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粮食安全的“解”在哪里?

作者:邢海洋

2020-08-19·阅读时长2分钟

117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76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夏粮丰收了,但收购却没跟上,截至8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881亿斤,比去年少了20%。与此同时非官方保底收购的玉米价格却创下了新高,令人关心起粮食安全问题。

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三大主粮大米、小麦和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左右,并不存有进口依赖性。不过,去年进口的大豆类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5%,而大豆不仅是豆制品、豆油的原料,豆子本身和榨油剩下的豆粕还是牲畜的主饲料。如果说我们主粮能自给,副食却是不能自给的。缺口有多少呢,2019年我国共进口大豆8851万吨,按全国大豆平均亩产135公斤计,相当于进口6.6亿亩耕地。这还不是全部,除了大豆我们还要进口植物油、油菜籽、白糖、棉花和奶粉等,这些都折合成耕地又有数亿亩。并且进口量连年放大,比如大豆2012年进口量还是5838万吨,去年已经涨了52%。

从保价收购政策不难看出我们是保主粮战略,主粮之外则保玉米这种高产耐旱耐贫瘠作物。但大豆的海外依赖越来越重还是引起了警惕,这两年又开始了对大豆的补贴,去年主产区黑龙江大豆的种植者补贴已经高达每亩地将近300元,这就成功地把农民的土地吸引到大豆种植上。可玉米少了,价格就往上涨,如今的玉米市场价格已经高达2300元一吨,是2016年国家短暂停止收储后价格的近两倍。无论政策指挥棒挥向哪里,我们的耕地都是稀缺的,主粮虽能自主,副食却难以自力更生。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299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魏晋风度

士族 隐逸 田园 清谈 造像

1697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