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诺贝尔和平奖,被不断定义的和平

作者:张星云

2018-02-07·阅读时长11分钟

68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9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0月7日,哥伦比亚波哥大的民众在围栏墙上插花庆祝总统桑托斯获得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 )

在哥伦比亚全民公投拒绝了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签订的和平协议5天之后,毁誉参半的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还是因“为结束该国长达50余年内战所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评选委员会因表彰“努力”而授予和平奖,并激励获奖者再接再厉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但有时事与愿违。作为代表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和平奖将近120年的历史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而随着世界和平的定义在不断变化,在近20年中,和平奖也变成了世界上饱受质疑的奖项。

10月2日,哥伦比亚人民在公投中以50.21%的反对率拒绝了政府与反政府武装9月26日签署的和平协议,全世界哗然,总统桑托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阻力。“全民公投并不是投票接受或拒绝和平,”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卡茜·库勒曼·菲弗(Kaci Kullmann Five)表示,“多数投票者选择了拒绝和平协议并不一定代表着和平进程就彻底失败了。”

今年的和平奖提名人数达到376个,其中包括228名个人和148个组织。为了保护提名人,在该届和平奖颁奖50年后,才会公布当年的提名名单。按照此前的推测,力主接收难民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平民化的改革派教宗方济各、“棱镜门”主角爱德华·斯诺登,以及曾经被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掳作性奴如今成为联合国特使的伊拉克雅兹迪族少女泰哈都在提名之列,此外一大获奖热门是叙利亚志愿救援组织“白头盔”。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34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芳香与权力

鲜花全球产业链调查

38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