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4.1 预习 | 思想家波伏瓦小传

作者:沈珂

2020-07-20·阅读时长2分钟

23821人看过
她潜心地投入哲思,以自我的女性身份为支点,以存在主义为依托,撬动了对女性生存既具颠覆性又具启发性的思考。

4.1 预习 | 思想家波伏瓦小传

9.59MB
00:005:14

你好,欢迎来到思想家波伏瓦单元的课前预习。本节我们将通过生命力、个性值、财富值、逆袭值、勤奋值五个维度,来快速了解一下波伏瓦的生平。

生命力

波伏瓦生于1908年,摩羯座,逝于1986年。她始终充满激情,贪婪地享用食物的甜美,它们的色泽、味道能给她带来欢愉;她疯狂地探索这个世界,她常常独自徒步探险,穿越草原,爬上高山,穿过峡谷,脚下的每一步似乎都能为她展开未来世界的图景;她毫无保留地诉诸文字,试图将个人的经历与体验以尽可能真实的方式融入到想象的世界中;她潜心地投入哲思,以自我的女性身份为支点,以存在主义为依托,撬动了对女性生存既具颠覆性又具启发性的思考。

个性值

波伏瓦的个性可以用“追求自由”一个词来概括。年仅19岁的波伏瓦便发表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宣言:“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在杜勒伊花园,萨特对她说:“我们来签一份两年的合约吧。”萨特大胆而又新奇的提议尽管一开始让她吃惊,但他们就此相伴一生的事实证明,在这场允许“偶然”爱情发生的“必然”爱情关系中,她找到了她真正想要的:自由。她拒绝生育,与诞育一个真实的生命体相比,她更愿意用文字、用作品呈现她对生命、对存在的理解。她用自己的一生对存在主义哲学作出了现实的演绎。

财富值

波伏瓦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家庭生活的拮据,也是她选择放弃同时代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而走上职业道路的重要助力。她为人慷慨,乐于助人。她也酷爱旅行,每年她和萨特总会有一段时间安排去国外。有一次去希腊旅行,为了节省开支,他们露宿在甲板上、在草地上,可还是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差点举债才有了去下一站的车票。即便如此,波伏瓦依然醉心于搜集各种新鲜的玩意儿,享受生活远比拥有金钱更能给她带来现实生活的美好

逆袭值

波伏瓦从小便热爱阅读,并确立了一生与文学相伴的理想,“我要成为一名作家”,少女的波伏瓦如是说。而她的早慧更是让同样热爱文学的父亲乔治感到欣喜。19岁时,她开始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哲学,并很快与萨特、梅洛·庞帝等影响了20世纪思想史的重要人物成为挚友,21岁,她获得了中学哲学教师资格,成绩位列第二,仅次于萨特。直至1943年,才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女宾》。35岁的波伏瓦才真正开始进入法国的文坛。当然,让她获得世界声誉的还要数那部西方女性奉为“圣经”的《第二性》,但《第二性》发表之初在法国所遭遇的攻击和责难,尤其是该书“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影响力,或许也让波伏瓦感到尴尬和无奈吧。从她所受的教育到35岁的成名,再到《第二性》的名声大噪,事实上,“逆袭”并没有光顾波伏瓦的人生

勤奋值

波伏瓦一生笔耕不缀,10岁便开始了文字的初尝试,此后,写作和思考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除了小说《女宾》《他人的血》《人都是要死的》《名士风流》论著《皮洛士与齐纳斯》《模糊性的道德》《第二性》,四卷本的回忆录,还有剧本、书信与其它作品之外,她还保持着写日记与萨特写信的习惯,他们之间谈话也同样闪烁着智性的光辉,《告别的仪式》中记录了1974年8月至9月间他们的谈话,达近20万字之多。她的勤奋程度可见一斑的。

一起跟随思想家

回望20世纪

文章作者

沈珂

发表文章8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144人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多年来从事波伏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和思想家一起漫步

20世纪留给我们的10种远见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