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北斗的骄傲与未来

作者:鲁伊

2018-02-25·阅读时长7分钟

6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5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鲁伊)


( 6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

1993年2月,李贵琦离开西安,到北京某部报到。一早到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自己拎着暖水瓶找地方打开水,到中午,才又来了一个同志。

“我们俩大概就是北斗导航系统正式筹建时最开始加入的两个人了。”退休前担任“北斗一号”地面应用系统副总师的李贵琦对本刊记者回忆道。

这个时候,距离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提出奠定北斗导航系统理论基础的“双星定位设想”,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此时,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GPS系统的卫星布网工作,两年后便开始投入正式使用,与其竞争的俄罗斯GLONASS系统,也在紧锣密鼓地加紧部署。

文章作者

鲁伊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国家利益与太空竞争

美、俄、欧、中卫星布局

185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