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4 总序|历史维度 :在怎样宏观的历史坐标系中去解读石窟?

作者:张杭

08-30·阅读时长4分钟

5232人看过

15.3MB
00:0011:08

不同地域、人群如何影响了石窟的风格?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进入了不起的石窟,我是杭侃。了解一个石窟,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域,还有不同人群。不同时期,同样在北朝流行的题材,和在隋唐、宋元流行的题材不太一样。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地域,它也会(不一样)。我看了一篇论文讲在四川地区,表现“逾城出家”,就是佛最后要出家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希望他出家,就把城门都给关着。佛教里经常表现的一个题材就是“逾城出家”,越过城墙其实是需要神力的,我们知道是白马托着他,但底下又经常会表现四个天王托着足,叫“四天王捧足”,运用神力飞出去了。这个题材是佛教里经常表现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绘画、雕刻,都可能用不同的材质。

夜半逾城浮雕像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地域上也会不同,四川就非常有趣,它在表现这个题材的时候,有的时候画一条狗,加入了队伍,就很有意思,所以这个就属于什么?属于同一个题材,不同的地域,可能会有些特殊的表现。还有就是人群,我现在分的比较细,有皇帝的,皇帝的信仰或者开窟方式,可能跟别人不一样,题材方面会有所选择。比如云冈石窟,一开始是给五个皇帝开的,开的像首先叫“大像窟”,每一个洞窟里都有一个非常高大的佛像,你就会想到这个是为帝王开凿的,所以用这种大像窟是很恰当的。但是如果是忠诚的信仰者,就是一般的贵族,他会去想什么样的题材?一般的老百姓,普通的老百姓,有一些内容可以从所谓的发愿文里可以看到,比如我们非常羡慕敦煌,有很多造像题记:为妻室、父母,为皇帝陛下,去造一些像。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祈愿人群是什么,他们祈祷的主要题材是什么。

 所以人群会有区分,这个区分会影响到石窟艺术。比如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敦煌有很多的壁画,非常好看,敦煌壁画里头有很多题记,有的时候表现一个人结婚,甚至老死,甚至有刑场的画面,警告你们不要作恶,还有一些早上起来洗脸刷牙的都有,敦煌真是特别的丰富。但是这些很丰富、很生动的题材,不会出现在云冈的大像窟里,不会在皇帝这么高大的形象旁边,去雕刻一些日常生活。还有敦煌的题记特别多,但是云冈的题记非常少,大像窟里有的题记也是后来加的。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了:为什么题记少?我觉得恰恰是因为它的大像是给皇帝造的,是国家工程,就像我们现在一个国家工程,我们参与了它的建设,但是我们不能够写是自己的,但是如果是我自己跑到一个山里要去弄个什么,我有可能给自己写上一个题记。所以这些都是因为人群的不同,也会造成差异。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艺术表现手段?

还有地理环境,甚至可以影响到艺术表现手段。我是这么理解,像健陀罗有很多石头,冷色调的石头,云冈是砂岩,龙门是石灰岩,所以石质不同,可能需要的雕工都不同,雕工的不同,又会影响到艺术形象的表现。所以你可能不仅仅是看到形象,而是要去了解产生这种形象,有它的“料”,原材料,它的表现形式,跟原材料其实是有关的,又跟它的工艺有关,这样会影响到它的形象。云冈石窟建在砂岩上,相对比较好雕,相对来说是一个暖色调的东西,龙门石窟石头很坚硬,很难雕,所以影响到它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说不同的地理背景,会影响到它的艺术形象,包括我刚才说到的“十里不同风”。

还有一个就是佛教的背景,比如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对佛的信仰多一点,甚至是“唯礼释迦”,只拜释迦,但是释迦毕竟只有一个。这个时候如果是宣扬大乘佛教的,比如《法华经》,宣扬人人都可以成佛,可能它会吸引更多的受众,那么《法华经》的题材就会有所表现。

云冈石窟第18窟东壁弟子群像

像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第一期是给五个皇帝开的,第二期同样有孝文帝,为什么第二期开的很多洞窟,不是大像窟了?所以我想可能跟《法华经》的流行有关。《法华经》里有一个题材就是释迦、多宝并坐,因为孝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5岁,他的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冯太后手上,所以当时的文献里把他们两个称为“二圣”。但是毕竟在传统社会,女性不能够有那么多的表现,所以用一种双窟,两个窟为两个皇帝,或者造双塔,为两个皇帝去祈福,甚至在题材上出现了“二佛并坐"这种题材,这些都应该是有它的宗教背景。

佛教文化背景如何千差万别

也就是说考虑一个时期的时候,既要考虑它的时代背景,也要考虑它的地域背景,也要考虑到它的佛教背景。假如说要研究的话,如果石窟是北魏时期的,你肯定要了解北魏的历史,但是你又要了解这个地域在北魏的时候具体是什么,甚至你要了解的可能是一个官员,比如甘肃庆阳的南北石窟寺,很可能它的造像题材,跟他的功德主奚康生有关,他是北魏后期胡太后时期的一个很重要的官员,可能跟他个人的崇奉有关。像甘肃泾川的王母宫石窟,它的洞窟跟云冈的第6窟非常像,像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它的功德主是一个叫 抱嶷的人, 抱嶷很受冯太后的信任,但是他不太赞成孝文帝改革,所以后来孝文帝就让他回老家了。他肯定是对第6窟很熟悉,甚至是不是有第6窟的粉本都很难说,所以在他的老家开了一个跟云冈第6窟非常像的石窟,这个就涉及到地域史,它不仅仅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它要有一个地域史的背景。

王母宫石窟 甘肃省文物局

还有,我们要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变化,往往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域会形成大一点的叫模式,像“凉州石窟”就影响比较大,可以称之为“凉州模式”,影响小一点的可以称之为“样式”,这种样式就是在局部地区比较流行,甚至有一些是工匠互相之间的师承,有了师承之后,在表现比如衣纹的时候,一地域风格就非常明显。

这样一来,我们了解石窟,需要大的时代背景,需要那个时段的地域史背景,也要了解它的宗教背景,甚至如果等到后来佛教分成流派的时候,我们可能还要知道它是哪个流派信奉的东西,这样才能够比较好地去理解艺术。这就是它的历史背景。

走进珍贵的佛教宝藏中
开启一场石窟漫游之旅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张杭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了不起的石窟

全景式解读十大佛教艺术宝库

4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