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帮帮大自然

作者:袁越

2020-10-09·阅读时长2分钟

111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97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袁越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就将于今年10月15日在昆明开幕了。按照原计划,本次大会将会制定一个新的十年规划,但新冠病毒把这件事推迟到了明年。

上一个生物多样性十年规划是2010年在日本的爱知县签署的,计划到2020年底前完成20个小目标。但公约委员会今年年初公布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这20个“爱知目标”均无法按时完成,目前有超过100万个物种面临着被灭绝的风险。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类活动占用了大量原本属于大自然的土地和资源,野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空间;另一个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很多生物无法适应,只能走向死亡。

就拿大家熟悉的陆地来说,人类的粮食和居住需求占用了大量土地,野生动植物只能在自然保护区内苟延残喘。所幸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很多地方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农田了,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正在成为现实,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对于这些还给大自然的土地,到底是放任自流,让大自然自己来修复,还是主动干预,帮大自然一把呢?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生态学家们在去年出版的《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分析了明尼苏达州21个退耕还草的地块。这些地块都曾经是生物多样性几乎为零的单一作物农田,退耕还草的时间在1~91年不等。研究人员调查了这些地块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再和周围一些从来没有被干扰过的自然地块作对比,发现退耕还草确实有效,但效果远不如大家预期的那么好。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420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那些不足挂齿的忧伤

乐队从哪里来

1953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