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一平
2018-02-22·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1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1月16日,北京的天空被薄雾笼罩
)
40岁的新爸爸戴赛鹰下定决心要重新创业,他要做一款功能更强大的空气净化器,为的是“保护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他在论坛上征集了700多个家长对空气净化器的要求,有些不免偏执极端,就像发烧友组装音响一样踏上了创业之路。今年9月22日,还没有正式产品的净化器参加了京东众筹,一个月的时间就筹到了1122万元,预售出了接近4000台净化器,夺取京东众筹第一名。
这背后是一群像戴赛鹰一样脆弱而敏感的父母,他们生活在大城市中,有着不错的收入和职业,却也背负着中产阶层努力争取更好生活的重担。以往,这个“更好生活”可能是一套房子,一部车子,一所还不错的学校,现在,洁净的空气肯定入选了指标的前三名。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你抬手划一下就能看到实时的AQI(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在移动互联时代让你躲无可躲。
只是,焦虑背后,我们对雾霾到底了解多少?即便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恐怕也不敢说已经胸有成竹。世界范围内看,曾经的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毒雾事件,虽然已经被全球的科学家反复研究,但处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却提供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研究样本。在这里,既有100年前的燃煤污染,也有50年前的机动车污染,还有今天的各种新型化学污染物排放。
发表文章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2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