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试听】古文经典·《老子·上善若水》

作者:商伟

2024-07-16·阅读时长2分钟

2324人看过

【试听】古文经典·《老子·上善若水》

16.2MB
00:0007:03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师:孩子,你读的这段话呀,选自《老子》的第八章。《老子》这部书,又被称为《道德经》,相传是老子所写的。

孩子:作者的名字就叫老子吗?

老师:老子姓李,名耳。古人除了姓名,还有字,他的字是“聃”。人们尊称他为“老子”。在古代,“子”是对老师或者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生活的时代,距离今天有两千五百多年了。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孔子要年长一些。

孩子: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老师:东周的前期,也就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那时候,王朝分裂成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等,老子是楚国苦县人,苦县在今天的河南鹿邑,也有人说他是安徽涡阳人。

孩子:他在书里都写了什么?

老师:《老子》这部书,是关于“自然”之“道”的智慧之书,总结了老子的哲学思考。 

不过,《老子》所说的“自然”,指的是“自然而然”和“顺其自然”。 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大自然”或“自然界”不太一样。老子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经常会有一些精妙的观察,还擅长使用比喻来表述哲理,寓意无穷,耐人寻味。比如我们今天读的这一段,就是关于水的。

孩子:水,不是很平常的东西吗? 谁没见过水呢?

老师:是啊。老子喜欢写水,常常用它来象征值得赞美的品格,包括智慧和力量。水看上去柔弱无形,可在老子的眼里,却没有什么比它更强大了。这倒不是因为洪水滔天的时候,来势汹汹,而是因为滴水可以穿石,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俗话说:人朝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老子认为,水甘居卑下之位,与物无争,却润泽万物,惠及天下。姿态谦卑,格局宏大。这正是令人景仰的境界。

孩子:这段话的开头说,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上善,是指至高无上的品德 , 也可以理解为上善之人、圣人。上善若水是说,至善之人的品德如水一般。

孩子:那是什么品德?

老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利”就是“有利于”。这句是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处众人之所恶”,这个“恶”,是“厌恶”的意思。这句是说,水处于人们不愿意去的卑下之地。

“故几于道”的“故”,是“因此”的意思,“几”是“接近”的意思。“故几于道”,就是说,因此,水的品德接近老子推崇的“道,也就是“自然”的最高境界。 

孩子: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都是指什么呢?

老师:这里列举了水的七个美德,也就是圣人所具有的品格。

居处要像水那样甘居下位,心境要像水那样沉静渊默,待人要像水那样友爱仁善,润泽万物,言说要像水那样来去有时,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保持平衡安定,做事要像水那样发挥能量,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孩子:什么是“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师:“夫”是古汉语中用在句子开头的语气词。“无尤”的“尤”,是“怨咎、过失”的意思。这句说的是,正因为水有不争的美德,所以也就不会受到指责了。 

孩子:可是,不争怎么行呢,比赛、游戏不都是要争的吗?

老师:老子教导我们效法水的“不争”,并不是教人消极退却,无所作为;而是要我们学会沉潜包容,谦逊为怀;同时做到动静得时,因势利导,最终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事。这是哲人的省察,也是智者之语。 

我们再连起来读一遍吧。

——文本选自《给孩子的古文》 商伟 编注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商伟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给孩子的365天文化课

从诗词散文到自然科学,8大模块全方位培养

16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