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96. 一则用光讲述的青春故事

作者:戴锦华

2021-01-25·阅读时长14分钟

7571人看过
必须不客气地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影片之后很久,直到我们所置身的当下,青春片经常不具有青春的基本素质,它或则是一种成年世界对于青春的想象,或则是一种青春已逝之后对于青春的回首。

96. 一则用光讲述的青春故事

21.8MB
00:0015:50

镜中之境,影中之影,让我们进入电影时刻,我是戴锦华。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跟大家继续分享姜文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我的感知、分析和确认当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甚至夸张一点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部青春片,它把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降的青春理念成功地落实到了影片当中。它把这种青春的理念或者青春的想象,演化成了一种真切的、独特的、才气横溢的电影影像,以及用光所讲述的一则青春故事。

它创造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影像,用摄影机的镜头捕捉到了一种光的效果,捕捉到了一种光所形成的独特的影调。按照通常的想象,强烈且明彻的光之下,一定是深重的阴影。而在这部电影当中,并没有简单地使用这种光影对照,这就是影片最显才气、最具才情的地方,它并没有简单地去使用阳光灿烂与阴影浓重的这样的基本对比,而相反,灿烂的阳光,明澈的画面,不仅负载着姜文心目当中,童年记忆当中的北京。影片中这种明澈的阳光构成了一种外在环境,而主人公的内心不论埋藏多么巨大的创痛,或者如何盈溢着悲欢,都无从去触动和触碰影片的外在环境。

“文革记忆的童年显影”是这个影片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经由这个路径重新去叩访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重新去打开童年、少年记忆中所封闭了的那些极端特殊的时刻,在这部影片当中是被用来重新去触碰青春,重新返回青春的时刻。重新去触碰青春——在他人看来非常微弱,而在亲历者看来却是无限巨大、秘密又痛苦的诉求,这才是这个影片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具体到这部影片,除了它取得的艺术的、电影的、文化的成就之外,它还成功地创造了一位国际A级电影节的影帝。这则青春故事,这则初恋故事——我用词的时候很犹豫,因为它也可以叫做单恋故事——的男女主角,也就是马小军和米兰的扮演者,夏雨和宁静,也成为此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影坛最具实力的青年演员,其荧幕形象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之所以很难把它形容为一个初恋故事,是因为整个影片似乎是关于爱情的,但是似乎在整个影片当中又没有爱情,所有的爱情都只发生在主人公马小军的内心深处。可能这种说法本身也不准确,因为马小军处于这样一种青春萌动、身体喧嚣,又加之内心的、社会的、生理的、生命的那种无力感和混沌感之中,他也未必能够清晰地确认他自己对米兰所怀抱的情感,似乎唯一可以确认的只是某一种欲望的冲动,是某一种欲望的叫嚣。

这部影片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青春片,还在于它如此准确又如此的微妙地捕捉到了一种青春期的骚乱,青春期的混沌和青春期的强烈的冲动。在影片当中,姜文的才气、才情表现在他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一系列的电影形象、表演动作、道具,成功地完成了一种关于青春期性心理的再现和象征。而所有这种象征的准确和恰切在于它正像青春期的骚乱,青春期的冲动,青春期的欲望一样,它本身并不直接携带着肉欲,也绝对没有肮脏的色彩,因为这份冲动,这份骚乱,甚至是它的携带者,它的生产者本身也是不甚清晰,不甚明了的。

影片当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段落,现在已经成为了电影史级的,或者教材级的一个段落是:马小军潜入了米兰的家,此时他并不知道这是米兰的家,然后他就像一个青春期的顽童,一个“不良少年”一样开始在这个房间中戏耍。他做了几件事,其中一件是我们没看到的,由旁白告诉我们的:他偷吃了人家的剩饺子,然后他心满意足地睡在别人的床上,享受夏日午间的休息。然后他发现了一个会让男孩子感到吸引和迷恋的单筒望远镜,接着他开始戏耍这个单筒望远镜,非常有趣的是,这个单筒望远镜捕捉到的第一个形象是冯小刚所扮演的那个喜剧式的中学老师。而后他在玩耍这个单筒望远镜的过程当中发现了那幅著名的的照片,那幅置于蚊帐之后的一个青春洋溢的少女的形象,一个对于马小军来说,生命当中最重要的碰撞和偶遇的时刻当即被触动了,并且这将长久地负载着他那个处于混沌、骚乱和喧嚣之中的生命的渴望。

在这个段落当中,首先会讲到的是它对于阳光的处理,它对于逆光镜头当中的光与物的处理,拍摄米兰形象的时候所使用的那种明澈的,但同时又是因为光的强烈而形成的那种并不清晰的雾一般的效果,从花非花雾非雾当中显影出来,最终被望远镜——摄影机镜头所捕捉到的是米兰的夏日泳装照片。其次一定会谈到的是,摄影机对于马小军作为观看主体的一种视点镜头和准视点镜头的使用,即手持单筒望远镜的马小军的旋转,以及在这个旋转之中马小军所捕捉到的所观看到的视觉形象。当然我们还要提到的是长筒望远镜自身所形成的隐秘但又清晰的性象征意味。这个段落由此而和影片当中的其它段落形成了一种生命层次式的,又是少年男性性心理式的一种表现。 

在前面的那个段落,就是这群不良少年聚集在当时最重要的文化空间,所谓的莫斯科剧场,在这个剧场的空间当中,他们被警察拘捕了,然后马小军用卑微的方式获释,并在家中对着镜子来完成一种阿Q式的自我补偿。这个段落所传递的是非常准确的一种再现青春的形态,但同时也是非常微妙的,非常传神的一种少年人的心理状态,少年人的心灵是庞杂的、混乱的、但同时又是有趣的图景。 

在面对镜子,上演了一出阿Q式的复仇和阿Q式的自我抚慰和证明之后,是这部影片当中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电影互文的运用。他开始戴上父亲的勋章,然后戴上当时已经被废除的军衔制时期的苏式军帽,开始扮演诸多红色革命经典电影当中的形象,诸如“851851,我是延安”,诸如“向我开炮”,这些红色经典电影当中的经典段落。而后则是一个气球游戏,在这儿我就不重复说气球是什么样的材质了。这个镜头、这个场景、这个道具选择的准确,是在于它表达的正是马小军这样的年龄段落,马小军所置身的社会情境当中的纯洁和无知,而刚好不是一种“肮脏”的,对于生命,对于性,对于成长,对于身体的直接表述。 

所以那种孩童式的游戏场景与青春期的混乱和萌动非常准确地在影片当中被捕捉,被再现,因而它也就成为了一种真切的青春记忆、青春表象和我所谓的青春片的重要的特征。必须不客气地说,在这之后很久,直到我们所置身的当下,青春片经常不具有青春的基本素质,它或则是一种成年世界对于青春的想象,或则是一种青春已逝之后对于青春的回首。

最后一个一定会谈到的关于影片的特征是,这部影片是一部有着高度自觉的电影互文意识的元电影。什么叫元电影?就是一部电影明确地携带着关于电影的记忆和以电影所完成的东西对电影进行的再现。甚至夸张一点说,所谓元电影是一种关于电影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当中,马小军的生命记忆,马小军的自我呈现,马小军的单人游戏和马小军的群体游戏都联系了电影。事实上姜文原本拍摄了一些戏仿的段落,比如说戏仿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如说戏仿一些红色经典的影片,但大概他最后不满意这些影片作为电影表象的特质,所以戏仿的段落最终都被剪掉了。也就是说,曾经作为马小军的梦境,或者马小军的想象,由马小军和米兰所出演的那些经典电影的段落没有在完成片当中出现,而最终消失了,作为剪余片丢在一旁了。但是尽管如此,在这个影片当中的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很多很多段落,仍然直接地牵系起关于电影的记忆。甚至说,电影的记忆成为了一个最强有力的元素,在这部关于青春的故事当中,再度召唤和携带着那个特定的历史、那个特定的时代。 

我们记得马小军和大蚂蚁之间的那个玩笑,来自于比如说《列宁在1918》,像前面我们所说的关于《上甘岭》,关于《英雄儿女》的电影台词或者电影场景的搬演或者再现。在影片当中,米兰和马小军的关系当中所内在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的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关系模式极其相像的。毫无疑问,这些电影的互文关系成为影片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历史的参数,同时使影片具有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元叙述的特征。

这部电影同时标识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它在1994年被拍摄,在1995年投放中国电影市场,这也刚好是中国电影工业、中国电影整体在落入了谷底最低点之后,再度寻找重生的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所以《阳光灿烂的日子》非常奇特地作为一个具有原创性的艺术电影,作为一个被国际电影节所肯定所褒扬的艺术电影,同时创造了电影票房的辉煌。而这个时刻也是在1955年好莱坞电影被整体地赶出中国国门之后,中国电影再度打开了一线大门,所谓的十部大片开始意味着一个新的中国电影被重新放置在全球电影市场之中的历史时刻的到来。在这个时刻,原有的中国电影机构解体,而新的电影机构将在资本的力量中重生。《阳光灿烂的日子》刚好在这个时期,在这个特定的转换期,标识着一个旧时代的辉煌和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下次课跟大家分享《暴雨将至》,这是在我的视域范围内最好看的马其顿电影,希望大家看过,谢谢。

戴氏金句

《阳光灿烂的日子》海报

在我的感知、分析和确认当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甚至夸张一点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部青春片,它把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降的青春理念成功地落实到了影片当中。它把这种青春的理念或者青春的想象,演化成了一种真切的、独特的、才气横溢的电影影像,以及用光所讲述的一则青春故事。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它创造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影像,用摄影机的镜头捕捉到了一种光的效果,捕捉到了一种光所形成的独特的影调。按照通常的想象,强烈且明彻的光之下,一定是深重的阴影。而在这部电影当中,并没有简单地使用这种光影对照,这就是影片最显才气、最具才情的地方,它并没有简单地去使用阳光灿烂与阴影浓重的这样的基本对比,而相反,灿烂的阳光,明澈的画面,负载着姜文心目当中,童年记忆当中的北京。影片中这种明澈的阳光构成了一种外在环境,而主人公的内心不论埋藏多么巨大的创痛,或者如何盈溢着悲欢,都无从去触动和触碰影片的外在环境。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文革记忆的童年显影”是这个影片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经由这个路径重新去叩访童年、少年时代,重新去打开童年、少年记忆中所封闭了的那些极端特殊的时刻,在这部影片当中是被用来重新去触碰青春,重新返回青春的。重新去触碰青春——在他人看来非常微弱,而在亲历者看来却是无限巨大、秘密又痛苦的诉求,这才是这个影片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夏雨饰演马小军

除了它取得的艺术的、电影的、文化的成就之外,这部影片还成功地创造了一位国际A级电影节的影帝。这则青春故事——我用词的时候很犹豫,因为它也可以叫做单恋故事——的男女主角,也就是马小军和米兰的扮演者,夏雨和宁静,也成为此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影坛最具实力的青年演员,其荧幕形象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宁静饰演米兰

之所以很难把它形容为一个初恋故事,是因为整个影片似乎是关于爱情的,但是似乎在整个影片当中又没有爱情,所有的爱情都只发生在主人公马小军的内心深处。可能这种说法本身也不准确,因为马小军处于这样一种青春萌动、身体喧嚣,又加之内心的、社会的、生理的、生命的那种无力感和混沌感之中,他也未必能够清晰地确认他自己对米兰所怀抱的情感,似乎唯一可以确认的只是某一种欲望的冲动,是某一种欲望的叫嚣。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这部影片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青春片,还在于它如此准确又如此的微妙地捕捉到了一种青春期的骚乱,青春期的混沌和青春期的强烈的冲动。在影片当中,姜文的才气表现在他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一系列的电影形象、表演动作、道具,来成功地完成了一种关于青春期性心理的再现和象征。而所有这种象征的准确和恰切在于它正像青春期的骚乱,青春期的冲动,青春期的欲望一样,它本身并不直接携带着肉欲,也绝对没有肮脏的色彩,因为这份冲动,这份骚乱是甚至它的携带者,它的生产者本身也是不甚清晰,不甚明了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影片当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段落,现在已经成为了电影史级的,或者教材级的一个段落是:马小军潜入了米兰的家,此时他并不知道这是米兰的家,然后他就像一个青春期的顽童,一个“不良少年”一样开始在这个房间中戏耍。他做了几件事,其中一件是我们没看到的,由旁白告诉我们的:他偷吃了人家的剩饺子,然后他心满意足地睡在别人的床上,享受夏日午间的休息。然后他发现了一个会让男孩子感到吸引和迷恋的单筒望远镜,接着他开始戏耍这个单筒望远镜,非常有趣的是,这个单筒望远镜捕捉到的第一个形象是冯小刚所扮演的那个喜剧式的中学老师。而后他在玩耍这个单筒望远镜的过程当中发现了那幅著名的的照片,那幅置于蚊帐之后的一个青春洋溢的少女的形象,一个对于马小军来说,生命当中最重要的碰撞和偶遇的时刻当即被触动了,并且这将长久地负载着他那个处于混沌、骚乱和喧嚣之中的生命的渴望。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在这个段落当中,首先会讲到的是它对于阳光的处理,它对于逆光镜头当中的光与物的处理,拍摄米兰形象的时候所使用的那种明澈的,但同时又是因为光的强烈而形成的那种并不清晰的雾一般的效果,从花非花雾非雾当中显影出来,最终被望远镜——摄影机镜头所捕捉到的是米兰的夏日泳装照片。其次一定会谈到的是,摄影机对于马小军作为观看主体的一种视点镜头和准视点镜头的使用,即手持单筒望远镜的马小军的旋转,以及在这个旋转之中马小军所捕捉到的所观看到的视觉形象。当然我们还要提到的是长筒望远镜自身所形成的隐秘但又清晰的性象征意味。这个段落由此而和影片当中的其它段落形成了一种生命层次式的,又是少年男性性心理式的一种表现。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在前面的那个段落,就是这群不良少年聚集在当时最重要的文化空间,所谓的莫斯科剧场,在这个剧场的空间当中,他们被警察拘捕了,然后马小军用卑微的方式获释,并在家中对着镜子来完成一种阿Q式的自我补偿。这个段落所传递的是非常准确的一种再现青春的形态,但同时也是非常微妙的,非常传神的一种少年人的心理状态,少年人的心灵是庞杂的、混乱的、但同时又是有趣的图景。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在面对镜子,上演了一出阿Q式的复仇和阿Q式的自我抚慰和证明之后,是这部影片当中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电影互文的运用。他开始戴上父亲的勋章,然后戴上当时已经被废除的军衔制时期的苏式军帽,开始扮演诸多红色革命经典电影当中的形象,诸如“851851,我是延安”,诸如“向我开炮”,这些红色经典电影当中的经典段落。而后则是一个气球游戏,在这儿我就不重复说气球是什么样的材质了。这个镜头、这个场景、这个道具选择的准确,是在于它表达的正是马小军这样的年龄段落,马小军所置身的社会情境当中的纯洁和无知,而刚好不是一种肮脏的,对于生命,对于性,对于成长,对于身体的直接表述。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所以那种孩童式的游戏场景与青春期的混乱和萌动非常准确地在影片当中被捕捉,被再现,因而它也就成为了一种真切的青春记忆、青春表象和我所谓的青春片的重要的特征。必须不客气地说,在这之后很久,直到我们所置身的当下,青春片经常不具有青春的基本素质,它或则是一种成年世界对于青春的想象,或则是一种青春已逝之后对于青春的回首。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最后一个一定会谈到的关于影片的特征是,这部影片是一部有着高度自觉的电影互文意识的元电影。什么叫元电影?就是一部电影明确地携带着关于电影的记忆和以电影所完成的东西对电影进行的再现。甚至夸张一点说,所谓元电影是一种关于电影的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在这部电影当中,马小军的生命记忆,马小军的自我呈现,马小军的单人游戏和马小军的群体游戏都联系了电影。事实上姜文原本拍摄了一些戏仿的段落,比如说戏仿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如说戏仿一些红色经典的影片,但大概他最后不满意这些影片作为电影表象的特质,所以戏仿的段落最终都被剪掉了。也就是说,曾经作为马小军的梦境,或者马小军的想象,由马小军和米兰所出演的那些经典电影的段落没有在完成片当中出现,而最终消失了,作为剪余片丢在一旁了。但是尽管如此,在这个影片当中的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很多很多段落,仍然直接地牵系起关于电影的记忆。甚至说,电影的记忆成为了一个最强有力的元素,在这部关于青春的故事当中,再度召唤和携带着那个特定的历史、那个特定的时代。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我们记得马小军和大蚂蚁之间的那个玩笑,来自于比如说《列宁在1918》,像前面我们所说的关于《上甘岭》,关于《英雄儿女》的电影台词或者电影场景的搬演或者再现。在影片当中,米兰和马小军的关系当中所内在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的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关系模式极其相像的。毫无疑问,这些电影的互文关系成为影片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历史的参数,同时使影片具有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元叙述的特征。

 姜文和夏雨

这部电影同时标识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它在1994年被拍摄,在1995年投放中国电影市场,这也刚好是中国电影工业、中国电影整体在落入了谷底最低点之后,再度寻找重生的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所以《阳光灿烂的日子》非常奇特地作为一个具有原创性的艺术电影,作为一个被国际电影节所肯定所褒扬的艺术电影,同时创造了电影票房的辉煌。而这个时刻也是在1955年好莱坞电影被整体地赶出中国国门之后,中国电影再度打开了一线大门,所谓的十部大片开始意味着一个新的中国电影被重新放置在全球电影市场之中的历史时刻的到来。在这个时刻,原有的中国电影机构解体,而新的电影机构将在资本的力量中重生。《阳光灿烂的日子》刚好在这个时期,在这个特定的转换期,标识着一个旧时代的辉煌和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电影课词典

《列宁在1918》

《列宁在1918》是前苏联黑白故事影片。表现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外遭英、日、土耳其等国的武装干涉,内临各种反抗势力的骚扰,全国处于普遍饥荒的严重关头,列宁以他的大智大勇领导全国人民顽强奋斗,最终赢得胜利挽救了革命。

《上甘岭》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影片了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镜中之境,影中之影

欢迎分享转发

与更多人一起进入电影时刻

文章作者

戴锦华

发表文章20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717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影迷必备观影指南

254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