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贡斌:复原真纸体系

作者:艾江涛

2018-02-05·阅读时长12分钟

96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081个字,产生1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德承贡纸坊创始人贡斌 )

在朝阳区百子湾的一间造纸作坊里,穿着一身麻布衣衫的贡斌,举着一罐叫作苏门答腊黄金曼特宁的咖啡粉,执意让我闻一闻:“浓郁的味道让你想到热带雨林,名字起得也好,一个朋友喝后说让他产生一种金碧辉煌的幻象。”这让我想起一年前的一次拜访,当时,他也拿着一罐咖啡让我感受。贡斌对植物的迷恋与深知,却令人印象深刻。自然,这与他从事5年多的古纸复原,不无关系。

生长在这个古老的国度,多数人大概如我一样,只从历史课上接受过如下常识: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在东汉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由一个叫蔡伦的宦官发明。少数人可能还感受过造纸工厂的喧嚣,又或者体验过某个村落流传至今的古法造纸,但事实上,人们早就对这种充斥我们生活的东西,习焉不察。然而,贡斌认为充斥市面的所谓的纸,与能够真正代表中华文明高度的纸,纯然属于两个系统,前者带来的环保与污染问题,影射出现代文明的痼疾——用不断进化的新技术,来解决错误方法所造成的问题,并因此产生新的问题。简单来说,“‘paper’不是‘纸’,前者属于木浆体系,仅能完成传播的功能;后者属于韧皮纤维系统,能真正实现‘纸寿千年’意义上的传承功能”。而从事实层面做出的合理推断是,那套材料与工具造就的传统工艺,从元代起就已失传,“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文物修复所用的造纸工艺,都是明清系统的工艺”。贡斌要做的,是接续与还原元朝以前的传统造纸工艺,找到他理想中的“真纸”——这种真,成了他面对世界的基本前提,也一度引起我探究的热情。

其实,早在2012年,贡斌的德承贡纸坊刚刚成立一年多,他的古纸制作还在试验阶段时,我就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他。朋友带着我到了那间有着老式窗户、摆满各种纸张的造纸作坊,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从切料、捣浆、抄纸、压榨到晾晒各个环节的设施。在大厅旁边的小间里,贡斌还让自己的搭档——专门负责试纸的画家伊西成,拿墨点在刚刚生产出的纸上,让我们观察吃墨的程度与晕染的层次。“纸的功能,是一种真实的还原,为什么说‘见字如面’?一张好纸,我能从笔锋的运转中,感觉到你的情绪,你的速度,你的情感。”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医生的角色

重新认识疾病、医疗与生死

24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