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2 定义 | 青藏高原也是长城?

作者:赵现海

2022-01-06·阅读时长5分钟

11003人看过

02 定义 | 青藏高原也是长城?

15.8MB
00:0011:28

中国历史上,长城是长期延续的。这样一个延续,同样还可以在北宋时期发现。

我们长期认为北宋没有占据中国北方地区的山险,没有修筑长城,所以在抵御北方民族的时候吃了亏——因为没有山险,没有长城,北方民族可以长驱南下,把它(宋王朝)给打败。

但是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目前的田野考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到陕北去,就可以发现陕北的山和南方的山、和其他地方的山不太一样。陕北的山都是比较低矮的,是像黄土高原那样起伏不断的地形。因此我们坐车沿着公路走,会看到两边的山上有很多的圆形、正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的城堡。这些城堡有的是明代的,还有很多是北宋时期的。

甘肃乌鞘岭明长城(2021年摄,赵现海供图)

在我看来,这些也属于长城。虽然很多城堡没有由长长的墙勾连起来,不过它仍然依托了山形和周边的烽火台形成了一个立体性的防御体系,因此也属于长城的范畴。

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北宋的时候也有类似长城的建筑。我个人把北宋在陕北地区的堡寨也视为长城。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西夏在当时也修筑了很多城堡——不要以为修筑城堡进行防御是汉民族独有的一种防御观念、一种防御设施,它在历史上是普遍流行于各个民族的,包括匈奴、突厥和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

2020年我在武威挂职,武威凉州区的四坝镇就有一个很小的土夯夯——当地人叫土夯夯,其实就是一个夯土的正方形遗址。这里原来是匈奴右贤王修筑的一个城,现在只剩下一个遗迹了。

甘肃武威明长城(2021年摄,赵现海供图)

2021年7月我曾经到过青海,青海的西宁原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明代修筑的卫所城市,叫西宁卫,城墙是非常高大的,但是目前拆到只剩下大概100米,只剩下了一个北墙。很有意思的是,在北宋时期,西宁一带有一个西北民族建立的政权叫唃厮啰政权,这个政权在当地修筑了一个城,叫青唐城。青唐城目前也已经被拆得差不多了,但是它在西宁的南边还留下了一个南墙。所以(西宁)一北一南,汉民族和北方民族修筑的城交相辉映,非常有意思。

我们一说到长城,就认为它东起鸭绿江,西边到新疆,但西藏是没有长城的。西部比较接近西藏地区的长城,最远是到了青海。这一段长城是美国的探险家威廉·盖洛(威廉·埃德加·盖尔)在上个世纪初发现的。为什么长城一直修到青海,但不修到西藏?原因是西藏属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的地方了,山形非常险峻,没必要修长城了。

所以我们长城圈里有一个认识:长城中间所包括的山形,我们也把它当作长城的一部分。我们去八达岭看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长城的段落并不是很完整,中间是断的。比如下面是一道墙体,上面是一个高耸的山尖,山尖上修了烽火台、敌台,但墙体和烽火台中间的山坡度太高了,大概70度,这种地方是没有办法修长城的,修了也会塌掉,所以明朝人就没有(在这种地方)修长城。因此,在中间连接敌台和墙体的这部分山和石头就可以被视为长城的一部分。

八达岭水关长城3(2006年摄,赵现海供图)

西藏也有很多山的走向和长城的走向一致,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长城的一种延伸。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新观点。上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汉学家、长城史研究专家拉铁摩尔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这本书里其实已经谈到,西藏的青藏高原就是长城的一种延伸,没有必要额外修筑长城了。

欧文·拉铁摩尔(1900年—1989年),美国汉学家、蒙古学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自然的山形也是长城的一部分。明代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就充分地利用了山险和河流。

如果我们去过北京地区的很多长城,就会发现:长城以内的山坡度较缓,而长城以外的山往往坡度陡峻,甚至有90度。其实(这些山)原来并不长那样,而是长得和里侧比较缓的山是一样。明朝在修筑长城的时候,采掘当地的石头来修筑墙体和敌台,会把长城以外的墙体铲成特别险峻的角度,这样可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这是长城和地形结合比较密切的一个重要例子。

我们一直都认为清代是不修长城的。清代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是通过山海关打入的中原,因此他们认为长城没有多少用。但是我们通过很多田野考察和研究发现,清代仍然在北京以西修筑了很多长城,只不过不是大规模重修,而是进行了一些修补工作。

目前,长城学界有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柳条边”是不是长城。以前一般不认为柳条边属于长城。柳条边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把整个东北地区圈了起来,以防止汉人进入龙兴之地。清朝在辽宁半岛以南修筑了一个边墙,在上面插上了柳条,因此叫柳条边。它没有长城的各种防御设施,因此一般不把它看作长城。但在我看来,它的目的也是防止汉人越过它进入东北地区,它的作用跟长城是很相似的,视为长城未尝不可。

其实,围绕着“什么是长城”的话题一直有很多争论。那些以前我们认为不是长城的,现在都被慢慢划入长城的范畴中了。

敦煌鸣沙山(2008年摄,赵现海供图)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长期以来是不把“金建壕”当作长城的,因为金建壕是金朝为了防御北方的蒙古,在草原地带挖了一条沟,“壕”就是沟的意思。它的作用其实跟长城很类似,但长城是修筑一道墙,墙上面有敌台,外面有烽火台,而壕只是一条沟,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王国维先生,都不把它当作长城。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把它当作长城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作用跟长城相似,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金朝挖了这条沟之后,把土很自然地放到了壕沟的外面,以加强壕沟的防御。而且,金朝也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节点上同样修筑了敌台。所以我们现在去看金建壕,沟已经不是很明显了,因为风吹日晒、沙漠慢慢地把它给填平了,反而那些是外面堆出来的土看起来比较明显——如果去锡林郭勒草原就可以看得很明显。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把它当作长城了。

辉腾锡勒草原(2014年摄,赵现海供图)

灰腾梁山(2014年摄,赵现海供图)

因此,我们对于“什么是长城”的认识,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

我个人的感觉是,无论是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还是研究长城的角度,还是揭示长城文化带的角度,都应该把长城的形成进一步延伸,把中间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时期连接起来,把伴随长城出现的一些军事建筑视为长城发展脉络中的一员。在那些没有大规模修筑墙体的时期,我们可以把当时修筑的一些军事建筑(比如城池、城堡)纳入长城的范畴。还有那些类似长城的壕沟、柳条边,甚至是一些城堡和山形,也可以被纳入长城的范畴。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长城理解为一个中国历史上连绵不断、一直保障着中华文明、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伟大军事建筑。这种观点才比较全面。

以上就是本讲的全部内容,其中涉及到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大家可以在文稿查看,谢谢。

欢迎转发分享

一同走进了不起的长城

文章作者

赵现海

发表文章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明史研究室主任。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长城里的中国

探寻中华文明的“生命线”

3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