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4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钟师傅
“四十不惑”对很多人不适用,至少对于惠斯勒是这样的。38岁那年,为了一些酬金大玩拖延工期的把戏。1875年,41岁的惠斯勒为了一句本是幽默的玩笑话,居然把约翰·拉斯金告上了法庭过了一次堂,据说还将王尔德也拖下水。结局让人颇感意外,惠斯勒在法庭上机智敏捷的答辩为自己赢得了10便士赔偿金的诉讼,却为此支付了一半的诉讼费而复又变得囊空如洗。与德摩斯梯尼相比,惠斯勒的官司简直就是在玩过家家。当初是为了从监护人手里夺得自己应得的遗产,德摩斯梯尼才决心学习演说和雄辩术,历时好几年终于财名双得。可见嘴里也自有黄金屋。
苏秦可是为他人谋国。六国的相印都揣在自家一个人的口袋里,所到之处无不礼遇,估计那会儿的苏秦已经淡忘了当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境况了。按照现在的说法,苏秦的青春叛逆期过长,直到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才想到自己应该谋求富贵。第一站的秦国没理会他,接着赵国也懒得答理。换做一般人就会心灰意冷了,成功贵在坚持,果然,燕王成了发现苏秦的伯乐,忽悠得燕王愿意倾国相从,“合纵”之术才得以推广。携带锋利的宝剑,凭着一张嘴巴往来于列国之间,而他背着那把大剑的姿势也被历来的武术家所再深化,梁羽生和金庸笔下的许多侠客都会“苏秦背剑”这一招。
战国时期是首律感雄浑结构厚重的词,苏秦唱前半阕,而他的师兄弟张仪则领衔主唱后半阕,都是靠嘴巴安身立命。苏秦念旧,对张仪颇为提携,而张仪也只是在苏秦死后才把自己的主张付诸实施,最终他的“连横”瓦解了苏秦的“合纵”。做到这点想来算是知恩图报,但是睚眦之恨也是必报的。当初被楚相国冤枉偷了玉璧挨一顿打,被打后神志模糊但不忘关心自己的舌头在不在:舌头才是他生存的资本利器。等掌了秦国大权后旧事重提,赤裸威胁。要是能够知晓未来,估计楚相国决计不会让张仪就那般轻易地离开,至少得灌他几口忘情水,自己顺便也服几粒后悔药。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