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小英
2023-11-13·阅读时长6分钟
如今我们无论是孕育、生产还是养育、照料,所有这些母职所要做的这个事情,对现在家庭来说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女性所要承担的,而是变成了一个全家总动员的话题,对吧?就是家里生不生孩子,当然主要是可能是两口子自己来定,对吧?但是很多父母他都是介入的,但是他们大部分并不能够左右他们孩子是不是愿意生育。他只能起一个辅助的作用。他会说你们生下来我们会帮你来带怎么样。而对于整个家庭来说,现在生育成为一个需要衡量协商的一个重大的决策,而不仅仅是说女性自己所生与不生的这样一个二选一。同样作为母亲说女性是否做母亲,怎么做母亲,什么时候做母亲等等……所有这些事儿也成为了女性需要慎重考虑甚至讨价还价的事情。
所以我们现在甚至听到在谈朋友阶段,女孩甚至有女孩子跟男朋友在由于生育与否的事情谈不拢,然后最后分手,这样的故事也非常多。也就是说婚姻和亲密关系中现在包含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那么生育和养育本身给男女两性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不一样的。由于这种不一样,所以从结婚到生育都变成了一个需要重新讨论的事情。这样的话就谈到一个这些年来网上非常流行的一个说法,大家可能也都听说过,叫做“不婚不育保平安”。
不婚不育保平安,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说法,是吧?最早可能是一些网络女权主义愿意去传播的一个东西,但实际上它为什么能够在大范围内流传下来?我觉得说明它这说法说到了一些女性的痛处,是吧?因为最早可能一些女性对不太乐观的婚姻境况,它只是一种调侃或者自嘲,但是因为它确实说中了女性在婚育状况下面,她要面临的一些风险,也说明了女性对于这种风险的一种普遍的认知和心态,所以它才能够得以流传开来。
因为这个说法基本上是在女性中间的一个说法。如果从我们研究的角度来看的话,按照人口和社会学家的一个研究,那么我们中国社会其实正在经历的一个叫做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样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表现的形式,比如说老龄化、少子化,然后最主要的是在家庭形态方面,在婚育观念上面发生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也表现为比如说结婚和生育的意愿持续走低,然后结婚率下降,然后离婚率上升,然后整个婚姻普遍的推迟,然后婚姻的稳定性减弱,脆弱性加剧。也就是说婚姻变得越来越不靠谱了,我们也经常听到周边谁又离婚了,是吧?非常多。同时在亲密关系还日益走向多元化。这个多元化就表现为说不仅仅只有结婚一种形式。我们看到好多人并不领证,只是同居,对吧?还有人他可能就是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单身,或者我们还看到有同性恋的家庭,有离婚、再婚的家庭,重组的家庭,非常的多元化。这样一些多样化的形态,也是所谓第二次人口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那么在最近一、二十年中国社会中正在经历这样一个变化。在这样一种趋势下,那么我们国家生育政策也在走向逐步的放开,从单独一孩到二孩到三孩,是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专家所预期的,或者政府预期的生育放开以后,它的效果其实并不理想。也就是说现在年轻人对于结婚和生育的这样一种意愿,好像比起以前要大大的打了折扣。所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年轻人其实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主流社会以及父母家人日益紧迫的这样一种催婚、催育的压力。那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样一种压力的反抗和自嘲。
重新回到母职。其实我们说到生育问题就离不开对母职的一个探讨。因为不婚不育保平安这样一种说法,其实并不是说不婚不育就一定平安了,而是说婚育本身它会带来一个新的风暴和新的风险。那么这一说法背后其实还呈现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性别问题。实际上女性在婚姻和生育中,她要付出的代价和风险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被公众拿出来讨论,还要重新的审视。比如说现在网上还流行一种说法叫做“丧偶式育儿”,是吧?就是说你在育儿的过程中,你指望不上丈夫,所以什么《爸爸去在哪儿》什么之类的节目才会非常的受欢迎。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很多男性其实也分担家务,很多爸爸也非常不错,都加入了育儿这样的一个家务和照料的过程。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如果从调查统计这样一个结果来看的话,无论是家务劳动,还是育儿,还是照料孩子,整个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女性还是大大的多于男性。就是妻子要按母亲,要比父亲要付出得更多。当然中国还有一个中国特色,我们其实在孩子出生的前些年,其实很多家庭付出最多的可能是老一辈,是吧?把一些母职的活转移给了老一代的人。那么老一代人中间承担母职的谁,可能也是你的婆婆,或者母亲承担的更多,归根到底是女性在承担这些。
那么女性主义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密集母职。大家可能也听过。密集母职这概念是专门用于中产阶级的。这刚提出来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中产阶级家庭中间,他们对育儿的要求是非常专业化的,非常精细化,非常专业化。比如说现在的母亲,她们要求在时间和劳动上都高度密集,在就是要专注于这个孩子,然后在情感上要高度投入,天天都在说孩子需要陪伴,是吧?所以陪伴是非常耗时间耗精力。然后除此之外,你还要肯花钱,肯花时间精力来不断地学习这些育儿的知识,然后在要时刻跟上专家指导的步伐,专家不断地给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说孩子什么样才是最好的,是吧?然后还有一个互相的攀比,别人家的孩子什么样的,你们家的不行,赶紧去找个补习班,赶紧去买什么东西。所以还有一个不断翻新的育儿的新时尚,你也得跟着,要不然你出去了,人家都已经在吃什么奶粉了,你们家还在吃奶粉,你就跟不上了,是吧?所有这些它都逼着母亲成为一个全能的超级妈妈。所以这种超级妈妈就是她是全能的:你不仅仅是会育儿的知识,同时还包括教育,怎么样让孩子的成绩成为班上的前几名,是吧?怎么跟上你附近的你的圈子里面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那么像北京的话,你的孩子要是在朝阳读,还是要到海淀,还是要在不同的区域,他们都有讲究,所以在北京非常的著名的妈妈叫“海淀妈妈”,知道吗?你们全国的朋友可能不一定知道“海淀妈妈”是有个超级全能的、在孩子教育方面非常厉害的,以至于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这都是非常对母亲要求特别高的一种超级妈妈的要求。所以完美母亲在这样一个时代已经提出了超高的、已经专业化的要求。这样一种要求使得很多女性不得不暂时或者永久的返回家中,成为全职妈妈。因为你已经非常难兼顾了。因为当妈妈变成一个职业,需要全情投入,并且非常专业化的投入的时候,你工作那一块怎么顾得上。如果同时顾上的话,你就要超级的体力、体能。所以这也是这个时代我们看到全职妈妈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中国,那么对这个时代,也就是说对“完美母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我刚才说的要全知全能的母亲之外,实际上她不仅仅是在科学育儿这方面全知全能,它还要求就说真正的女性,你全职妈妈,现在当然整个社会还是认可的,但是更加厉害的还是在于能够平衡工作与家庭,成为事业和育儿两不误的这样一种妈妈。
所以我们知道这些年网上有非常热烈的讨论,讨论说全职太太是不是独立女性,是吧?为什么会出来这样一个,怎么没有人去谈有没有独立男性,是吧?为什么我们要谈论独立女性?那么为什么全职太太全职妈妈就不是独立女性呢?就是因为她承担着更大的风险,由于她专心于家务和照料孩子,那么她在经济上就处于劣势,在家庭中间,那么一旦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那么她可能后续的、后半人生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也看到有一些离婚的案例。最近好像新的《民法典》中新的规定,对于这种全职的母亲家务付出,她是可以有补偿的。但是我们看到按照中国的工资标准什么的,我们看到可能最多的最后补偿就是5万块钱什么之类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选择。就是当你选择了回归家庭,对于中国的很多女性来说,很多妈妈来说,她面临的风险会非常大。所以真正所谓完美母亲现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什么叫做事业和育儿两不误?这种文化理念对于理想的女性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她们被要求在职场精英和完美母亲之间无缝对接,成为相信自己可以有拥有一切的这样一种超级女人,也就是superwomen。你干啥都行,是吧?你这既会做西点,你还能够做手工,然后你还能够搞绘本,然后你还能够情商特别高,跟别人交际得非常好。总而言之母亲就是无所不能。所以很多人她也是自嘲式的说为母则刚,这都是被逼的,对吧?我们现在谈论完美母亲,所以其实是在说社会对母亲的要求更高了。
与7位女性学者一起
探索女性力量与智慧
发表文章1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