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聃
2018-02-22·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3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14年11月,高圆圆出席香港“莎莎妇女银袋日”赛马活动,这项源于1846年的传统如今仍然保留
历史学家怀特的《中世纪技术与社会变革》阐述了一件有趣的事,书中说:想要弄懂西方历史的进程,真正重要的发明不是火药或者印刷机,而是马镫。马镫问世前,手持武器的骑手会从马背上掉下来,而双脚套上马镫后就可以稳坐于马背,于是出现了长矛。伴随着长矛的问世,又衍生了突击战等军事战术,一小股骑兵即可打败步兵部队。法国人马特认识到了这一点,建立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于是骑士——作为拥有土地的封建阶层就这样诞生了。如之后的历史所示,新的军事精英阶层进而孕育了封建主义。所以怀特的结论是:“一切发明中,马镫的发明是最简单的,而它对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却无与伦比。”这一推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英国历史评论》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史》分别在1970年刊登了两篇文章,怀疑怀特提到的战役结果是否因骑兵突击战术受到很大影响,交战双方是否有马镫等等。
马曾是表达威严的方式,在王室肖像画的类别中,骑乘像和雕塑占据了特殊的位置。骑手和马的姿势都遵循精确的模式:坐骑的姿势越昂扬,帝王的威仪越盛。雅克路易大卫的名画《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 )中,拿破仑所骑的战马就是扬蹄奋鬃的姿势。毕竟,从借鉴拜占庭艺术基督圣像的正面画法来表现天赋神权的帝王,到文艺复兴时期,王室肖像的重点从不在于追求形似,而是一种政治话语。比如,亚森特里戈(Hyacinthe Rigaud)为路易十四所绘制的肖像画中,那只“正义之手”的王杖就是权力的象征,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所绘的玛丽安托瓦内特与她的孩子们则呈现出母性的色彩。现代艺术家科海恩德维里(Kehinde Wiley)借鉴提香(Titian)、凡戴克(Van Dyck)等人的肖像画传统,将这种高贵的套路用于“流行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海报宣传上,通过庄严矜持的姿势和装饰华丽的背景来展现贵族的光环。
经过演习和编排,骑手和马共同成就了这门诞生于战场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王权服务的艺术。马术中,起源最早和如今受众最广的运动是赛马。1174年,伦敦马市上首次出现比较正式的赛马活动。13世纪左右,欧洲大陆刮起了赛马热,随着贸易格局的调整,赛马和英语一样扎根在了殖民的国家和地区。就像亚述国王喜爱的双轮马战车,赛马也一直受贵族们的青睐。英国王室是英国赛马和育马最大的庇护者,重大赛马活动的颁奖者多是王室成员。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是狂热的马迷,在其政治身份之外,他还是格拉斯一家专业杂志的赛马评论人。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