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后浪图书
2018-02-07·阅读时长6分钟
作者:刘扬 李悦
《蓝莓上尉》和《封闭式车库》
还在上一家出版单位的时候,我编完了堪称超级烂尾楼的《封闭式车库》,偶然得知身边的“同桌”李悦要开始编《蓝莓上尉》第一册时,脱口而出就是一个问题:蓝莓上尉讲的啥?
对,讲的啥?
对于大多数大陆的墨比斯的读者来说,“蓝莓上尉”的名字是陌生的,比起已经出版的《阿扎克》当然是不如,甚至不如后来辗转换了出版单位的《封闭式车库》,和墨比斯晚年的代表作《伊甸园世界》。
我拿过书来一看,画风超级写实,和我刚编辑过的《封闭式车库》相差甚远。责编李悦则是这么和我描述初遇《蓝莓上尉》的:“只粗粗一翻,就感觉浓浓的西部味道扑面而来,牛仔、骏马、小镇、黄沙、左轮手枪,样样都裹挟着西部带黄土味的劲风;一个个人物长着被风沙吹得粗糙干涸的脸,操着一口地道的西部腔,不拘小节的俚语和粗口张嘴就来;恩怨情仇说报就报,图的就是个痛快,即使是执法者也永远游走在法律和人情的边缘……只看墨比斯的画面就酷到家了。”
没错,光看画面,就觉得这书很酷。况且这画风倒也不是那么陌生——墨比斯老爷子直接把《封闭式车库》中格鲁贝特少校的脸画成了西部风格,粗粗一看,那张脸像极了美国的西部片明星、后来转行导演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细细一想,西部风格在墨比斯老爷子漫长的漫画生涯中从未消逝过。事实上,《蓝莓上尉》这部漫画正是墨比斯第一步积攒创作声名的作品,也叩开了他通向大众漫画市场之门。
在上世纪60年代,漫画杂志大行其道,由漫画编剧沙利耶和漫画作者戈西尼、乌代尔佐创办的《舵手》漫画周刊独领风骚。这本杂志的漫画版块中,一直缺一个当时正流行的西部漫画故事。为了填补这一空缺,沙利耶当仁不让挑起了编剧的担子,并邀请了当时的漫画大咖吉兰来担任画面创作。不过《舵手》慢了一步,吉兰当时已经在另一本漫画杂志上连载着西部漫画了。吉兰也很够意思,推荐了自己的助手来担纲这部全新的西部漫画的图画工作。
这个人,就是墨比斯。
画出来的人生:《蓝莓上尉》之前的墨比斯
画《蓝莓上尉》时的墨比斯老爷子,大名叫做让·吉罗。这是他的真名。
让出生于巴黎郊区,3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他从小便对绘画拥有巨大的热情,在任何能画画儿的地方都会大动画笔。也正是在小时候读漫画的时候,他开始接触美国的西部文化。
让16岁就进入巴黎的职业艺术应用学校就读,17岁时他开始正式发表漫画作品,以一个西部故事出道!18岁,让离开学校,去到地球的另一面墨西哥,和母亲以及继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重返法国。虽然在墨西哥生活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但墨西哥浓郁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印刻在了让的脑中,并长久地影响到他之后的创作。
21岁,让已是堂堂青年一个,在阿尔及利亚服了两年多的军役后退役,直接来到当时驰名欧洲漫画界的吉兰身边担任助手,帮助他完成手头的西部漫画工作。因为表现优异,才有了吉兰的大力推荐。这种体现在画面上的狂逸和严谨——一种奇怪的结合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虽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手,让凭着这只画笔征服了漫画界老鸟沙利耶,开始了长期合作,并造就了风靡欧洲的《蓝莓上尉》系列。
西部世界、异想世界和科幻世界:《蓝莓上尉》之后的墨比斯
《蓝莓上尉》为什么会大获成功?编剧和漫画家的亲密合作自然是一个原因,但故事本身的魅力却也强大到让人无法呼吸。
对于这种故事本身的吸引力,编辑李悦又有话要说:“进入编辑过程之后,细看情节时,不出两三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即使文字量很大、字又密又小,我还是越看越放不下。故事紧凑至极,没有一格的浪费,没有一格的缓冲,要想跟上情节发展,每一格的内容都不能落下。即使这样,你也永远猜不到下一页会发生什么。你想象不到恶人有多诡计多端、想不出好人有多疯狂执着,更不知道善恶要经历几番生死较量、几次深入虎穴才能分出高下。追逐直到最后一页才见分晓,看完最后一个字,我终于长舒一口气,呼,寻宝大戏终于落幕,快哉快哉!这故事太好看了,高潮迭起、悬念丛生,全书无尿点,逻辑严密、一气呵成,编剧功底实在是深。再加上墨比斯熟谙西部文化、画功一流,更增加了这个故事的可读性。他笔下的西部场景还原逼真,打斗场面动感十足,不管是发生在短短半秒之内的枪战,还是烈日下马背上的围剿,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看着心跳加快。整本看下来,好像看了一部美国西部老电影,但同时又感到这个故事的曲折复杂度远超一部两小时电影的容量,真要拍可能得拍个美剧。”
除了故事情节的曲折精彩,蓝莓上尉这个角色的塑造,本身就极具特色。他和传统意义上的西部英雄形象相距甚远,充满了英雄气慨却也带着玩世不恭。嗜酒、赌博这些坏毛病一个不少,虽然身为治安官,却无视纪律、打架斗殴……
总之,《蓝莓上尉》横空出世之后,通过创作上的不断成熟,逐步登上了欧洲西部漫画的巅峰,成为欧洲漫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但让·吉罗这种绘画狂热者怎么会将自己的步伐停止在一部类型漫画上呢?来,我们再看看他漫画世界的另一面。
60年代,让·吉罗为一本讽刺杂志绘制漫画时开始采用“墨比斯”这个笔名。这份工作结束后,墨比斯这个名字随之沉寂,直到70年代,才又开始大放异彩。他和德鲁耶等人一起成立了“联合机器人出版社”,并共同创办了《金属狂啸》杂志,不受限制地发表了一系列最后被证明是绝对经典的作品,比方说《阿扎克》《封闭式车库》《漫长的明天》等。
来到了80年代,“墨比斯”和一位长期合作者相遇:乔沃斯基。他们一起合作漫画的主要是“印加水晶石”系列,这也是墨比斯名下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漫画之一。这十年吉罗不仅在法国持续发力,在美国也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他为美国本土漫画巨头漫威公司创作了著名英雄“银影侠”的两个迷你系列,并摘得埃斯纳漫画奖——该奖堪称漫画界的“奥斯卡”——这个奖他获得不止一次。
除了本职工作漫画之外,吉罗还孜孜不倦地给其他漫画同行提供漫画剧本,并为不少杂志和图书绘制插图,其中就包括保罗·科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这还没完,笔下的奇幻世界和超出同代人的视觉想象力为他招来了漫画界之外的各种工作,比如电影和动画,吉罗参加的电影有《异形》(Alien)、《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深渊》(The Abyss)、《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等,并为动画片《小尼莫》(Little Nemo)编写剧本、绘制概念图。2005年,吉罗甚至为一部中国电影《魔比斯环》撰写了故事并担任了制片设计人的角色。
原汁原味的西部风:中国大陆第一次出现的《蓝莓上尉》
说回《蓝莓上尉》,虽然是让·吉罗绝对的代表漫画,但拿到大陆来出版,依旧还是第一次。
和墨比斯言简意赅的自编自画的作品相比,让·吉罗对情节型编剧的配合简直是让人佩服至极。
体现到这部《蓝莓上尉》上,这本书文字量巨大,一百页出头竟然有近5万字,俨然一篇中篇小说。原书为了突出人物语言的西部味道,法语俚语随处可见,其中更是夹了不少美式俚语,这给翻译和编辑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一方面,要在意怎么翻译准确、简洁,以保证逻辑通顺,同时放在对话框里文字量适当、不拥挤。另一方面要注意保留西部语言特点,该粗犷的时候粗犷,该有力量的时候有力量,但还不能使用明显的粗口(尽管原文确实粗口随处可见)。所以就难上加难。
还有一点值得一说的是,当故事情节紧张时,为了烘托这种气氛,特意变换了字体和文字颜色,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但特别希望读者能借此更加被故事气氛所感染,从而沉浸其中,享受阅读好故事的快乐。
编辑一本漫画,处理图文关系尤其难,编辑墨比斯老爷子的书尤其如此。但无论如何,这都是《蓝莓上尉》第一次来到中国和读者见面。还记得去年美剧《西部世界》掀起的一阵口碑,而《蓝莓上尉》是唯一一个能将读者带到美国西部世界的漫画,正如独一无二的墨比斯。
发表文章42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01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