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2 天黑得很慢:老人生活中的内圈、中圈和外圈

作者:王一方

2023-06-15·阅读时长7分钟

14668人看过
人为什么会老?怎样才算老?何时可以进入老?这样的话题其实每个人都在思考。一起听王一方老师讲述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衰老,向衰而生,出生入老。

1.2 天黑得很慢:老人生活中的内圈、中圈和外圈

18.8MB
00:0013:40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一方老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著名作家周大兴老师最近写了本书叫《天黑得很慢》,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这本书揭示了我们今天社会衰老并不是陡然发生的,它是个体生命在一个阶段当中经历了一段非常复杂的、积累性的、跟着时间相关的一个身、心、设、灵转还过程,我们经常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今天很多老人都在讲,好像没有觉得自己老,因为老是一个什么过程,每天变老一点点,其实老还是有个概念叫“过山车”概念,就它时好时坏,忽高忽低,甚至还有人在中间出现转环,他白发突然转青了。

所以对老年生活的体验,其实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我们整个社会要破除这个一种概念,就是老人是负担,这个观点有两个支撑点,第一个老年人不生产了,不去工作了,他只领养老金。如果有些老人在70岁甚至80岁还在工作,还在生产,他就不应该是负担。

另外,老人成为负担,他不能够自我自理,需要别人来帮助照顾、照料、照应,实际上老人是不是负担,其实也不完全是,我们今天很多互助养老,其实老人之间可以相互照应、照顾,即使进入了中老或者深老的阶段,也不完全是一种负担。还有我们讲的代际交流,我们这些老年人帮着家里来照顾孙儿,照顾外甥女,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一种代际照应。

但是我们今天要树立一个新的概念,就是老人其实是财富,因为老人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那这份阅历本身是一种财富,这种阅历可以启迪我们人生,我们经常讲每一个老人都是一部人生的大书,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其实是通过这些经验的总结,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把老人的这样一个社会的身份,作为我们今天衡量老人是否接纳衰老,或者是能够顺应衰老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怎么来看待这个关系?其实老人的社会情感是有规律的,他有一个社会支撑或者是一个情感支撑的网络,比如说内圈,也就是他的个性,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个性,他的个体的自我态度,包括他的健康,他的活力,他跟环境的关系,他的这一辈子积累的财富,包括财务自由,甚至他对生活的热爱,另外他在娱乐方面有什么爱好,喜欢钓鱼,喜欢唱歌,喜欢摄影,喜欢旅游,这些东西都是构成他的老年生活的丰富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第二个就在中国很重要的是家庭生活,我们把它叫中圈,家庭生活首先是家庭的构成,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都是小家庭的构成,孩子都独立居住,不跟老人在一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叫四代同堂,一个大家族,这样的话就有很多产生了很多所谓的家庭链接,这种家庭链接里面当然有一部分是亲密关系,也会产生一些嫌隙,甚至有一些矛盾,比如婆媳关系。总的来讲,这种家庭关系的稳定性是整个老龄社会和老龄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然里面的变故因素也是影响衰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些人突然一下就老了,为什么?他丧偶了,或者白发丧子了,或者是孩子犯罪被抓起来了,一夜之间就让这个老人变得非常衰老。

另外还有外圈,就是我们讲的社区,比如老人在工作时候的社会身份,比如他是一个公务员,或者他是一个企业主,他有他的活动半径,有他的生活半径,他有他的交往密度,每天在单位上可能有多少人访问他,或者说每周有多少饭局,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测量出来的,这都取决于他的身份地位,他的身份地位越高,他的社会支撑的网络的开放度就越高,它的密度越高。

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一些是属于亲情的这样一个关系,比如说宗亲会,比如说一些宗教团体也增加了很多机会跟参与度,这种关系最大的一个变故就是这种关系出现悬崖式的变化,比如说退休以后,他原来每一天有10个人访问,向他请示工作,结果退休以后就没人找他了。

我到一个将军家里去,发现很奇怪,将军家里房子比较大,楼上楼下,他家里还有作战室,还有摆着作战的沙盘,他家里人进来要喊报告,他那种惯性永远存在,他作为将军的惯性还存在,他希望维持这一种这种惯性来保持这种关系的强度。当然这种强度可能更多的不是为了支撑他的那种所谓身份,而是一种照顾的模式,就是为了照顾他的心态来扮演来访者和部下。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今天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努力来再现他的圈层,让他的圈层能够慢慢释放或者有一个过程,而不是突然往下掉。当然还有它的反面,就是老人除了进入一个圈层缩小以外,他可能还进入一个出圈层的侵害,我们叫虐待老人。一个人过去是一个非常受尊重的人,结果现在到哪都受挫折,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给予老人的伤害,他过去是一个风光的、幸福的、和谐的老人,现在变成一个被嫌弃的、被抛弃的或者被虐待的老人。

这种虐待的话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就是身体的虐待,比如一些保姆在家里虐待那种失能的老人,去掐他、去打他。另外还有一种心理虐待,就是故意不理他,故意给他制造一些麻烦,故意给他一些心理的刺激,你过去如何好,今天你还可以那样,用这种落差来刺激他。还有把他的经济锁定,老人本来是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的,结果把他银行账号把控,甚至像有些子女把他父母的财富转移。

还有一种冷暴力,忽视、冷漠,当这种东西表现在哪里?我们讲的圈层里面一种在家庭当中,就是我们的家庭成员在照顾过程中的共情浩劫,久病床前无孝子就这个概念,子女长期照顾老人就觉得烦了,他觉得他没有得到任何补偿,都照顾10年、20年了,最后他就用虐待老人来获得一种心理平衡。

另外,还有机构歧视,我们有一些养老机构里面的文化不大好,两面人,比如说检查的人来了,他就做得很好,结果没有检查或者家人没有来,护工在没有监控的地方虐待老人。

所以老人在今天的这种状态下,要尽量维护自己的自助能力,只有在这种自助能力保持的比较好的情况下才有尊严,所以我们讲尊严的问题本质上是个自助的问题,老人的自理能力大概分4级,第一种是完全自主,第二个是部分自主,第三个是部分他助,最后一个是全委托,如果把全委托的和他助的阶段尽量地压缩,让自助和半自助尽量地延长,我们的老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就高很多。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AI技术,大家知道人工智能现在发展非常快,既然人际关系有这么多的麻烦,我们可不可以通过AI替代,全世界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其实AI和人工智能的全面介入,与今天的长寿社会其实是高度契合的。在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有全自动的护理机器人,他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体力活,一部分的心理抚慰的活,比如说要翻身,比如说要吃个什么东西,或者是要端茶倒水或者换衣服,甚至帮你洗澡,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完成,甚至还有你的心理需求,比如说我想听什么音乐,他可以根据你的爱好来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甚至有一定的智能化,可以跟你对话。

另外他还可以做生命回顾,他知道老人是恋旧的,喜欢往回看,当然我们刚刚讲到老人他不会永远生活在灰色的气氛当中,他希望用他以往的那种玫瑰色的生活把他拉过来去冲淡今天的灰色生活,或者说我们即将面临死亡黑色,这里面我们讲的叫调色板,就老人需要这块调色板。

这个调试板通过身边的亲人是最好的,因为亲人比较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可能走进他的生活,但是现在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其实都可以做,只要有足够的信息,把老人的生活阅历输入进去,他就可以跟你去对话。如果你是个军人,他可以按军人这个频道跟你讲,你曾经参加哪些训练,甚至参加过哪些局部的战争,但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他可以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给你去回顾企业的发生、发展,甚至出现什么危机,如何战胜危机,可以给你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把亮点归纳出来,让你觉得很自豪。

所以人工智能包括像虚拟技术这一块,其实给我们的老龄生活会带来很多的希望。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是不是未来的碳基生命将会被硅基生命取代,那么,我们的死亡恐惧就会消除。

如果死亡恐惧消除,我们衰老的质量、衰老的程度和衰老的进程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因为某种意义上讲,很多人怕老其实是背后那个东西在牵引,他是怕死,什么叫“怕”?怕就是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白,就是我们讲心里一片空白,如果告诉你,你的生命将来用这个算法的形式可以再现在 AI当中,再现在信息技术当中,其实你的肉身消亡的话,你的生命形式还是存在的,你仍然可以做演讲,你依然可以写文章,教师仍然可以实现教师的职能,还可以给人家授课,还可以展现你的社会形象,这样的话,对于未来就没那么恐惧了,未来就不再是灰色和黑色的,这就是我们讲的AI技术,可以让我们来实现今天的对未来的期许。 

当这个过程中,AI还可以安排很多属于老人的传统节目,比如说口述史,就是很多人生活经历很丰富,可以用口述史的方式让他来建构自我的那种完整性,另外还可以让AI帮助老人书写人生传记,就是通过写传记,现在也是一种疗法,叫传记疗法,这样的话,就使得这一个人在回顾人生当中获得一种力量,获得一种尊严。这就是我们讲的尊严,其实是在我们的护老和助老的过程中,通过尊严疗法这么一个形式来实现的。

将来人工智能全面介入以后,是不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人就口述就行了,AI可以帮你形成一本传记,可以把你的老照片找出来,正配好图,然后形成一个有图的传记,老人在最后那一刻应该就是很高兴,或者把你喜欢的音乐、喜欢的艺术作品整理出来,变成一个妈妈喜欢的歌、爸爸喜欢的艺术作品,或者把你一生当中崇尚的一些生命智慧,整合起来叫某某的智慧,这样的话,其实我们可以创造很多让老人有尊严的一些节目,有了这些节目以后,老人就不觉得自己老是非常可怕的。

走进生命哲学课

学会如何珍视生命,好好告别

文章作者

王一方

发表文章4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8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王一方·医生不曾告诉你的生命哲学课

如何面对衰老、病痛和死亡?

2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