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20-07-01·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1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在“跨越-2015·朱日和”演习中,红方部队在战场机动环节连续机动300公里,随后又完成10公里重装奔袭 (王佳寅 摄/新华社供图)
鉴于我参加了俄罗斯红场阅兵的直播节目,以及我又刚发了一篇题为《印军为何“先越线挑衅”?》的专栏文章,一位媒体朋友向我抱怨说,俄罗斯电视台在直播中给参阅的印度军队的镜头比给中国军队的时间长。对此我回答说:面子别人可以给,但“里子”只能自己挣。
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回答,是因为当我看到他所说的直播画面时,我想到的是印度军事专栏作者舒克拉(Ajai Shukla)6月18日写的一篇专栏文章。舒克拉在这篇题为《莫迪必须看看中国过去8年的军事现代化,才能理解加勒万的进攻》的文章中,以中、印两军正在进行的改革为视角,对6月15日中、印军人在加勒万河谷发生“肢体冲突”进行了反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舒克拉不仅系统地列举了近年来中国军队改革的方方面面,还专门对比了中、印两军在改革中的“瘦身”。比如舒克拉在引述了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分析中国军队通过改革压缩了规模后写道,随着(印度军队)的工资和养老金的持续增长,国防预算用于现代化的空间越来越小,而相比之下,中国则削减了近100万军队。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