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一方
2023-07-04·阅读时长5分钟
总的来讲,我们现代生活对于助老的一些设施还是越来越多,包括像助老的一些团队,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助老的志愿者队伍。
所以我们今天独生子女以后,一个独生子女家夫妻是照顾不了他自己的老人的,是需要社会帮助的。你可以算一下,我们今天一对独生子女夫妇,男方有父母,有爷爷奶奶,有外公外婆,多少人?六个老人。女方二十几岁,同样有爸爸妈妈四十多岁,爷爷奶奶六十多岁,外公外婆六十多岁。一对夫妇十二个老人。
最近有一个照片,一个年轻人的左边住着父亲,右边住着岳父,这还仅仅是住一边,是吧?你看一边手拉着一个,这边跟这边。你在医院你怎么照顾?所以我们今天的医院的志愿者系统,包括我们社区的志愿者系统,包括我们社区的服务系统,怎么去设计我们今天人口的倒金字塔?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以后多生一个还好一点。独生子女的倒金字塔问题,我们怎么来解决?这是社会要拿出方案出来的,而不能光靠我们每个人。
但是对于老人自己一定要少给社会添麻烦。所以少添麻烦就是你过斑马线不要冲锋。你冲锋也许倒在斑马线中间,你上公交车最后台阶,你要小心下,小心上,或者你吆喝一声“我还没下呢”,是吧?让司机有个提醒,不然司机以为你下了,结果你那一脚没迈下去,司机这个车往前走了,你这样摔下去了,是吧?所以这里面上我觉得包括看病,你要找你熟悉的、跟你了解情况的社区的全科医生,而不要动不动去跑到协和去找专科医生。这都是我们讲自我的一种,或者我们姑且叫攻略。然后你自己怀旧,自己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自己起码在家里建一个片库,是吧?而且我觉得老人还要有学习能力,至少你不能在电脑这方面脱节,是吧?你要买、要会用新电脑,你必须要会用新手机。这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自我意义系统:“我会玩手机”。像很多老人当时说他可能玩手机,以后就喜欢购物,多买一点,就买了些不作用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学费,也不要去指责。好多人讲老人你看就贪便宜,是吧?玩智能手机买了很多不作用的东西,包括我们讲老人买保健品。我是持开放态度的。虽然有些保健品是没有什么用的,但是保健品总的来讲,它是一个心理的呼唤。对他来讲是一个意义系统,就是“我可以延缓衰老”。当然这里面也有些是陷阱,比如说花很多钱,结果是骗子。但总的来讲,有些保健品它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它至少是一个安慰剂。什么叫安慰剂?叫做“假药增效”。就是说这个药没有效,但是他老人吃了有效。为什么有效?它激发他体内的免疫力,激发了体内的自信心,激发了那种“我吃了药我就好了”的信念,“我明天跳广场舞,我就潇洒了”……他有这种暗示,甚至他有一种自我的荣光、荣耀,这种东西是有意义的。你不能说去拿分子生物学去看,这个药对老人没有修复作用,没有帮助作用。而且我们今天这种“单一因子”去考核一个药,其实也是错误的,尤其像是中药。它好多成分,甚至还有杂质,结果它可能主要的成分没有用,它的杂质有用,是不是?他只要感觉到有改善,我们就应该承认有改善。而不要拿什么分子药理学去分析那个药有没有效果。
因为老人的药理学,我们经常讲的是文化药理学。老人的药理学不是一个纯粹的生物药理学。为什么是文化药理学?它这里面有很多文化社会心理因素。我就觉得这里面其实,老人是孤独,老人缺的是那种身心的这种眷顾。如果有人来眷顾,当然说我们不鼓励那种所谓的去欺骗老人。老人愿意贪小便宜,其实老人其实也不完全是贪小便宜,他其实心里清楚,是吧?你天天来陪我,天天来找我,甚至还给我洗脚。你看现在买保健品都给老人洗脚,我儿子还没给我洗过脚呢。这其实是我们在这买服务。当然你让他真的去买一个洗脚的服务,他也不愿意干。这是我们今天是很悲哀的。你完全可以花一百块钱去买一个人给你洗脚,他觉得那样太亏了,他一定要买一个三千八的保健品,然后在家里吃,吃了又觉得有效。
如果是生命到了最垂危的最后半年,我们把它叫做临终期,或者叫生命的最后阶段。实际上就是死前半年,在这个阶段上我觉得应该顺应死亡。如果仅仅是一些小病,仅仅是家人害怕,比如像阿尔茨海默症,像这种情况其实家人有非常的沉重的十字架。
最近有本书叫《生别离》。这本书是一个企业高管写的。他财务上没有问题,但是他主要精力上很难。他妈妈大概一共患有15年阿尔茨海默症。而且中间折磨就很折磨人。她的认知障碍包括很多东西,在行为规避,你想到她这样干这样她不这样干,她拧着干。像这样情况下,首先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一种亲情的爱来支撑着,做到一个主旋律。但这里面如果说要选择放手的话,选择放弃的话,或者选择那种慈善助死的话,那必须是癌症晚期,无可逆,包括生命的衰老到了最后阶段。那种阶段你是可以做这种选择的。一般情况下是没有这种可能做选择。但是这个里面要寻求社会支持,寻求自我的调整,不然的话家人也会产生这种共情浩劫。他没有办法支撑了。我这边要工作,这边家里还有孩子。因为中国人一个很大的东西就是他的爱是往下传递的,不是往上传递的,是吧?就是我们讲的是不是舔犊之情,是讲对自己的孩子,是吧?啃老是对上面。为什么有些人希望老人活着,它其实是一种啃老的东西。
现在这个社会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经常讲“父不慈,子不孝”,是吧?包括我们讲“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方面,我们要检讨家庭支持系统作为晚辈的责任,你有没有爱,有没有责任,有没有担当;另外也要检讨作为长辈的,你父是不是尊,是吧?
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很多财富效应,创造很多财富英雄,重新去资产重组,或者重新去建构。结果这种情况下就有很多的家庭悲剧,是吧?我们讲这里面两个,就是整个社会,你欠了账终究是要还的,当然我们还是要讲血缘的爱。因为中国人血缘的爱,血缘的这种纽带是中国文化很重视的一个东西。但这种血缘的东西现在已经被金钱冲得七零八落。你看像我们到最后一刻开家庭会议,最开不拢的是多子女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反而好开。因为他一个人就承担责任,他必须要做决定,多大的苦他要承担。多子女就存在很多问题:财富分配不公,跟父亲和母亲的情感的距离,有人近有人远……所以这里面是很难统一。同样的血缘,有人根本可以不管不顾,是吧?有些人根本就是不离不弃。所以这个社会已经存在一个多元化的状态,道德多元化,是吧?这种生存样式的多元化,你造的孽你就得承担,或者说我们整个社会的这种唯利是图的这么一种心态,精致的利己主义,不光是在社会,而且在家庭关系当中也有很多体现。
走进生命哲学课
学会如何珍视生命,好好告别
发表文章4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8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