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杜伯秋其人

作者:李晶晶

2018-02-08·阅读时长6分钟

108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9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清  黄均《秋林书屋》手卷

吴湖帆在1937年3月13日记载了关于杜伯秋这么一段话:“蒋谷孙偕法国杜博思来,是前日约观余藏画也。华语甚流利,对古画颇有根柢,与其他徒藉皮貌之外国商人完全不同,究竟是学者(伯希和弟子),非商人可比也。最爱王麓台画,此亦恐外国人中所仅见者,盖麓台画就国内画家尚不识其妙者居大半,况国外人乎?其根柢见解可想见矣。”吴湖帆对杜伯秋的评价甚高。

杜伯秋全名让·皮埃尔·杜伯秋(Jean Pierre Dubosc),也有称其为杜让或杜博思、杜伯思者。杜伯秋大学时受业格兰尼特(M.Granet)和派利亚特(P.Pelliot)两位汉学家,开始钻研亚洲文化。后娶大古董商卢芹斋的小女儿珍妮为妻。1929年杜伯秋抵达北京,以外交人员的身份就职于法国大使馆18年之久。他在中国的经历及1960年后对日本的访问更加证实了他对东亚艺术的迷恋。他主要将精力集中在中国书画与东亚漆器两大类别上。

由于对中国古代书画向来有兴趣,杜伯秋在华期间,与吴湖帆、张葱玉等名家多有往来。接触之下感觉都很不错,话亦投机,吴湖帆多有称赞,张葱玉也能与之“畅谈至晚”。张葱玉1941年2月19日记:“下午,杜博思夫妇暨孔达博士、王选青、孙邦瑞二兄来观画,因宴之于杏花楼。”可知当时杜伯秋与王季迁、孙邦瑞等书画鉴藏名家,以及来华研修中国古代书画,并和王季迁合编《明清画家印鉴》的德国女学者孔达,都已相识且有交往。后来杜伯秋离开上海北上之际,张葱玉还专门“为杜君作介绍书二,致韩慎先、徐石雪”。韩、徐皆为当年北方藏界艺坛的重要人物。别后不久张葱玉又写下:“杜博思自北平以文衡山为张伯起作《古柏图》卷印本见赠。”

文章作者

李晶晶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身体即精神

不止于健康的运动新浪潮

206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