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8·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68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寇毅
威尔第是一个喝着葡萄酒、吃着灌肠和面包长大的意大利北方人。他出生在小镇布塞托(Busseto,位于米兰东南140公里)附近的龙科莱村(Le Roncole)。父亲经营着特许卖酒的小饭馆。虽然没有竞争对手,但依然要在寒冷的冬天靠裹紧衣服才能熬过,如果利用柴火取暖,这个家庭会立刻入不敷出。
威尔第出生的时候,正值拿破仑与俄国、普鲁士、奥匈帝国的联军在莱比锡对峙。在此之前,许多意大利人穿着法军军服已僵卧于遥远的莫斯科冰天雪地上。1815年拿破仑投降,作为法国附属国的意大利王国瓦解,回到1789年大革命前的多个城邦并存的局面,直到1861年第二次统一。威尔第的一生恰与意大利走向独立的这段历史重合(他也爱读历史小说,推崇作家曼佐尼,他们两人的作品无疑都体现出了同样强烈的民族意识,威尔第后来为纪念曼佐尼写下不朽的《安魂曲》),不过威尔第打小的生活并没有受此直接影响,他很久以来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摆脱贫穷,学习音乐的动力也是如此。用父亲的话说,如果能在距离家乡6公里的布塞托的教堂里谋上一份弹奏管风琴的工作就谢天谢地啦!
威尔第这辈子有两个贵人。一是他的音乐老师普罗维西,另一个是父亲的同乡、香料和酒类批发商巴雷吉。前者是一个从米兰这样的大城市回到小镇的清闲派,他教授威尔第基础音乐知识,以及热爱自由胜过一切的精神。后者终生赏识威尔第的才能,资助他上学,并同意女儿玛格丽塔嫁给了他。但是威尔第的事业很不顺利,18岁时(1832年)雄心勃勃的他被米兰音乐学院拒绝,直到暮年作曲家依然对此耿耿于怀,因为它深深刺痛了一个业余的主要靠自学成才的当时没有取得任何成功的年轻音乐家的心。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