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江新世纪
2021-06-22·阅读时长4分钟
文章摘自《金庸传》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对他们影响至深的人物,而查良镛的童年有着一位特殊的玩伴,许多年后回忆起与这个玩伴一起度过的时光,他说:“那些事我永远忘不了。”为了缅怀这美好的童年,查良镛写了一篇文章并取名
《月云》,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月云》在《收获》杂志上一经发表,便在文坛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一篇怀旧散文,算是金庸的自传,但这又不单单是一篇自传,而是金庸企望通过月云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来诠释自己的创作理念。
月云是查良镛的小丫鬟,在9岁时便被父亲押给查家。月云刚来时, 头发枯黄,又矮又瘦。月云的父亲轻轻地扣了扣门,便有下人将其带领到查家正房,穿过长长又幽深的走廊,两旁堆砌着假山和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月云想到这里虽然宽敞宏伟,但自己毕竟是抵押过去做下人的,顿时便觉得异常委屈。
当时的贫困人家通常把自家女儿抵押或者卖给地主及有钱人家。卖和押是存在区别的,卖是将女儿一笔卖断,卖个一百到二百多块银元,价格的标准是根据人的样貌和聪明伶俐的程度。卖了之后,自家孩子便彻底成为别人家的下人, 洗衣做饭, 做些家务, 哪天伤痛病死主人家也不担责任。而抵押则是相当于向主人家借了一笔钱,约定十年以后还,到时就可以赎回女儿, 抵押的孩子在家中地位略高,如果不幸病死,主人家会承担一些责任。但不管是抵押还是卖身, 一般主人家都有权利把孩子嫁出去, 收取聘礼,因为即便是抵押, 在十年后一般穷人家也没有钱去赎回孩子。
来到查家,月云服侍的是查良镛。在查良镛的眼中,她总是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想必是缺乏安全感吧。月云本名叫学云,查枢卿听到这个名字后,认为和岳云的名字有些相似,那是岳飞将军的公子,怕冲撞了,便将其改为月云。
查良镛读过巴金先生有关批判旧社会家族的小说,对下层的奴仆有着一股同情怜悯之心。一次,查良镛让月云帮他拿一件瓷鹅玩具,月云打开了抽屉,拿出一只小瓷鹅放在桌上,动作小心,生怕碰坏了它。可不知怎么的,小瓷鹅的脖子上竟然出现了裂纹,再一动时竟然断裂开来,查良镛难过地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站在身旁的月云看到少爷这般模样,十分害怕,怕查良镛会因此而责打她,便在一旁哽咽地说道:“不是我弄破的, 不是我弄破的……”这时,少奶奶的赠嫁丫头瑞英看到了这一幕,便安慰查良镛:“这些瓷鹅上次买的时候,卖鹅的客人用胶水把开裂的地方给粘上了,当时没仔细瞧。”查良镛看到眼前的月云双腿已在发抖,可怜兮兮的样子,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停止了哭泣,擦擦了脸上的泪珠,站起身来安慰她道:“没事的,别害怕,小瓷鹅不是你弄坏的……”
从这以后,月云感受到少爷并没有欺负她,她也渐渐开始像玩伴一样和他玩耍,从初来时的害羞胆小到如今在少爷面前也完全没了下人的模样,反而能愉快地大笑。查家的生活比家里富足很多,月云来到这里之后,面色红润了许多,个子好像也长高了,一头原本稀松蓬乱的头发也变得顺滑黑亮起来。两个孩子经常一起在院子里追蝴蝶,一起在书房看书, 月云每天都去学校门前等他放学,听他讲龙山小学发生的一切趣事。时间久了,查良镛了解到,原来月云在家经常吃不饱饭,因为家中有父亲和哥哥要下地劳作,每次开饭前当然是男子先吃,等轮到她自然就没剩下多少了。由此,查良镛更加感叹穷苦民众的不幸生活。一颗众生平等无贵贱之分的种子开始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了。
每逢过年,查家总会准备各种口味的年糕,有桂花味的、玫瑰花味的……后来,查良镛经常把年糕分给月云吃,那是月云吃过的最好吃的年糕,甜甜软软的,查良镛看到她满足的样子,也很高兴。查良镛还会给月云讲故事,在讲到《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和猪八戒时,月云却说:“这些故事是胡编的吧,猴子怎么会在天上飞呢,猪怎么会拿犁耙呢?”查良镛看到她望着天空思索的样子,不由得笑出声来。
查良镛喜欢看巴金的小说,上面写着一个外国男孩和马戏团小女孩成了好朋友,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玩,像是少年时代最美好的感情,但最终却被家长拆散。这时候他会想起月云,有一次他做梦梦到和月云在湖边奔跑,月云发出了轻柔的笑声,他们看到池塘里有一群白鹅在戏水,脖颈一伸一缩的,像是在朝他们打招呼。
不知不觉中,查良镛习惯了月云的陪伴,喜欢和她待在一起的日子。那天,月云的妈妈来看望月云,妈妈临走时,月云依依不舍地扯着妈妈的裙摆,那留恋的眼神深深印在了查良镛的心中。查良镛将手中的拨浪鼓给了月云的小弟弟,从月云的遭遇中,他看到了世间并不全是快乐和满足, 也有不少悲伤和离苦。
查良镛的母亲徐禄在一次流亡中病故。查枢卿不能没有女人照顾, 于是经过媒人的介绍,月云被查枢卿纳为继室。她对查枢卿的子女视如己出,照顾得无微不至。
正是月云让查良镛看到了旧制度对弱小家庭及弱势人群的伤害,他开始思考众生平等的道理。在读了更多的进步小说后,他认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众生应该是平等的,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弱者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巨大的痛苦。与月云相识一场,原本的玩伴成为了日后的继母,这种身份上的反差或许会令查良镛感到不适应,但是这份亦友亦母的情感却是查良镛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未完待续)
发表文章33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910人
只提供更有价值的阅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