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音乐和诗篇喑哑的时刻

作者:读书

2020-12-22·阅读时长11分钟

59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8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夏夜清

“后来,偶尔在暮色朦胧的时刻,我一个人坐在音乐室里,还会听见那看不见的双手弹奏出来的陌生的乐曲。”([德]施泰凡·赫尔姆林:《暮色集》,张黎译,商务印书馆二○一五年版)后来,常常忆及这些文字。譬如夜半醒来,或深为某个曲子浸染后,心间总会浮现这位父亲。对我来说,他久已与爱德华·蒙克画作中那透出深沉力量的男子重叠在一起了。那是在黄昏将逝或已逝时一个立于窗前的男人的侧影,周遭素朴而光景幽暗,窗外独有一艘火光

熠熠的船在海上驶过。这幅画曾多年悬置于父亲的写字台上方。

其实这 “看不见的双手 ”来自作者的叔叔,这是个无以负担世故繁杂独为音乐所俘虏的人,他后来自杀了。这个异常害羞的人有着怎样的善良啊,他从不会大声说一句话,即便对他人略带嘲讽的致意,也会纤柔以答。他总低垂着眼睑,羞惭于有杂质的目光与声音,抑或如作者所言,在他身上从无与善、爱不相容的品质。父亲喜爱他,供养他,当他从远方带来新异的音乐时,就不啻为一个节日。两个男人总会待在房间里相对良久。而为了达到一种更深入的交流,他们便弹起舒伯特 F小调幻想曲或其他四手联奏曲……

可是在我,这兄弟俩总是幻化为一个人,只不过同样充溢着音乐才智的哥哥奋力直面了人世之烦难,虽则那绝非一般的烦难。其实,他恐惧看到这个世界的争斗,因之每每心驰山之巅、海之渊、深长的来路与祖辈的家园,直至驻足于一派恒久静谧的世界。他是如此沉溺其间,以致当人们想与之交谈,思绪回返现实的旅程总需要双倍的时间。继而,伴随着不安,他的目光会充满惊惧。仿佛这个世界依然陌生,也或许是犹太人漫长的逃亡间淤积的血液之反射吧。那是一片美神的领地,或许只有斯特拉文斯基的 “第二自我 ”方能驰骋其上。这是一个敏感的心灵方能有的第二自我。而在那猎犬狺狺的时代,那片原野无疑愈加悠远了。

恍若已然化作了生命的韵律与姿势,这投向远方的遐思如此令人神往,以致我总想要用语言塑立他。只是通往旧日的路已然寂寥,希求在德语艺术的史料间追寻他更多的踪迹很难,最终只能在作者的书页间摩挲。我总难忘怀这些闪现他身影的篇章:《父子情》《弗雷迪》《赫伯特叔叔》《艺术观》,总想跟人们说一说这位父亲。这是一个有着怎样美好风仪的人呢?瘦削、儒雅、沉静、安详,不喜形于色,可在深爱的人面前依然会有矜持的喜悦,神态疏远却不失亲切和蔼。粗粝的语言难传达一二,当重读这些篇章时,纵然看到他总坐在钢琴前,却依然如隔夏日的阴影。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597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