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琪
2017-05-12·阅读时长2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276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记者/李翊 摄影/蔡小川
从成都往北进入阿坝州,必经汶川县,汶川因此成为阿坝州的“南大门”。让阿坝人自豪的是,全国6个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中,阿坝州独中三元——九寨沟、黄龙和卧龙。这里的美景犹如世外桃源。
汶川人关于地震的记忆,除去这些年里偶发的小地震外,要追溯到30多年前。1975年底到1976年初,汶川曾成为重点防护地点。那时3个月内,每到晚上,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必须住防震棚。晚上有巡逻队戴着袖标,挨家挨户巡查。
“叠溪海子”则是大地震留给川西北更深刻的印记。长达10公里、一大一小的两个迷人湖泊,让多数人遗忘了它的形成历史。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茂县北部的叠溪镇曾发生7.5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6.1公里。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的地震下滑距离达500?600米。震后第45天,即10月9日,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入水中,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
近万条性命和一座顷刻被淹没的繁华千年古城,成就了“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
当2008年5月12日的灾难不期而至时,1万余人的映秀镇毫无准备。当地近些年热衷于建设,高速公路沿着半山悬崖铺展开来——从成都至汶川的“都汶路”,从映秀至日龙的“映日路”,从映秀往小金方向的路……很多人听到地震轰隆隆的响声,以为是开山修路或是推土机作业。越来越城市化的乡镇,几乎丧失了对自然征兆的敏感。
大地震摧毁了映秀通往外界的一切公路,虽然距离都江堰仅30多公里,但它成了一座孤岛。从地震中清醒过来的人们,来不及哭泣,本能地展开了一场生命大救援。孩子、邻居、同事、陌生人,任何存活的信息,都在无声中带给人们生的希望。
地震过去23个多小时,第一支22人的先遣部队在大雨和余震中徒步到达映秀。地震过去40个小时后,我们跟着寻亲的零散队伍,徒步10多个小时走到映秀,通过采访大量的生存者,试图重现这个悲情城市在自救中的感人史。
14点28分左右
在所有人看来,灾难都来得那样突然而平静。
当时,漩口中学高一(3)班班主任王志华说他睡午觉起来,准备穿好衣服去上课。漩口中学紧邻213国道,在进映秀镇的一个大平坝上。“天好像要下黄沙似的,雾蒙蒙的,发黄,我以为要下大雨了。”山区的天气向来多变,一会儿雨一会儿晴的,王志华并没有多想。

有严格作息时间的人们,对分秒的记忆更敏感。说来真是巧合,漩口中学一直是14点30分开始下午第一节课,可是学校考虑到:孩子们放学晚,回家复习后休息得很晚,初中毕业班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因此特意把下午课时间提前了10分钟。5月12日14点20分,第一天执行新的上课时间,刚过了几分钟,突然近处就传来“轰、轰”的巨响,王志华说,“感觉就像压路机在地面上压,地都摇晃了起来”。
初三(4)班的董晓洁和易彩霞对这种响声居然并不陌生,她们告诉我们,“学校总在建楼,门口的那块大平坝也要盖楼,压路机的声音我们都晓得”。可是脑子里刚这么想,瞬间对门的5层实验大楼垮了!几乎同时,教学楼也摇晃着整体向前倒去。原本在三楼的教室一下子滑到了二层楼的高度。“有地震,不要出来,躲到桌子下面去!”物理老师李盛哲大叫。等到过了十来秒,晃动停止了,李盛哲让孩子们赶紧往外跑。前几排的桌椅一齐向后压倒,坐在第四排的董晓洁说她被卡住了,跑出教室门口的几个孩子又回过头将她拉出。幸运的初三(4)班51个孩子全部跑了出来。
46岁的李文仙说她当时正在一楼给初一(1)班的孩子们上音乐课,地面猛地晃动了一下,天全变暗了,她大叫一声:“快跟着老师出来!”转瞬间整栋楼塌了下来,27个孩子也奇迹般地跑了出来。
一楼两个班的孩子完全跑了出来,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两个班毫发无损,4个班共110多个孩子安然无恙。
德阳人黄安兵告诉我们,他庆幸自己没有按时上班。这个30出头的小伙子,在四川省电力公司驻映秀的阿坝电力公司工作。12日吃过午饭,他跑去镇上的网吧上网。突然,房子晃了两下,旁边上网的一个人站了起来,四下看看,喊了一嗓子:“谁在放炮啊!?”几乎同时,所有人意识到了——地震!
网吧老板沈琴告诉我们,她和丈夫当时拼命想往外跑,“根本来不及,跑的时候被其他人绊倒了,只能捂着耳朵等死”。四周楼房垮下来的声音震耳欲聋,十来秒钟后,沈琴发现隔壁茶楼的桌子刚好罩住了自己。她慌忙扒开桌子,往街上冲。“地上全是人,每跑一步就有人喊:你踩着我的脸啦!你踩着我的鼻子啦!”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661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