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一平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62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天然水墨:喀纳斯湖的冬日
远山的松林在皑皑白雪中以或浓或淡的笔墨将双湖拥入怀中,似一幅美妙绝伦的水墨画。喀纳斯湖冬日美景难以目睹,皆因6个月的漫长冬季,冰雪世界隔绝了大自然与人类,但这恍若仙境的画面一样让人迷醉。
)
1993年冬天走进新疆的沙漠,对杜培华来说,是一个偶然。身为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当时杜培华并没有什么工作任务,只是因为一直以来对那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她和朋友两人,坐火车到乌鲁木齐后,先去了北疆的喀纳斯一带,体验了“那种冰凌剔透的冷”,然后又进了南疆的沙漠。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沙漠很干,甚至有点躁;但又不是那种让人火烧火燎的躁动,而是一种细腻的感触在撕扯着身体,像是回到了远古的洪荒时代,空旷、辽远、混沌、蒙昧,一切都是那么远,却又那么真实,里里外外紧贴着人心。”
他们没有详细的计划,也没做周密的准备,“甚至连地图都不熟悉,更别说现在随处可见的GPS”。杜培华说,她和同行者不像游客,基本上是哪儿险就奔哪儿去,遇到什么车就搭什么车,有一次在路边拦了一辆拉石灰的拖拉机,结果到了目的地,几乎成了白人。现在想起来,或许正因为这种随性,才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新疆沙漠的神奇魅力。
古代丝绸之路分南、北、中三条线,北线途经乌鲁木齐通往中亚,中线则是出玉门关后,经若羌、且末、和田,进入阿富汗。连接北线、中线之间的国道218,从库尔勒往南一直到若羌,路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路东则是罗布沙漠,罗布泊和楼兰古城就在这里。一个偶然机会,听一个搭车司机说,有一位名叫阿拉木勒的98岁老人认识一条一天就可到达楼兰古城的路。杜培华说她于是迫不及待地找到老人,而老人竟爽快地答应带她们去古城。他以前就生活在罗布泊畔,靠捕鱼为生,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罗布泊彻底干涸才离开。老人说,当地人有一种说法,罗布泊50年有水,50年干涸,算起来,现在也该有水了,他也想顺便去看看自己的家。
发表文章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2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