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董良翮:走过红色岁月

作者:吴丽玮

2017-05-04·阅读时长16分钟

202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016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董良翮(摄于2011年)


  跨越半个世纪的最后相聚


  董良翮最后的日子是在气候宜人的云南瑞丽度过的。那里有他学生时代的老朋友孟建新,在自己的新房子装修好之前,他一直跟孟建新住得很近。几年前,已经在瑞丽扎根几十年的孟建新得知董良翮得了白血病。“其实我们已经有很多年没什么联系了,但听说他病了,我很着急,千方百计跟他联系,邀请他到我这里来,环境好,对他的病有好处。”孟建新告诉本刊记者。


  两个人上一次亲密地在一起是在50多年前。1966年,北京六中学生董良翮发起成立了“首都红卫兵农垦团”,召集包括孟建新在内的以北京四中、六中、八中等中学为主的四五十个学生,准备去广东开荒种橡胶。“那时的中学生就有这种心怀天下的豪情,他们敢喊出‘中国的橡胶事业就靠我们了’,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敢想象的。”董良翮的儿子董绍新告诉本刊,父亲通过爷爷董必武联系了南方局书记陶铸,陶铸非常支持学生们投身农业的热情,给他们批了两块地,一块种橡胶,一块种粮食,让学生们自给自足。


  董良翮为人实在,又是这次行动的发起人,理所当然成为队伍的领袖。一行人从北京坐火车来到广州,刚到广州就接到八一学校的通知,“三司”(首都红卫兵第三司令部)领袖、造反派蒯大富也来了广州,在一个宾馆里休息。孟建新说:“我们对蒯大富很反感,他对刘少奇和各省级领导干部都批斗得很厉害,是我们的敌人。”孟建新跟董良翮请示去捉拿蒯大富,结果没抓到人,几个初中孩子不甘心,跑到广州“三司”司令部偷了台油印机,准备在开荒的同时,搞舆论宣传。他们从广州步行了500多公里,终于到达海岛上,没想到政治局势瞬息万变,陶铸被打倒了,种橡胶的事业没有人肯帮忙投入,学生们被迫散去。董良翮回到了北京,孟建新则跨越边境线去了越南,准备参军到抗美援越的中国部队去打“美帝”。

文章作者

吴丽玮

发表文章100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47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朝鲜这六年

核武威胁逼近临界点?

36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