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日本要雇佣美国的“猛禽”?

作者:宋晓军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4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7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7年2月18日,一架美国F-22战斗机在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美军基地着陆 )

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月11日下午从中国国家主席那里确认了J-20的存在并首飞的消息两天后,他就开始在东京向日本推销美国的F-35、F-18E/F、F-15ES三款战斗机。而此前,这三款飞机的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门和波音,已在日本再现了改编自女作家山崎丰子的名作《不毛之地》剧集里争夺日本战斗机市场推销战的场景。有意思的是,尽管现实中伊藤忠商社里并没有像影星唐泽寿明扮演的那个与美国军火商斗智斗勇的帅哥,但美国死活不卖给日本想要的F-22“猛禽”而强行推销另三款战斗机的举动,倒是让人产生了一种幻觉,即如今日本政府的决策者更像《不毛之地》里那个帅哥那么睿智。当然,这种幻觉与多年来日本与美国在战斗机上的纠结有关。

从上世纪50~70年代中后期,日本先后自美国引进,以许可证方式生产了F-86F、F-104、F-4EJ和F-15J战斗机。但随着1975年美国兵败越南和经济陷入困境,日本产业巨头在经济快速腾飞的光环照耀下,再次产生了上世纪50年代,也正是《不毛之地》剧情中展现的那种自行研制战斗机的冲动。1975~1980年,日本最大的军工企业三菱重工在防卫厅、通产省的支持下,开始了代号为F-X全新型战斗机的预研并组建了相关的技术队伍。1984年,在日本防卫厅公布的5年防卫中期计划中,透露了新代号为FS-X战斗机的设想。当时出于与其他省争取财政预算的目的,防卫厅和三菱重工对FS-X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并夸大了其性能。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美国国会的反弹,包括参议员约翰·丹佛斯(John Danforth)在内的一批航空产业利益集团在国会的代表,借助日美贸易摩擦开始大吵大闹,致使里根政府不断向日本施压。面对美国政府的巨大压力,日本首相中曾根终于在1987年11月宣布,在美国通用动力生产的F-16战斗机基础上与美国联合研制FS-X战斗机。一年后,美日双方正式签订了共同研制的备忘录和合同。合同规定,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等企业作为日方成员按出资额度计算负责60%的生产量,通用动力、通用电气等企业作为美方成员生产余下的40%,飞机的核心部件发动机将采用美国的现有型号由日方以许可证方式生产。

很显然,后来日本各界政府的人不仅对此事不会忘记,更不会忘记的是1985年美国人把日本首相拎到纽约广场饭店逼迫日元单方面升值十几年后,FS-X(最终型号为F-2)的研发费用从最初的1650亿日元攀升到最终的3400亿日元。同时,日本学者认为,联合研制并未使日本在提升航空产业和获得关键性技术上得到好处。其实,不管日本是在与美国联合研制战斗机,还是在日元单方面升值上亏了还是赚了,这两件事情只是宣告了一个事实:一个由美国驻军保卫的国家是没有资格独立研制先进战斗机和谈论金融政策独立的。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功夫,在何处

功夫想象与现实遭遇

90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