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空降兵与大飞机

作者:宋晓军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123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8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5月16日清晨,汶川映秀镇,成都军区救援人员把伤员抬上直升机 )

“为什么空降兵不能在汶川降落?”这是5月12日14时48分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不久后不断有人向我提出的疑问。每当这时,我就会先让他们看3张图:一张是Google Earth上汶川附近地域的地形图,一张是横穿龙门山脉构造带的高程剖面图,一张是岷江水系河流纵向剖面图。从这3张图上可以看到,地处龙门山构造带主干断裂处的汶川县城三面被4000米左右高山包围,汶川至成都平原仅50公里的水平距离上,高程差在3000米以上。

尽管起源于“二战”的空降作战实现了很多军事思想先驱穿越敌方正面坚固防线直插敌后方的梦想,但由于受自然和敌方防御部署等条件的限制,空降作战仍然是战损率最高的兵种。为了降低伞降作战的战损率,各国的空降部队都尽量在技术和装具上下工夫,以减少伞降人员的滞空时间和着陆后的散布面。一般的标准是飞机以300公里/小时左右的慢航速进入空降场,在高度800~150米上实施伞降。美军的标准是飞机以240~290公里/小时的慢航速、在高度270~150米上实施伞降。

具体到这次汶川救灾,即便不考虑空降场地障碍、气象、余震对机上探测和通信设备干扰等条件的限制,用固定翼大中型飞机从南向北进入汶川县城上空实施哪怕是时间很短的常规伞降(跳伞间隔0.6秒),飞机的三面都将是水平距离1000米左右、高度在2000米左右的山峰。这时飞机要想转弯按原路返回显然已经没有纵深了(苏军的标准是转弯返回的纵深为7000~1万米),因此飞机只能向前或向两侧爬升。而面对三面水平距离仅有1000米甚至可能不到1000米的山峰,特别是刚刚以慢速完成伞降作业后,飞机要完成2000米以上的爬升或侧转爬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气象条件允许后只能在汶川实施直升机机降。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生命高于一切

汶川地震举国大救援

82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