪以前都已经论述过了。现代人的焦虑、高压下的无助,竞争下的敌意,敌意中的孤独,她都告诉你了。霍尼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她的敏感,不仅在于对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对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也是如此。

许燕老师说,她非常欣赏霍尼的一个观点,“我关注人格,不关注症状。”

我们现在就是太关注症状了,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事实上,所有心理症状,根源都是人格。

与弗洛伊德不同,霍尼认为,在人类行为背后,最重要的驱动力不是力比多,而是焦虑和对安全的渴望。她所谓的“神经症人格”,比如攻击型、屈从型、逃避型,一开始都只是应对人生日常困惑与压力的有效机制,我们都想要爱,想要有力量,想要自我控制,想要自由,但当这些需求以安全为名,渐渐走向偏执,走向强迫,偏离了一个人正常成长的方向,日积月累,就成了人格上的裂痕与障碍。

什么意思呢?

简单的说,人们感到不安全,不被爱,不被珍视,而他们应对的方式,就是强迫性的靠近、对抗或者逃离他人。

屈从型人格的人想靠别人的爱来获得安全感。为了避免冲突,他们压抑自己的欲求、野心,以及对外界的任何敌意,以为通过顺从和隐忍就能取悦所有人。

攻击型人格的人想通过征服确立安全感。他们相信弱肉强食,鄙视软弱无力,拒绝承认自身的脆弱。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对于爱的需求,就以时刻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来掩饰这种需求。

逃避型人格的人则通过封闭自己来获得安全感。他们既不要爱,也不要胜利,只想安静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生活采取一种旁观者的姿态。

无论哪一种类型,对人生都有一个扭曲的信念。比如对抗型的人相信,只要赢得人生的每一场战斗,就没有人能伤害他们。屈从型的人相信,只要放下自己的利益,一切服从他人的需求,这个世界就会好好待他。而逃避型的人则相信,只要对世界一无所求,世界也会对他一无所求。

在这里,我只是简单谈一下我对于霍尼的几种“神经症人格”的理解,许燕老师会在后面的课程里会更详细的解说。之所以在这里提出来,是为了说明,我们是多么容易迷失在自己的所谓信念、理论和假设里。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这些神经症趋向都只是防御机制,是出于安全的考量而戴上的面具,那么,面具后面是什么?或者说,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你对于自己,对于人生,对于这个世界的真实的感受、喜好、热情、关怀、希望,到底是什么?

“自我分析”的倡导者

很多人说,看霍尼的书会有一种感觉,好像她只看病,分析了一堆各种病理机制,却并不开药方。她是“自我分析”的倡导者,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教人们怎么自我分析,但对大部分人而言,自我分析仍然是一件太过艰难和危险的事情。

即使敏锐如霍尼自己,不也始终也没能解开她自身人生悲剧性的矛盾,或者改变不愉快的人生模式?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对心理学的疑虑:很多时候,单纯的理解,未必能转化为改变的动力。有一些真相,即使你发现了,如果无力改变,不过是在伤口上撒一把盐,又有什么好处呢?在看清了自己的真相之后,也许永远都不回去了。

对此,许燕老师的解释是,霍尼的人格里的确有太多的对抗性,她始终处在一种抗争的状态里,这样强势的人格是不大可能享受一个太愉快的人生的。

其实霍尼一生都在和抑郁症抗争,甚至一度将小船划到茫茫大海中央打算自杀。抑郁症对她的心理能量的消耗一定是非常大的,因为抑郁症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性功能的损伤,但霍尼一生医人医己,产出那么多创造性的成果。她选择这样拼命的工作和思考,很可能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疗愈。

她曾在《自我分析》中这样总结道,虽然永远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并不代表我们应该就此放弃。人生不是一个完成品,而是一个不断挣扎、奋斗、失败、再奋斗的过程。这种努力本身自有其价值所在。她还引用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所写的一句话,“每一种坚持不懈,都是在自我救赎。”

关于霍尼,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究,比如她的伤口从何而来,她的勇气又从哪里来?她的理论为什么有那么强大而长久的生命力,在七八十年后仍然对我们的心灵有那么强的解释力?很多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假我、真我”的概念,霍尼的“假我、真我”到底有什么特别的?与她所谓的“神经症人格”的成因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她会如此确信时代和社会文化因素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如果神经症人格首先是时代和社会文化的产物,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向谁要解药?还有,她真的只给看病,不给药方吗?为什么她独排众议,也要提倡“自我分析”,难道她不明白“自我分析”的难度和危险性吗?为什么她会说,“促进人格成长、发挥自身潜能的最有裨益方法不只是精神分析,而应该是生活本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向生活寻求什么样的疗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许燕老师的课程。


转发下方海报

同11位心理学学者

开启一场心灵探索之旅


文章作者

陈赛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21个推荐 粉丝403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这,就是心理学

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十位大师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4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