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28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苌苌)
( 孔岱咖啡馆坐落于巴黎的奥黛翁街区 )
聚在左岸那间叫做孔岱的咖啡馆里的,是一群被老板娘形容为“流浪狗”的年轻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围绕一个年轻妩媚的顾客露姬的虚虚实实的信息形成一个“露姬之谜”,成为贯穿小说的悬念。她从哪里来?有怎样的故事?4个叙述者粉墨登场,拼接起她的人生。第一个叙述者是高等矿业学院的学生,他让读者了解了露姬的魅力和习性,并对她产生更多的好奇。第二个叙述者是个私家侦探,露姬的丈夫委托他寻找妻子,侦探的工作的确颇有效率,但最后放弃了向她丈夫提供露姬的关键线索。第三个叙述者是露姬本人,在她的叙述中,读者可以发现她为什么总想逃离家庭,部分地回答了大学生和私人侦探感到不解的问题。第四个叙述者是露姬的情人,他们在一个神秘学家的聚会上相识相爱,露姬抛下丈夫和他住到一起,尽管他们有很多美妙的回忆,但经济和道德的压力让他们始终有种不安全感。
第三部分是这本书的关键,露姬提到她少女时代认识的两个朋友,他们的作用是为露姬提供作者所认为的可能达到彼岸的方法:1.女友给她提供一种叫做“雪”的毒品,用过之后,便不再感到恐惧。2.一位是书店老板,专卖科幻和天文书籍,送了一本《无限之旅》给露姬,以及神秘学家推荐她看的《消失的地平线》(英/詹姆斯·希尔顿著,讲雪域神秘圣地香格里拉的冒险小说),从潜意识层面揭示了露姬想和现实划清界限。除此之外,现实中所讲的爱情和幸福观都帮不到露姬,最终作者让她到达彼岸(或者没有到),却是选取了最极端的方式。
小说原名直译是《在挥霍掉了青春的咖啡馆》,作者开篇引用法国情境主义哲学家居易·德波拍摄的电影《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中的独白:“在真实生活之旅的中途,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里,愁绪从那么多戏谑的和伤感的话语中流露出来。”表明了他的哲学立场。德波的《景观社会》出版于1965年,与小说发生的时间相差不远。情境主义者认为,在被商品和景观统治的社会,创造精神和梦想失去了栖居地,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窒息,所以他们主张用创造生活代替被动生活,呼吁毫无约束地生活,并进行人生的漂移。德波在《飘移理论》中认为,“漂移”是对物化的城市生活和建筑空间的否定。情境主义者认为工作和上学都是束缚人性的,他们放下各种社会关系,在欧洲各大城市和乡村开始漂移的生活实践,他们的思想对当年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影响很大。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恰似以这种规律生活着,读者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矿业大学的学生想对其他顾客隐瞒他的学生身份。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