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霾从何处来

作者:魏一平

2018-02-22·阅读时长22分钟

61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023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实习记者      张兰英   祝童)


( 10月16日,雾霾笼罩下的北京街头,戴口罩出行的人明显增多 )

“APEC蓝”试验

11月15日,北京启动供暖的第一天,这个城市告别了被人们津津乐道的“APEC蓝”,AQI(空气质量指数)破百。灰蒙蒙的天空又回来了,供热公司一排排烟囱冒出滚滚白烟,温暖和洁净,对这个北方城市来说,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促使雾霾天“回归”的,不仅仅是供热公司。由于这一天是周六,尾号不限行,加之APEC期间单双号限行的措施也已结束,被压抑的出行需求一下子暴涨,又要调休上班,全城的500多万辆机动车几乎全部出动了。下午17点刚过,北四环路上已经堵得水泄不通,短短10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半小时。已经有研究表明,越是堵车时,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尾气排放污染物浓度越高。

与此同时,经过两天的修整,北京及周边五省APEC期间停产、限产的1万多家企业和4万多个工地也陆续复工。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立水桥地区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环科院)门口又热闹了起来,每逢下班晚高峰,这里都会聚集20多个移动的小吃摊,其中以煎饼摊和烧烤摊最多。APEC期间,24小时不间断巡查的城管逼得他们暂时消失了,现在又恢复了烟雾缭绕、热气腾腾。所有这些,都会为雾霾的回归“助一臂之力”。在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孟凡看来,此次APEC期间所采取的减排措施中,机动车和燃煤排放固然关键,但社会面的控制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那些生活排放看似微不足道,但处处存在,且很难定量统计”。他的一位同事放假期间去郊区旅游,本想吃一顿农家饭,结果被告知农家乐也不许用柴烧火了。

文章作者

魏一平

发表文章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2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被它改变,我们如何改变它

118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