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刚
2022-12-12·阅读时长4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傅刚,欢迎和我一起走进山水世界。今天我来讲山水诗以及山水诗的产生。
我们知道山水诗的起源,它的发生知道了,那么大家怎么样来表现它?山水诗是美吗?它美在哪里?怎么样去理解和体会?
我们说六朝诗人,六朝是一个历史概念,也就是指的东晋以后,南朝这一段,通常我们讲的南朝叫六朝,那么山水诗是由东晋发生的,但是东晋早期我刚才讲了是以玄言的形式发生的,所以这个时期文学史上会说它就是玄言诗。
玄言诗的意思是它虽然有山水,它的目的是体玄的,是表达玄理的,那么真正的重心都放在写山水的时候,要晚到东晋末了。所以东晋末年,山水的成分渐渐地取代了玄理的表达,大家用山水来体现,慢慢的目的转变了,大家更加欣赏山水之美,在诗歌里面它的比重就增多了。客观描写山水,就成为了诗歌的主体,这才标志着山水诗真正成为一种题材。
文学史上经常使用刘勰《文心雕龙》的一句话,他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从大的视角上去看,这话说的不错,因为玄言诗退了,山水诗出现了,但其实山水诗本来是从玄言诗当中一点点发展出来的,所以对他这句话的理解不能够理解为庄老告退之后,才出现山水,不是截然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可以理解为玄言诗人在活动和写作当中,作为体玄的山水,逐渐变为独立的审美物体,玄理则退居到次位。玄言诗人一开始的体玄、悟玄的目的,渐渐就转为对山水美的纯客观的欣赏,是在过程当中出现的,山水诗建立的。
那么这样说来的话,如何跟玄言诗切割?也就是说文学史上大家会认为谁是最早写作山水诗的呢?
南朝人大致上的看法相同,是认为东晋末年的两个人,一位叫殷仲文,一个叫谢混。比如说南朝有一部史书,檀道鸾作《续晋阳秋》,在叙述了玄言诗的发展过程之后,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至义熙中,谢混始改。檀道鸾认为谢混的写作改变了玄言诗的面貌。
在这之后的沈约,沈约是南朝著名的文人,是历史学家,也是大臣,他写有《宋书》。这个《宋书》就是现在我们用的二十四史里面的《宋书》,里面给很多人列传,其中有谢灵运的列传,在谢灵运传的后面有一个论,他就说“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殷仲文开始改革、革除了孙绰、许询的玄言之风。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年号,这个时期正是东晋玄言诗昌盛的时候,说谢混出现以后,改变了太元这个时期的玄言的面貌。
▲锺嵘《诗品》
锺嵘《诗品序》也这么说,锺嵘是南朝齐、梁时期的人,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主要是写了《诗品》,和刘勰《文心雕龙》可以说南朝文学理论的双璧,在《诗品序》里面他也说“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谢益寿是谢混的小字,古人有名字、小字,另外还有号,这点大家以后读书会知道,古人在称别人的时候,有的称名,有的称字,有的称号,还有称的官。比如说谢灵运,他袭封康乐宫,所以有人还很喜欢称他谢康乐。几家描述都充分肯定了谢混改革玄言的功劳。
东晋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成立了,但是山水诗能够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题材,一定要需要一位伟大的诗人出现,这就是谢灵运。文学史上往往会称它为叫大谢,为什么叫大谢?有大谢就有小谢,下面我还会讲谢脁,谢灵运称为大谢,谢脁成为小谢,都是伟大的诗人。
▲文徵明《空山夜雨图》,纸本水墨,明,71.6 × 32.4 cm,现藏于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
谢灵运公认为山水诗的创立者,并不是说他是始发者,而是让山水诗成为影响巨大的诗歌流派和写作的题材,是由于谢灵运。谢灵运的山水诗备受推崇,南朝人对他也推崇备至,当然谢灵运自己也很自负了,大家很惯常讲的一句话,才高八斗,所谓“八斗”就是谢灵运说的,谢灵运讲天下之才有一石,他说曹子建独占八斗,剩下两斗谢灵运他很自负,我占一斗,天下人占一斗,所以他是很自负的人,但他的诗,他的山水诗的确是写得好,被当时的人夸赞为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芙蓉就是荷花,好像荷花刚刚开放的时候,清新自然可爱。这话是鲍照讲的,鲍照是谁?是比谢灵运晚一点,南朝刘宋时候也是成为大作家的诗人,他也无比夸赞谢灵运,说他的诗像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我在书里面曾经说过,谢灵运他是具有超出时代审美能力的大诗人,为什么他伟大?他的观察和写作的能力,审美的能力是超出于一个时代之上的,他对山水审美特征的认识,对山水美独具的艺术感受力是无人可比拟的。
从古到今大家都这么推崇他。清代有个人叫吴淇,说谢灵运是慧业文人,慧是智慧的慧,这是佛家的用语了,这慧业就是谢灵运对山水美的独特认知和无人可比的表现力。我理解这个慧业,他的那些“初发芙蓉”的诗皆非人力讨巧而得,所以自然而然,自然可爱,我这里面这个话放在南朝里面是有它的用意的和背景的,因为南朝从刘宋以后开始极力推崇那种工巧的、雕琢的字句,而谢灵运这样的一些山水诗被夸为“自然”,非人力讨巧而得,他的天性当中对美的特殊的领悟是别人不可及的。
当他这种内在的审美的特性,美学来讲,审美特质跟山水外物融合的时候,也就是人和物的审美特质互相碰撞结合的时候,因为客观美,它美在哪里?有它的本质,有它的内核,这个内核和人的内在的审美的本质相融合。在这样的时候,作为诗人,他的“初发芙蓉”的诗就诞生了。在这样的山水诗里面已经投入了诗人的生命创造的全部的热情心血。所以这样的诗歌它的形象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按照理论术语讲,它是充满了艺术精神,自由精神的那种真实。很多自然景物它是美,人人都知道美,但是很多人,第一,他体味的有深有浅,对这种美他抓的是不是准确,他体味是不是真正的美的特质。第二,他能不能够表达出来,准确地描述出来,能够都达到,那就叫做真实。这就是谢灵运山水诗的本质。活泼、生动、个性化,使得他建立了难以超越的山水诗的传统。
走进山水澄明之境
感知天地万象世界
发表文章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台湾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代表著作有《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昭明文选研究》、《文选版本研究》、《萧统评传》(合作)、《<玉台新咏>与南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论稿》等。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