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若茜
2018-02-2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66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对于我来说,《宇宙》是黑色的,首先是黑色的;像被搅动的水流,充满漩涡、障碍、溢出的旁支流水,像一道黑水,冲走不计其数的垃圾废料,人注视这道黑水——注视它,被它卷走——人要努力阅读、理解,将其拼凑成为一个整体……昏黑的一团、恐怖、黑夜。黑夜充斥了强烈的激情、被毁坏的爱情。大概上帝是知道的……我觉得,《宇宙》的恐怖可以得到解读,但是不会很快。”波兰作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生前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最后一部小说。
“情节由枯燥无聊的事件组成,但是叙事者给这些情节带来了恐怖的氛围。”美国波兰裔学者艾娃汤普逊(Ewa M.Thompson)这样说。她认为贡布罗维奇关于这部作品的自我评价十分准确,并同样认为“《宇宙》是一部不易理解的小说,不是因为读者不能想象‘出了什么事’,而是因为实体事件仅仅是心理事件隐约的提示。这些提示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讨论,被表现为减缩的形式,是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物理性质的事实”。
汤普逊认为《宇宙》的核心议题是对人关于世界的种种判断和见解的质问。而《宇宙》叙事者描写的沃伊迪斯家庭则是人所设想出来的世界的换喻,是一个随意设想出的世界,关于所发生的事情有着无数种解释,而提出解释的那些人其可靠性又都受到怀疑,他们不仅无知,而且还迷失在各自的强迫性兴趣中。因其构成的封闭的思想链条,《宇宙》可以被理解为已十分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结构主义小说,正是人着魔于周围全然黑暗中的意义,链条才得以存在。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0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